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岱
【摘 要】廣播電視行業只有不斷創新思維,將新的技術融入廣播電視媒介之中,才能有效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吸引力,進而推動廣播電視行業平穩有序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 ?廣播電視編導? ?創新
一、廣播電視編導的時代背景
新媒體時代使得大眾獲得信息的方式更加靈活,信息的交互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遞方式由原來的單向傳播變為了雙向傳播,即信息在進行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者與信息的接收者可以進行實時的互動和信息的反饋,這一模式的出現不僅增加了傳播者與接收者的互動性,也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
廣播電視作為傳統信息傳播的平臺和媒介,在新媒體時代還面臨諸多的挑戰和困難。首先,廣播電視在傳播方式和渠道的融合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目前,廣播電視的傳播渠道較為單一,傳播的時效也較為滯后。廣播電視編導在不斷更新經營理念的過程中,要以市場動態和變化為基準,根據時代的變化和要求積極調整傳播方式。其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缺乏創新意識,多以程式化的傳統工作機制為主,沒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脫離了大眾的審美文化訴求。這些缺乏創新性和時代性的廣播電視節目不僅會降低節目的制作效果,也會對節目的收視率產生制約和影響。最后,廣播電視節目的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往往一個節目在受到普遍歡迎之后,緊跟著就會出現一些雷同的節目,這些節目不僅內容質量偏低,而且會導致傳播的受眾范圍不斷縮小。
二、廣播電視行業的創新之思
面對新媒體平臺上各種節目形式的沖擊,廣播電視行業需要做出進一步的轉變與創新,以滿足大眾的審美文化訴求為基礎,積極轉變思維模式,在節目的制作方面大膽創新,逐漸形成自身成熟的文化品牌。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編導要改變傳統的節目制作理念,不斷加強創新性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廣播電視編導要基于時代要求和大眾審美文化需求主動調整和轉變自身定位,在全面了解市場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類型電視節目的特點,不斷更新策劃和設計理念。與此同時,廣播電視編導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編輯和策劃意識。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不僅技術工作繁雜,而且操作流程眾多,系統高效的編輯策劃不僅可以擴大節目的影響力,提高節目收視率,也可以打破業內界限的束縛,實現資源的有序整合。廣播電視編導要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建立互聯網式思維,進一步加強與大眾的交流和互動。在電視節目制作前期,要對節目的投入、收視和經濟效果等因素作出準確的判斷并制定嚴密科學的計劃,根據不同類型節目的特點以及觀眾的審美文化訴求作出系統、針對性的策劃。廣播電視編導要始終堅持觀眾的文化主體地位,根據觀眾對節目的反饋不斷調整思維模式和工作機制,要敢于打破傳統的節目制作模式,積極聽取和采納公眾意見,集合大眾的創新思維和心理訴求,要充分讓觀眾參與到節目中來,積極搭建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信息溝通交流的平臺,不斷調整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的節目形式,對觀眾的反饋信息及時作出回應,邀請部分觀眾參與到節目的制作中來,進一步豐富節目的互動形式。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要以發散性思維為主,打破傳統慣性思維的束縛,充分調動觀眾的好奇心,使電視節目內容更加生動立體。
要將新媒體融入廣播電視媒體之中。新媒體的出現不僅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的心理文化訴求。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傳統的廣電媒體要想實現綜合性的發展,就要不斷吸收和借鑒新媒體中的創新元素和藝術元素,深入挖掘傳統電視節目中的創新點,以觀眾的心理文化訴求為基礎,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廣電媒體的新舊融合。與新媒體相比,傳統的廣播電視行業發展歷程較長,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且受眾范圍面積更廣,受眾群體也更加多樣化,新媒體的受眾主要以中青年人為主,而傳統的廣電媒介則涵蓋了社會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廣播電視逐漸向網絡化的方向轉變,一方面,傳統廣電媒介為新媒體拓寬了受眾群體的范圍,另一方面,新媒體也為傳統的廣電媒介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創新型轉變。廣播電視編導要立足于時代發展的要求,以市場和大眾的文化需求為準則,將傳統的廣電媒介與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借助新媒體獨特新穎的內容和形式,實現網絡資源和信息共享,加快促進傳統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型轉變和發展。
要注重廣播電視編導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和技能的培養,不斷改善廣播電視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廣電編導人員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文化水平,在進行節目制作的過程中,要加快轉變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做出具有高質量內容的電視節目,避免陷入低俗化的市場競爭。廣播電視編導從業人員要不斷培養自己的藝術鑒賞力和感受力,繼續鞏固專業理論知識,加快轉變創新型思維模式,進一步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廣電媒體的深度融合。要改善廣播電視編導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注重對高端編導人才的發現和培養。目前,整體廣播電視編導行業的人員素質還有很大進步和提升的空間,在建立長期有效考核機制的同時,繼續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為廣播電視編導崗位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采取末位淘汰的工作競爭機制,確保理性競爭,以激發工作人員的動力,促進傳統廣電媒介的創新型轉變。
三、結語
傳統的廣電媒介在新時期進行創新型轉變的過程中,要立足于自身優勢,不斷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對原有制作模式進行改變的過程中繼續加快轉變創新思維;推動新媒體與傳統廣電媒體深度融合;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理論知識的專業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讓傳統的廣電媒介在新的時代迸發出活力與激情,為其注入新鮮的時代血液,進而提升傳統廣電媒介的市場競爭力,打造文化品牌。
(作者單位:諸城市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王菲.媒介大融合:數字新媒體時代下的媒介融合論[M].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
[2]趙玉明.談談廣播電視研究和廣播電視學學科建設[J].現代傳播,2007年;[3]王文利.廣播電視學學科建設[J].現代傳播,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