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超 中寧縣大戰場初級中學
物理是一門研究性很大的學科,未來的物理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極豐富的物理知識,更要擁有創新思維,能夠不斷突破現有的物理界限,這要在學生剛接觸物理的時候,培養學生對于物理的探索心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便是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滲透進去創新意識,慢慢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夠用創新的角度去看待物理這門學科,引導學生們能夠積極探索物理知識。信息技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同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為教師,為了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將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地到課堂中,首先要對物理核心素養有自己的深層次的見解,不僅要考慮到物理核心素養體系之間的聯系,做到整體性與差異性相結合,還要體現出物理學科的獨特性。物理學科素養制定組將其分為4個維度,要求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具有物理色彩的動人品質。
觀念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概括性認識,物理觀念則是對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認識與理解,學生要能夠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從物理學的視角形成關于物質、運動、相互作用和能量等的基本認識,能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關于物理世界的概念,同時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象、物理問題,即物理觀念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腦海中的提煉與升華。
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學習中,都應該有意識地去從多個角度、維度去觀察、思考,才能真正認識到事物的本質,久而久之,這樣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就會慢慢形成并且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動態行為中,從而達到新課改要求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在使用科學思維看待事物的同時,也要學習、使用適當的科學方法,才能夠保障最終結果的科學性。
“探究”即為探尋、追究。科學探究就是學生在觀察與動手實驗的基礎上,發現物理問題、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系列活動,是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最常見的方法和途徑??茖W探究在新課改中占據重要地位,學生可以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出各方面綜合能力??茖W探究還是一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落實好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就能避免出現學生空有理論知識而不知如何使用的問題。
科學態度主要指人們對科學所具有的穩定的某種心理傾向,其中不僅包括了個體對科學的主觀想法,還包含了據此所產生的某種特定行為的傾向??茖W責任指人們對待科學所應盡到的義務。
物理概念是揭示事物本質、反映事物客觀屬性的知識,也是學生形成腦海中物理世界的基礎。在中學階段,學生接觸力、熱、聲、光、電五個主要領域,其中物理概念超過兩百個,這些物理概念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的本質,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出一個物理世界觀,更好地理解知識。
學生在開始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會跟隨教師經歷建模、分析、推理、論證、總結等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發現、解決物理問題方法的雛形,并在一次次跟隨教師或是自己的嘗試中發展、完善這一小小的雛形,并最終形成固化在腦海中的思維體系,這樣的思維體系能夠使其思維能力更靈活、敏捷。例如:學生在學習抽象的電場、電勢能概念時,能夠自己發現其與之前學習過的重力場、重力勢能有相似之處,并能夠自己設法驗證其兩者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在教師傳授該知識時,接受地更快、更輕松。
不論是科學還是物理學,它們在發展時都走過彎路甚至是錯路,對科學的探究應該是不斷發現、修改、完善的過程。例如: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認為原子是構成物體的最基本的粒子,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們開始從微觀角度考慮對原子進行觀察與分割,并最終否定了這一錯誤理論。對待科學就應該有這樣一種敢于質疑權威、認真求是的態度,只有不斷地思考、創新,才能夠在科學的發展長河中“去偽存真”,留下真理。
初中學生的心智沒有發育全面,對于有趣的事物以及比較形象的物體能夠很快理解,但是對于學習復雜的物理知識有很大的厭倦性,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很難理解物理中各種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不能夠在深層次中理解物理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學習物理,并且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創新思維,初中教師便要另辟蹊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們日常所喜歡的學習方式,從而更好的備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物理,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學科,從而在物理學科各種變量之間的不斷換算中尋找快樂。
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了解學生們喜歡的事物,從而進行教學,物理學科的教學不僅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授課,物理中的很多現象變化需要學生親眼所見才能完全理解其中奧妙。實驗室中有很多危險的器具,還有很多精密昂貴的機器,但是初中生年紀太小,如果讓學生頻繁進出實驗室,很容易出現意外情況,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讓學生們通過視頻或者圖片了解相關的物理現象,這樣不僅保證了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相關知識,也避免了學生在去實驗室學習的過程中造成的意外情況。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讓學生很好的觀察到各種物理實驗中的變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進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節課時,有很多學生并不能理解在完全光滑的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學生們一般在學習的時候,會帶入自己生活中的現象,但是日常生活中根本沒有在完全光滑的面上運動是怎樣的情況,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接住互聯網平臺,找相關的動畫或者模型為學生們解釋這是怎么一種情況。而且在講解摩擦力之前,肯定要講解完全光滑的面是怎樣的情況,因此教師想要講好摩擦力這一節課,必須要先為學生們講解完全光滑的平面是怎樣的情況,這樣才方便同學去理解摩擦力的產生和相關轉化。
初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核心素養,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有良好的創新意識,更要讓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找到樂趣,能夠自己主動去學習,被動接受的知識永遠沒有主動探尋的知識深刻,讓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物理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平臺讓學生愿意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的物理實驗,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主動求學。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當下比較方便的資源,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整理物理知識,做一些物理小實驗,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找到物理中所蘊含的奇妙,從而主動接受物理知識,一方面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更加輕松,能夠用最少的時間講明白知識點,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利用互聯網平臺為學生介紹有趣的物理小實驗,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小實驗所包含的物理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和當下學習知識有關的場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牢記物理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模型,或者自己制作相關模型,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初中生的經歷較少,因此有很多的現象不能和物理知識串聯起來,而且,大部分學生是初中才開始接觸物理,課本中所教授的物理知識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而物理學科是一個理論性和邏輯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和普通數學一樣,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學生會明顯的感覺到這門學科很難,而且,社會發展速度很快,現在初中生的生活環境和從前的環境明顯不同,教師也要跟隨時代腳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們展示當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學習物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的物理知識對于剛接觸物理的初中生來說,僅靠描述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含義,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相關模型,引導學生思考,也可以開闊學生思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大軍將同一支密度計分別放入兩種不同的液體中,靜止后如圖所示。若兩種液體的密度分別為ρA、ρB,靜止時密度計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根據浮力定義及計算公式,則有ρA<ρB,FA=FB。初中學生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浮力,但是若是多重力同時作用在一物體上,會很難分析受力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動態模型,如同上題,教師可以尋找相關的浮力模型,方便學生理解。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初中物理教師多觀察學生的情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善于利用學生喜歡的事物進行教學,從而讓互聯網技術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物理,利用互聯網平臺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