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柏生
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黨校(行政學院)工作的主干性、基礎性黨內法規,是黨校(行政學院)工作的總章程、總規定,是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工作的基本遵循。國有企業黨校是黨校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有企業培養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重要陣地。《條例》的頒布,為國有企業黨校的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為國有企業黨校實現新發展創造了重大機遇,注入了強大動力。
堅定政治方向牢牢把握黨校姓黨根本原則
《條例》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黨校辦學治校第一要求,并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條例》強調:黨校(行政學院)是黨領導的培養黨的領導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黨和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重要智庫。這一定位決定了黨校(行政學院)工作遵循的原則、基本任務和教育培訓的目標,宣示了黨校(行政學院)必須旗幟鮮明、大張旗鼓地講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旗幟鮮明、大張旗鼓地講黨性,講黨的宗旨,講黨的傳統和黨的地位作用,必須強化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業主課地位。
國有企業黨校必須按照《條例》要求,堅持黨校姓黨,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融入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模范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學的中心內容和首要任務,體現企業對領導干部政治素質的要求。當前,一些企業黨校對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重視不夠,在教學布局、課程設置上偏重各類知識教育、業務技能培訓,把黨校混同于培訓中心,把干部教育做成了產業化,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了“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沖淡了黨校基本職能。必須及時糾正糾偏,分清主次,避免喧賓奪主。國有企業黨校應在如何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政治品格和治企能力上下功夫,在如何推動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創新見效上下功夫,在構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新格局上下功夫,在培養黨校教師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上下功夫,為國有企業成為黨執政興國的“六個力量”打牢政治根基,永葆政治本色,練就政治本領。
發揮職能作用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
《條例》明確規定,黨校(行政學院)要以培養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為主要目標,發揮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作用,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黨校(行政學院)職能內涵進一步擴展,發展空間更加廣闊。作為國有企業黨校,在辦學過程中落實“黨”的要求,切合“企”的特點,遵守“校”的規律,不斷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水平,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人才支撐、智力支撐。
聚焦教學中心工作。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要準確把握《條例》提出的培訓目標、教學布局、學科建設等要求,全面推進教學布局、教學方式、學科建設提檔升級。一是把提高學員政治素養作為第一目標。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主業主課地位,強化政治教育和黨性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精準策劃教學專題,設計教學環節,講深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講深講透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二是創新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推行行動學習法等方式方法,通過研究、互動、情景等強化學習效果;加大案例教學力度,推進案例庫建設;加強“兩庫一地”(精品特色課課程庫、精品特色課師資庫和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建設,實現共享共建,真正構建“補鈣、筑基、提能”領導人員三維一體培訓體系。三是形成突出黨校特色、滿足企業培訓需要的學科體系。把學科建設作為加強黨校教學科研工作、提升師資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建設來抓,在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黨建、企業經營管理和戰略文化、教育培訓規律等領域打造學科優勢。四是建立有廣度、結構優的師資隊伍。既注重引進、培養,也注重“不求所有,但為所用”,形成由內部骨干師資、系統內訓師、外部高端師資、名企高管等組成的具有國有企業黨校特點的師資團隊,滿足企業高質量發展對培訓的新需求。要體現國有企業黨校“企”的特征,推動企業領導干部上講臺、先進典型人物上講臺、一線職工上講臺,“身邊人”給“身邊人”講戰略部署、講成功經驗、講實操實戰,增強課程的針對性、感染力、鮮活度。
做實科研基礎支撐。《條例》明確,科研工作是黨校發展的基礎支撐,要推動教育培訓、科學研究、決策咨詢相互促進、協同發展。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在科研隊伍建設上,按照政治素質過硬,科研能力突出,學科功底扎實的要求,科學整合系統內科研力量,形成協作合作機制。二是在課題開發與提質上,著力解決科研成果理論水平不高、科研選題缺乏調研的問題,瞄準“真問題”,回應“真需求”,見到“真效果”。三是在科研管理上,做好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方法創新,制定符合實際的科研成果評價和激勵措施,提升科研服務管理水平,出成果、出人才、出精品。四是在智庫建設上,立足于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主線,在國企黨建、國企改革發展、企業經營管理、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等方面,找準靶向,拿出務實管用的成果供決策參考。要建立科研協同聯動機制,促進研究成果轉化。
把握人才隊伍關鍵。《條例》提出,應當根據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務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適應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要求的黨校(行政學院)工作人員隊伍。要準確把握《條例》關于人才隊伍建設的新標準,把政治合格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積極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培育、引進國有企業黨校建設亟需的教學、科研、管理人才,建設一支具有較高哲學社會科學素養、馬克思主義理論思維能力水平的忠誠、擔當、創新、奮斗的教師隊伍。發揮高層次人才、骨干人才的引領性、創新性、示范性作用,建立學科帶頭人、導師制等有效機制,建立人才進階的順暢通道,培養造就一支與履行黨校職責、企業使命相匹配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進一步探索完善保障人才發展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選拔任用機制、評價引導機制、培養開發機制、薪酬分配激勵機制等,有效釋放人才隊伍的潛力,全面激活人才隊伍的活力。
堅持從嚴治校建設良好的校風和學風
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是黨校事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黨校既是黨的政治學校,又是黨的重要機關,反映著黨的干部狀況乃至黨的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校要把從嚴治校落到實處,敢抓敢管、嚴抓嚴管,嚴格組織生活制度,嚴格執行學籍、學習、考勤等制度,嚴肅培訓紀律,不允許任何人搞特殊。”《條例》明確把“堅持從嚴治校,大力弘揚學習之風、樸素之風、清朗之風”作為黨校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進一步確立了有利于打造良好政治生態的各項制度規范。要堅持從嚴治校,強化制度監督約束,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從嚴治研、從嚴治考。一要嚴格學風、教風、校風,確保教師和學員在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用紅色基因、革命傳統等熏陶涵養學員,確保學員做到“紅”字在心、“學”字在身、“嚴”字在行。二要嚴格教學管理。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教學實施和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學習考核體系和教學效果評估體系。堅持用學術講政治,切實做到學術研究有立場、講壇論壇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確保黨校講臺的嚴肅性。三要嚴格學員管理。建立包括黨性教育、學習管理、組織管理和生活管理在內的學員管理體系,加強學員導學、促學、督學。嚴格考勤、請假制度,全面考核評價學員學習態度和表現、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成果轉化情況,測評學員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情況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建好、管好、辦好國有企業黨校,要認真與《條例》對標對表,切實適應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要求,適應黨校肩負的新任務新使命,全面提升辦學治校的質量和水平,助力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作者系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校常務副校長) (責任編輯:王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