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發展。在未來的日子里,如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社會發展助力,是一個重要的話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p>
西漢·司馬遷《史記》:“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p>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p>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
我們要有敢于斗爭的勇氣;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要有勤于學習的勇氣;要有原諒別人的勇氣……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對此,你有哪些深思?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該文題的核心詞匯是“勇氣”,古人憑借“勇氣”作戰、學習、原諒他人,勇氣讓人勇往直前。青年學生應從中領會感悟,并在新時代發展中培養自己的勇氣,以應對來自社會的種種壓力。這就對新時代的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忌瓤梢跃劢箓€人,指出勇氣對直面自我、理性面對他人評價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著眼于宏觀,從民族、國家的角度切入,反思歷史得失、直面當下;也可以綜合立意,由個人層面遞進到民族、國家層面,增加作文的哲理性。
參考立意:無勇氣,無擔當;心懷勇氣,擔當天下;勇氣長存,不卑不亢;勇氣強國,以勇為馬;人有勇氣不自卑,國有勇氣傲全球;人民有勇氣,國家有未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意氣風發,是青年馬克思“為人類幸福而奮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啟超“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偉大責任,是無數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堅韌品格,是“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的勇于批判……
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青年的精神價值追求往往支配著青年的人生追求、思維和情感方式,影響著青年的行為選擇,決定著青年對人生的感性和理性的體驗,在思想和行為上主導著青年的發展方向,對青年的成長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積極向上的青年價值指引人奮發向上,消極沮喪的青年價值讓青年消沉待世。材料圍繞核心“青年精神”列舉了青年毛澤東、馬克思、梁啟超對“青年精神”的詮釋,考生應該由此想到自己、國家、民族,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出發進行論述,提高作文的哲理性。
參考立意: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勇往直前,不畏艱苦的擔當;實現人生價值,承擔社會責任;奉獻社會,心懷天下;改變世界的力量;敢于追尋,勇于挑戰……
2019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思想,關注青年道德素養的發展;全國卷Ⅲ作文題“最后一課”引導考生感受師生感情的美,讓青年在教育中感悟成長中的真善美。2018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語言”,意在讓青年感受文化魅力;北京卷作文題“青山綠水圖”本身就洋溢著濃烈的教育意味。
青年的成長,不只是指學識上的增長,更是指各方面能力的增長,讓青年真正成為一個知識水平和精神水平高的人。教育是青年成長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年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教育與青年成長”很可能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熱點,廣大考生應予以關注。
佳作賞讀
心懷勇氣,從容前行
一考生
勇氣不是內心恐懼的缺失,而是一個人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處境,都能以一種平和、坦然的方式去應對。相比于匹夫之勇,勇氣更是一種對自己、對生命負責的大無畏精神。一個人心懷勇氣,方能在人生的風口浪尖,笑看風起云涌,從容前行。
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畢淑敏曾說過:“我不相信掌紋能帶給我什么,但我相信十指握成拳的力量,它能帶領我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闭\如斯言,“十指握成拳的力量”是內心澎湃的勇氣。
且看被印度圣雄甘地評為“最尊貴的中國人”的辜鴻銘,當時新式學潮席卷全國,人們戲稱“全中國最后一條男式發辮就在辜鴻銘頭上”。那時候的辜鴻銘,受盡了別人冷嘲熱諷的目光,他可以選擇阿Q的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但他沒有!面對兩個年輕人用英文寫下的嘲諷,辜鴻銘心懷勇氣和驕傲,在紙片上寫了一句拉丁文并用英文注解:“如果你們看不懂上面是什么,請來北京大學請教辜鴻銘教授?!惫冀淌诘挠職鈦碜杂谒麑鹘y文學的情有獨鐘,對新文學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勇氣讓他更自尊、更自信地應對他人嘲諷的眼光,讓人心悅誠服。
一個人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不懼他人的目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擁有勇氣,才能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沒有勇氣,何談自信?綜觀古今中外,一個民族的興旺、一個國家的崛起,離不開勇氣。有了勇氣,民族、國家才能“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百折不撓地朝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目標邁進。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勇氣、自卑自貶、自我矮化的民族,能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當前,我國的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中國人更需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勇氣,才能堅定不移地走在康莊大道上。面對貿易戰,我們有勇氣出手回擊;面對未來,我們有勇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真正的自信者還要有勇氣正視自身不足,勇于自我更新,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當我們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時,猛然回頭,發現我們把對生態環境的維護已經甩在身后。此時的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追求硬性的經濟指標而忽略了賴以生存的家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是我們對自己的反思,是我們成為真正的自信者必須邁出的一步。
是啊,一個人要擁有勇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需要有勇氣,只有這樣,才能走好新一代的長征路。我們需要攜著勇氣上路,因為只有心懷勇氣,方能從容前行。
作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展開論述,結構分明,讓讀者一目了然。論據覆蓋面廣,既有辜鴻銘勇敢面對嘲諷的經典論據,也有現在的熱點事件作論據,讓讀者感受到了論據的豐富性。在論證的過程中,考生不僅寫了勇氣對個人的作用,還闡釋了勇氣對國家和民族的作用,同時,還寫出了勇氣給個人帶來的反思,論證全面,說理明確。本文思路清晰,內容層層遞進,緊扣中心“勇氣”,闡內涵,釋原因,使作文既具個性又不失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