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實踐過程中,重視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企業提高管理效能、增強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求,更是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企業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凝聚企業發展的正能量。
企業文化的五大作用
企業文化是管理實踐的結晶,又是管理科學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的作用:
導向作用。主要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塑造來引導企業成員的行為,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價值觀念,自覺自愿地把企業目標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并努力實現。
約束作用。企業為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必須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進行“硬”約束。同時,企業無形的精神、價值、傳統等文化因素,對員工行為起到“軟”約束,使員工明確工作的意義和方法,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凝聚作用。企業文化可以把員工緊緊地黏合、團結在一起,對企業目標、準則和觀念產生認同感,使他們目的明確、協調一致;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和自豪感,樂于參加企業事務,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群體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激勵作用。激勵是一種精神力量和狀態。優秀的企業文化以人為中心,能將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與激發出來,把員工的潛在智慧誘發出來,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各部門和員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經營能力,使企業成員在內心深處自覺產生為企業奮斗的奉獻精神。
輻射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向社會大眾展示著企業成功的管理風格、良好的經營狀況和高尚的精神風貌,從而為企業塑造良好的整體形象,樹立信譽,擴大影響,是企業巨大的無形資產。
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
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塑造人來塑造企業,所以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
企業文化建設要始終貫徹遵循“人本”思想。充分重視人的因素,緊密依靠員工和顧客辦好企業,尊重、溝通、信任、關心、激勵、培訓、重用,抓人心、促人和、保發展。人的潛力發揮出來了,物力、財力、信息資源就可以得到更好地利用,企業發展的動力就會永無止境。
員工的自覺行動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標志。企業每一項經營戰略的實施、每一件高質量產品的產出都要依靠全體員工的有效工作來實現,因此要把推進企業文化建設融入員工在企業的實踐活動中。具體表現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日常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員工的文化教育和業務培訓,并教育引導員工樹立為用戶服務、為用戶提供滿意產品的價值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增強工作責任心。以各種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有企業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提升員工的團隊精神,提高企業的凝聚力。重視對優秀員工的有效獎勵,體現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性,發揮優秀員工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突出和依靠員工主體作用建設企業文化。突出和依靠主體,要注意吸收員工長期以來在實踐中創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發現和升華員工在工作中創造的閃光點,不斷充實企業文化的內容。有的員工非常愛護自己的工作設備;有的員工特別愛整潔;有的員工非常喜歡學習新的知識;甚至業余時間自費去讀培訓班;有的員工喜歡鉆研,總想改進產品工藝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細小的文化現象,應從中發現它們的價值,因為它們是企業文化形成的基礎要素。好的企業文化,就是在一些瑣碎的積極要素基礎上成長起來的。適合自己的獨特的企業文化,才是科學的、實用的、有效的,才能更好地內規員工行為,外樹企業形象,而這種形象不只是企業的品牌、效益,更主要的是培養企業和員工對社會的責任感,使企業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展示給社會的都是美好的東西。
突出和依靠主體,要在提出和形成企業文化關鍵要素的過程中走群眾路線,使企業文化的內涵在反映企業發展方向,以及反映職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兩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
突出和依靠主體,要在企業文化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確確立起來以后,必須通過反復深入的宣傳教育和思想工作達到全員認同,變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
突出和依靠主體,領導者和領導班子要以身作則實踐企業文化的信條,自覺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使企業文化不僅成為領導者對全體員工的要求,也同樣成為全體員工對領導者群體的要求。
建設優秀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文化創造財富、文化創造價值的時代,也是企業文化建設大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企業文化建設,使優秀的企業文化成為現代企業謀求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凝聚起新時代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
加強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教育。扎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重大節日、重要慶典、重大活動等為契機,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深化理想信念和愛國愛企教育,傳承以“三老四嚴”“苦干實干”為核心的石油精神,外學閔恩澤、陳俊武,內學龔榮庭、李記,弘揚以求真務實、精細嚴謹、家國情懷為主要內涵的石化傳統,引導干部員工從石油石化優良傳統中汲取力量,不斷增強應對挑戰的斗志,提升產業興國、實業報國的精氣神。
做好典型宣傳。聚焦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結合疫情防控、安全環保、市場保供、精準扶貧、降本創效、社會責任等,大力選樹宣傳迎難而上、敢于擔責,維護大局、保障供應,勇于超越、科技創新,安全生產、綠色發展,見義勇為、崇德向善等方面的模范和典型,重點選樹一批精神文明建設標兵、“最美一線工人”和抗疫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發揮好各類模范、專業先進、競賽能手等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干部員工真抓實干、砥礪奮進。
提升員工素質。把價值理念落實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落實到每名員工的崗位責任中,轉化成員工自覺行為,切實提升企業的執行力、競爭力。以共同的行為準則引導和規范全體員工行為,持續開展員工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好“講奉獻十件好事”“最美青工”等評選,扎實推進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員工道德建設。以“3.5”學雷鋒日和活動月為契機,突出“崗位學雷鋒、公益學雷鋒”主題,引導員工立足崗位做貢獻、志愿服務為他人,推動“好人李記愛心基金”和青年志愿服務活動規范化、常態化和品牌化。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以“最美工作區域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班組”評比等為載體,加大內部文明創建工作督查督辦力度,著力改善現場環境,提升文明創建的標準和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以企業價值理念為導向,建立體現文化導向,與價值理念協同一致、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確保制度建設體現公司核心價值理念要求。把企業文化建設有機融入生產經營管理各項工作,積極開展安全、質量、廉潔、黨建等專項文化建設,大力倡導綠色文化理念,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