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明》課題研究專家組
強化問題意識,主要是指企業黨建政工課題研究應當更加注重針對性、時代性和可行性,更加凸顯對黨建政工實踐的對策回應。
意義:沒有問題就沒有課題研究
強化問題意識,是新形勢下深化企業黨建政工課題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課題研究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強化問題意識是深化課題研究的重要動力。
問題是課題研究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強化問題意識,有利于讓課題研究更具針對性、開拓性和實踐價值,有利于克服課題研究的“淺表化思考”“跟風式選題”“低水平重復”等弊端。課題研究實踐也告訴我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是使企業黨建政工課題研究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強化問題意識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基本取向。
課題研究的實質就是研究問題。從方法取向上講,要做好課題研究,就必須強化問題意識。馬克思指出,“世界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的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辦法”。研究者只有腦子里經常想著、帶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之類的問題,才能敏捷地發現問題,縝密地審視問題,嚴謹地研判問題,卓有成效地解決問題。
強化問題意識是破解研究難題的迫切需要。
問題是實踐的導向。問題找不準,課題研究就會無的放矢,破解難題就只能是紙上談兵。只有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才能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新招、硬招。就企業黨建政工課題研究來說,要解決的多是牽動性強的深層次問題,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不能有效破解研究中的難題,研究工作就難以打開新空間,取得新突破,形成新思路。
強化問題意識是推動研究創新的活水源頭。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黨建政工課題研究創新是由問題倒逼產生,又不斷在解決黨建政工研究問題中加以深化。研究者應積極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找準企業黨建政工課題研究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推進課題研究理念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創新,以創新的課題研究催生創新的課題研究成果,以創新的課題研究成果助推企業黨建政工工作的創新性發展。
路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強化問題意識,要求在開展企業黨建政工課題研究的時候,研究者應有發現問題的敏銳、研究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
在深入調查中發現問題。
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的密鑰,也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理,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課題研究。只有以問題為導向,帶著問題做研究,才會使我們的課題研究有價值、有意義。
調研必須老老實實地做。要拿好“放大鏡”、用好“顯微鏡”,“直奔基層、直插現場”,走得攏去、沉得下去、融得進去,通過望聞問切,獲取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確保調研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調研要力戒形式主義,既要杜絕“走馬式”“作秀式”調研,更要杜絕“編數據”“借材料”的調研。
發現問題是課題研究的關鍵切入點。課題研究始于問題。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指的應該是科學研究的出現一定是在問題的提出之后,沒有提出問題,就無法產生科學研究。
研究者要有一雙慧眼,以理性的思維捕捉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首先,要在企業黨建政工的思路現象動態中發現問題。其次,要在企業黨建政工的方法路徑實踐中發現問題。再次,要在企業黨建政工的重點熱點關鍵點中發現問題。其四,要在企業黨建政工的核心問題和頑瘴痼疾中發現問題。
研究者要能夠見微知著。善于從局部到全局,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足不出戶”“閉門苦思”是發現不了問題的。沒有問題的課題研究,必然缺乏針對性,其研究價值將大打折扣。更不能“臆想問題”“制造問題”。依據假想問題做課題研究,則有如堂·吉訶德把風車當巨人,揮舞矛和盾苦苦纏斗,其結果不言而喻。
在精準分析中研究問題。
發現問題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必要前提,正確分析和研究問題則是做好課題研究的核心要素。研究問題的目的在于找準問題。做課題研究,只有找準問題癥結,才能對癥處方,辨證施治。問題研究得越透徹,解決起來就越能切中肯綮。問題找得不準,勢必使選題出現偏差;選題有偏差,則會導致研究方向偏離。研究方向偏離,則要么使課題不能通過立題,早早夭折;要么無法研究下去,半途而廢;要么勉強評審結題,其轉化應用價值也十分有限。
研究問題要全面深入。要運用聯系的觀點,多視角地對發現的問題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梳理分析。尤其要回答好與之相關的如下基本問題:為何要研究這個問題?研究的背景和依據是什么?這個問題先前有人研究過嗎?先前的研究結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路徑在哪兒?本研究將可能取得哪些成果?本研究的創新價值在何處?有了諸如此類的思考分析,我們在確定研究選題時就會胸有成竹,在開展課題研究時就會游刃有余,在呈現研究成果時就會信手拈來。
研究問題要善于研機析理。要準確把握企業黨建政工實際情況,用系統思維和數據分析察形見勢,以追根溯源的智慧找準“癥結”,把事關大局、影響全局的問題分析透。從蕪雜問題中探求規律性,從現實問題中洞見發展性,從偶然問題中揭示必然性,努力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研究問題要善于歸納提煉。研究者要自覺淬煉政治敏銳性和思維敏捷性,以開創意識去發掘新問題,以多元思維去研究新矛盾,以前瞻眼光探索新方略,以高超智慧去回答新課題。把理論放到實踐中統籌思考,把實踐提到理論高度來嚴謹研析,從中提煉出對企業黨建政工工作具有指導性的認識來。
研究問題要聚焦當前黨建政工的理論和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擺在課題研究者面前的首要使命。不能繞過“敏感地帶”、自設“剖析禁區”,不能隔靴搔癢、避實就虛。要防止簡單地以上級強調的話題代替課題調研發現的問題,以個性問題代替共性問題,以過去的問題代替現在的問題,以表層性問題代替根本性問題。因為,這樣“代替”的結果,必將是研究成果的“片面性”“低質量”。
在務實創新中解決問題。
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簡言之,就是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是為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課題研究關鍵點和根本歸宿點。黨建政工工作正是在問題不斷產生與解決的循環過程中向前推進的。強化問題意識,就要善于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要瞄準問題去選題、追著問題去研究、扣住問題去答題。在提煉課題研究成果時,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點工作,精準展現攻堅克難的新策略、新路徑、新方案,把在企業黨建政工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有序高效地解決在企業黨建政工實踐中。這是衡量課題研究質量、彰顯課題研究價值的重要環節,必須引起每一個研究者的高度重視。
解決問題要務求實效。黨建政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其研究尤其要注重實用性和可踐行性。要緊緊扭住制約企業黨建政工發展的問題,從全局性問題中找到“指南針”,從發展性問題中繪制“路線圖”,從傾向性問題中發現“突破口”,從關鍵性問題中挖掘“動力源”,從實踐性問題中獲取“金鑰匙”。避免出現“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的研究結果。
解決問題要對癥下藥。瞄準痛點、難點、關注點,狠下功夫予以解決。通過課題研究,為打通工作瓶頸、搬掉工作路障、補齊工作短板、建強工作弱項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在課題研究成果中呈現對策路徑內容時,要有前瞻眼界,要有真知灼見,要力避“刻舟求劍”“閉門造車”“霧中看花”。
解決問題要與時俱進。企業黨建政工面臨很多新課題、新任務、新要求,很多方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我們要善于順時應勢,勇于推陳出新,不斷發現和探索新現象、新矛盾、新問題,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對策新舉措。
總而言之,一個課題研究者,要善于在眾聲喧嘩中聽清時代的聲音,在錯綜復雜中摸準問題的脈搏,在賡續鼎新中做好課題的答案,在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把企業黨建政工課題研究引向深入。(執筆:《企業文明》雜志顧問、課題研究專家組組長 周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