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的安靜
◎周國平
我發現,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喜歡過安靜的日子。
當然,安靜不是靜止,不是封閉,如井中的死水。我剛離開學校的時候,被分配到一個邊遠的山區,生活平靜而又單調。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條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來,時代突然改變,人們的日子如同解凍的江河,又在陽光下的大地上縱橫交錯了。我也像是一條積壓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騰起伏,把我的成年歲月變成了一條動蕩不寧的急流。
而現在,我又重歸于平靜了。不過,這是跌宕之后的平靜。在經歷了許多沖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來到一處開闊的谷地,匯蓄成了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經流連于阿爾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藍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轉,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靜如鏡。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靜。
每天,我在家里讀書和寫作,外面各種熱鬧的圈子和聚會都與我無關。我和妻子、兒女一起品嘗著普通的人間親情,外面各種尋歡作樂的場所和玩意兒也都和我無關。我對這樣過日子很滿意。因為我的心境也是安靜的。
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脹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為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
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
托爾斯泰如此自述:“隨著年歲的增長,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了。”人們或許會把這解釋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時,托爾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齡人,甚至比許多年輕人更充滿生命力。毋寧說,唯有強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發展。
現在我覺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擁有了抵抗外界虛名誘惑的能力。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存于精神世界的寶藏。
泰戈爾曾說:“外在世界的運動無窮無盡,證明了其中沒有我們可以達到的目標,目標只能在別處,即在精神的內在世界里。在那里,我們最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寧。在那里,我們遇見我們的上帝。”他接著說明:“上帝就是靈魂永遠在休息的情愛。”他所說的情愛是廣義的,指創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愛心,而這一切都超于世俗的爭斗,處在永久和平之中。這種境界,正是豐富的安靜之極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熱鬧,熱鬧也可以是有內容的。但是,熱鬧總歸是外部活動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為其動力,沒有一種精神價值為其目標,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對一切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里面空無一物。”
(選自《安靜:散文精粹本》,有刪改)
技法提煉
1.哲思寓于常理。周國平擅長以文學的形式談論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地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之中。《豐富的安靜》一文通過一個哲學大家的視角,站在一個未曾企及的高度,來挖掘人內心最初最純的追求——豐富的安靜。
2.引用名言和使用比喻讓文章富有文采。在本文中,周國平借助托爾斯泰和泰戈爾的話語來談論自己對安靜這一境界的追求和極致的理解。周國平又把日子比喻成一條河,封閉的日子像是死水,解凍的日子則奔騰不息,比喻形象生動,極為直觀,增強了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
3.對同一論題的多角度思考使論證深入透徹。本文圍繞著“安靜”這一中心論題,從安靜與靜止的不同、安靜與熱鬧的不同作用、生命的精神化,以及豐富的安靜等角度,全方位多角度進行闡釋,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令讀者在閱讀中收獲智慧。
把握“例外” 創造精彩
◎卞玉珂
“例外”是生活中規中矩的進程之外一點難料的不期而遇,是平淡無奇中的微小驚喜。“例外”像突至的雨,讓人喜亦讓人憂。我們需要坦然接受“例外”,積極把握,讓“例外”創造更多的精彩。
無法掌控的“例外”是生活給予的客觀條件,以何種姿態迎接“例外”是每個人主觀的抉擇,“例外”所帶來的是光還是暗取決于你以何種態度對待它,是否認真把握它。只有好好把握,“例外”才會給人帶來驚喜。
諸多歷史長河中閃光的瞬間皆來自于“例外”。遠者如秦末,戍邊路上那一場始料未及的暴雨,讓原來籍籍無名的陳勝成為了威風凜凜的農民英雄;近者如摩爾根,實驗室里那只意外出現的白眼雄果蠅,在他不懈的研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說如今,川航英雄機長劉傳健在難以預料的例外中,同樣彰顯了新時代祖國建設者的風貌。
這一次次“例外”原本只是尋常的“例外”。但陳勝反抗暴秦的果敢勇猛,摩爾根一絲不茍的執著鉆研,劉傳健游刃有余的沉穩鎮定,讓平靜生活中的“例外”發揮出最閃亮的光彩——善于把握“例外”的人,從來不僅僅簡單地將其看作生活中的意外,他們深入探求“例外”下蘊含的種種因素,而后抓住一線生機,創造出“必然”的精彩。
同樣,面對“例外”無動于衷甚至消極對待的人,只能接受無可奈何的失敗。回望滿清,西方世界迅猛發展的科技對傳統農耕文明而言無疑是時代巨大的“例外”,面對這充滿機遇的“例外”,封建統治者故步自封,未能看清時代發展的趨向,錯失良機,最終淪為任人宰割的魚肉。缺乏遠見與創造性的不善把握“例外”的人,常常只能含恨錯失機遇,接受“必然”的失敗。
“例外”所帶來的影響是多面的,輝煌與陰暗同在,學會抓住其中蓬勃積極的一面,我們同樣能創造出別樣的精彩。靠才情聞名于世的詩人李商隱,被卷入牛李黨爭是他一生最無奈的“例外”。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將滿腹感慨寄諸筆端,繾綣文字鐫刻下歷久彌新的情思,亦讓他在歲月風塵中被歷史記住。也許,“例外”會帶來一些措手不及的苦惱,但其中也暗含突破口。我們把握住“例外”所帶來的另一條路,未來亦足夠精彩。
例外,是生活的饋贈;例外,是旅途中的驛站;例外,是值得我們用心把握的珍貴機會。
人生是一場充滿例外的旅行,盡心把握例外,必能創造精彩。
◆點評
本文因深入的思考而富于哲思,因多角度的論述而使論證透徹。作文開篇闡釋了什么是“例外”,而后提出把握例外、創造精彩的中心觀點,并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分析;在主體論述中,考生結合了幾個古今中外的關于“例外”的例子,從敘例到析例緊密圍繞觀點展開,深入論證;通過列舉滿清的事例從反面進行論證,在前后的對比中增強了作文的論證力量。最后,考生進一步深入論證輝煌與陰暗同在的情況下,自己當走出另一條路來,言簡意賅。
【袁慶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