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荊 編輯/青鳥
父母如何破解營養焦慮,為孩子搭配飲食不再“憑感覺”?
孩子偏食不愛吃飯,會不會影響身高和智力發育?
孩子零食當飯吃,飲料當水喝,磨破嘴也改不掉?
令人眼花繚亂的兒童營養品,哪些吃了真的有用?
超市同類食品琳瑯滿目,買貴的就是對孩子好?
現階段處于緊張的疫情期間,雖然出行受到控制,但是孩子健康的飲食還是需要保證的。作為父母,要遵循孩子天性,糾正錯誤飲食習慣,讓孩子身體更健康。
挑偏食現象好發于6個月—6歲年齡段的兒童,比例高達30%。常見問題包括吃得少而慢、對食物不感興趣、不愿嘗試新食物、強烈偏愛某些質地或某些類型的食物等。加之,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存在喂養過度關注,飯桌上逼、哄、騙的緊張氣氛,使孩子進食心理負擔沉重,更加厭惡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1.讓孩子體驗饑餓,隨后獲得飽感。
2.限制兩餐之間的熱量,餐前1小時不喝飲料、不吃點心。
3.進餐時間少于25分鐘,每餐間隔3.5—4小時。
4.慢慢調整孩子不喜歡食物和喜歡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歡和喜歡食物從1∶1變為2∶1或更多,使不喜歡變為喜歡。
5.當孩子推開飯匙轉頭哭鬧時,家長可以采取暫時隔離法,移開食物,把孩子放進餐椅不理他。
6.到菜場或超市,由孩子決定采購食品。
7.讓孩子多次嘗試新的或不喜歡的食物,有時需要15次以上。


8.用趣味名稱稱呼食品。
9.盡量營造快樂的進食氣氛。
10.不買家長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那么,糾正了孩子偏食之后,該如何掌握孩子健康飲食的正確規律?
嬰幼兒咀嚼和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善,消化能力較弱,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并吸收營養,所以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消化程度選擇食物。供給的輔食或飲食需做到細、軟、熟,如將蔬菜擠出菜汁、切成菜泥,瘦肉切成肉末等。
孩子對單調食物容易發生厭倦。為了增進孩子的食欲和避免偏食,保持充分合理的營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使食物品種豐富多樣,色、香、味俱全,主食粗細交替,輔食葷素搭配,每天加1—2次點心。對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可在烹調上下功夫,如孩子不吃胡蘿卜,可把胡蘿卜摻在他喜歡的肉內,做成丸子或做成餃子餡,逐漸讓孩子適應。這樣,既可以增進孩子的食欲,又可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1.家中的餐具一定要嚴格消毒。
2.放入冰箱的食物應該加蓋封藏。
3.每次為孩子準備食物或者喂食前,一定要洗手,保證指甲清潔。
4.將肉類、魚、海鮮、家禽煮到十分熟以殺滅有害細菌。
5.保證食物遠離蒼蠅和昆蟲。
6.盡量給孩子吃新鮮的食物。避免食物長時間放置,尤其是在室溫下。應將食物放入冰箱以減緩細菌的繁殖速度。
7.加熱固體和液體食物要徹底。對于固體食物,應加熱到食物的中心部分。對于液體食物,應煮到沸騰。
8.孩子吃剩的任何食物都應該扔掉。食物上已經沾了口水,所以會很快滋生細菌。
要保證孩子的口腔衛生,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合理調整食物結構,多吃谷類,保證魚、肉、蛋、奶、豆類、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吃好早餐,保證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合理。少吃甜食、零食,三餐之間和臨睡前不吃甜食,吃完甜食要立即漱口。
2.叮囑孩子飯后和睡前刷牙,特別是睡前刷牙,因為睡覺時咀嚼、語言等活動停止,唾液分泌減少,不刷牙細菌更容易繁殖。
3.家長不要咬碎食物喂養孩子,不要共用餐具,也不要用嘴吹孩子的牛奶、菜湯,從而截斷變形鏈球菌的傳播途徑。
遇到可口、好吃的飯菜就飲食過多,會使消化負擔加重,影響腸胃的蠕動和消化。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里發酵腐敗,會出現打嗝、嘔吐等癥狀,這樣既不利于孩子營養吸收,又對身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