文_嚴清云

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在體育教育領域的應用,能對青少年運動行為產生促進的影響。在新時期針對青少年運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為了提高青少年運動的積極性和綜合運動效果,要積極探索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合理化應用,保障發揮其積極影響作用。
跨理論模式是在研究吸煙者行為變化的基礎上提出的,對運動策略有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跨理論模式主要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即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以及維持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人的運動行為會出現變化,并且運動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將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應用到指導青少年運動行為方面,能對青少年運動行為產生相應的促進作用,值得進行深入、系統的探究。
青少年科學運動工作的開展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科學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會降低青少年在成年后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的病概率;科學的體育鍛煉能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對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有積極影響。通過對新時期青少年運動現狀和體質發展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在素質教育理念和人的全面發展理念影響下,人們已經初步認識到青少年科學運動的重要性,并針對青少年科學運動和體質提升進行了探究,也努力在為青少年群體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但是現階段我國青少年群體運動頻率偏低的情況仍然較為明顯,大部分青少年群體缺乏參與運動的興趣,這樣會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產生消極影響。與此同時,在實際開展青少年運動教育和運動訓練的實踐探索活動中,尚未認識到培養體育精神的重要性,導致青少年群體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減少了青少年運動效能和運動時間,也不利于青少年群體實現健康成長的目標,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在新時期,積極探索青少年科學運動的策略,對青少年參與運動活動的情況實施相應的教育影響,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能提高青少年群體的整體素質水平,使他們在未來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建設實踐中,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對青少年體育運動實施相應的教育指導,能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形成相應的運動輻射效應,帶動全民健身工作的貫徹落實,為青少年群體的學習和成長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同時也對青少年長遠的身心健康帶來更多裨益。因此,十分有必要引入科學運動思想,將挫折教育、人格養成、自我保護、促進學習、增強體適能、健康生活作為開展青少年科學運動的主要方向,確保積極有效發揮青少年科學運動的重要作用,為青少年實現健康成長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具體實施科學運動行為指導方面,可以嘗試引入相應的教學案例,如將C 羅(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的人生經歷作為實施挫折教育的案例、將反對校園欺凌作為保護自我教育方面的案例等,真正從不同的角度彰顯科學運動的價值,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最終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在對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為了使青少年保持科學的運動行為和運動狀態,在實際應用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過程中,要嘗試選取科學合理的介入方案,確保能有效發揮介入工作的重要作用,借助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作用對青少年運動行為產生積極促進性影響。在實際制定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介入青少年運動行為方案過程中,可以將某城市青少年運動基本情況作為研究案例,對地區氣候差異、學生生活特點、運動規律等進行探究,然后制定切實可行的介入方案,確保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作用能得到有效發揮。
以新疆城市青少年運動行為引導方面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介入方案為例進行分析,在整合解讀新疆地區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物理環境因素、生活環境因素等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介入方案:第1 周采用知識問答和明星訪談的運動介入策略,采用意識覺醒、情感喚起和社會支持的方法對青少年運動行為實施引導;第2 周采用健康講座和運動美方面的運動策略,采用意識覺醒、情感喚起和自我評價方面的引導方法;第3 周采用“我的運動夢”策略,主體采用增強管理和自我解放方面的介入策略;第4 周實施“冠軍杯”方面的運動策略,按照社會支持和自我解放介入實施相應的引導。同時,第1~6周采用運動契約的策略,應用自我解放和增強管理方面的引導方法;第1~12 周引入“我的地盤我做主”方面的介入方案,在引導方法的選擇方面則以社會解放、情境替代以及社會支持為主。如此,通過設定科學的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介入方案,以逐步改善基本情況,增強青少年運動行為引導的有效性,逐步促進青少年運動行為水平得到提升。
跨理論模式應用在青少年體育運動方面的促進效果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了體現,其能從前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及持續期等階段對青少年運動行為產生相應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發揮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重要作用,在研究實踐中就應該注意結合理論指導情況進行細化研究和解讀。在研究實踐中,將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理論轉變為青少年運動行為改變的具體規劃,需要選取合適的運動策略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通常情況下,在運動策略的選擇方面,往往會選擇信息知識介入、動態運動介入,或者兩者綜合介入,也可以按照具體情況選擇意識覺醒、環境評價、社會解放、情感喚起以及自我在評價方面的介入,更好地促進青少年運動行為出現動態性的改變,提高青少年運動行為引導的整體效果。
對在應用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情況下青少年運動行為的改變情況進行解析,發現課程與運動綜合介入對于青少年運動行為的改善有積極的影響,能使青少年運動行為階段的整體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從而優化青少年群體參與運動活動的基本情況。與此同時,在影響青少年運動行為的運動策略中,具體的建構環境,如青少年體育活動區域的設計、環境美觀程度等也會對他們的運動行為產生相應的影響,甚至青少年自身對體育運動的觀念和認識也能促使運動行為出現相應的變化。因此,要注意結合不同階段對青少年運動變化的基本情況進行解析,在客觀解讀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對青少年運動行為促進效果的基礎上,按照不同介入因素的影響效果,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對青少年群體實施更加全面的運動教育和引導,確保他們在參與運動活動的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提升運動行為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支撐下全面優化青少年運動效果,使青少年群體的身體素質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運動中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應用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新時期在系統強化青少年運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從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應用入手進行探究,確保能發揮跨理論模式運動策略的積極促進作用,提高青少年運動指導綜合效果,使青少年群體在有效運動的基礎上,保持積極健康的運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