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他是實體經濟的中流砥柱,是新工業時代的創新樣本。”這是此前“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活動組委會給當選者之一,振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的評價。
從小鎮布廠到世界“隱形冠軍”,從手工作坊到智能智造,張毓強帶領中國巨石徹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為玻纖工業全球第一。2019年是振石控股集團建廠50周年、改制3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這一年,中國巨石憑借人均400噸的生產效率,讓智能制造從宏偉藍圖變為現實生產力,開辟了中國制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剛才坐在下面的時候也是思緒萬千,因為想當初用幾百塊現金開始打拼,從打基礎到上水平到國際化到智能制造,在一個小城市里邊做了一家大企業。在這個小產業里面做了一篇大文章,讓這個小環境出現了一個大變化。”張毓強的獲獎感言樸實而感人,是他幾十年創業歷程的高度濃縮。
振石,1969年從石門東風布廠起步,傳承著歷史的底蘊,肩負著振興石門的使命。1972年,一個名叫張毓強的年輕小伙子歷經500多公里的行程,吃盡千辛萬苦,從江西九江玻纖廠扛來了一臺簡陋的拉絲機,企業由此進軍玻纖行業。
公開資料顯示,振石控股集團以投資和產業并重,從創立初期資產不足20萬元的小企業,經過一系列的資產重組和并購,已經形成了物流、特鋼、房產、酒店、玻纖制品、復合材料多元發展的戰略格局,資產市值超過60億元。集團下轄恒石基業、東方特鋼、宇石物流、華美復材、長石礦業、華達通訊、巨成房產、港灣酒店、中國巨石、巨石成都、倍特耐材、美國華美、南非恒港等十余家控(參)股子公司。參股子公司中國巨石于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實現全球最大玻纖生產企業的目標。
巨石集團有限公司(又稱中國巨石),是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玻璃纖維業務的核心企業,以玻璃纖維及制品的生產與銷售為主營業務,是我國新材料行業進入資本市場早、企業規模大的上市公司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巨石作為行業龍頭,擁有五個生產基地,已建成玻璃纖維大型池窯拉絲生產線10多條,玻纖紗年產能超過140萬噸,產品涉及100多個大類近1000個規格品種。
2018年12月9日,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評選揭曉,巨石集團榮獲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中國工業大獎”。一家生產玻纖材料的企業,能問鼎中國工業“奧斯卡”,與核潛艇、氣象衛星、動車組等“國之重器”比肩而立,代表“中國制造”最高水平,實屬不易。
中國巨石現在是全球同行中最大的,且領先第二名一倍之多。巨石花了25年,努力追趕國外最大的競爭對手,終于實現了世界最大、世界最強。由美國公司霸占近70年的世界玻纖“頭把交椅”,已然易主。
48年前,為了讓瀕臨破產的集體布廠起死回生、在絕境中找一條生路,年方17歲的張毓強歷經周折,硬是把一臺125公斤的舊拉絲機從九江背回桐鄉石門。到家時,他那尚顯稚嫩的肩膀已是淤痕累累。仿佛是冥冥中的定數,從那天起,張毓強就把玻纖這塊“巨石”背在肩上,一直背了幾十年從未放下。
玻纖工業1938年起緣于美國,其技術長期被歐美封鎖,玻纖市場也是歐美獨霸。彼時,中國玻纖工業還是一窮二白,比歐美落后了整整50年。有人苦笑著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人家快到山頂了,你卻在山腳下徘徊,仰頭嘆息,追趕太難!
背著巨石上山,前行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當人們還糾纏于“姓資姓社”的爭論時,張毓強在全省率先把玻纖廠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可謂膽大包天。
三年后,張毓強與4家企業聯手組建巨石,并一舉沖出偏僻的小鎮,又過了一年,巨石籌巨資建成國內第一條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與歐美的差距縮短到30年。
1999年,在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刻,巨石與中國建材牽手,推動企業在A股成功上市,一舉募集了2.1億元資金擴大再生產。
2000年,巨石砸下2億元,建成國內第一條年產1.6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此后,6萬噸、10萬噸、12萬噸、15萬噸……巨石一次次刷新世界最大玻纖生產線的紀錄,一步步攀向產能第一的高峰。
可是“樹大招風”,歐美面對奮發進取的競爭對手,祭起了“雙反”大棒,企圖阻擋巨石滾滾向前。
這一回,一向不避風險、勇往直前的張毓強采取變通的對策,在異國建廠并銷售,以規避風險。海外第一站選擇了埃及。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于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巨石選擇埃及建廠,凸顯中國市場向歐洲市場拓展的跳板意義。
在中美貿易摩擦瞬息萬變之時,巨石得益于提前布局,在美國建廠,又一次掌握市場主動權,讓美國的“雙反”大棒撲空。
2019年10月10日下午,《新工業時代:世界級工業家張毓強和他的“新石頭記”》新書發布會在振石總部大樓會慶中心舉行。
張毓強有感而發,“我們中國總體來說在整個工業發展過程中,中國工業的精神最主要表現在‘堅信,比較有自信,這一點表現得比較淋漓盡致。另一方面表現在它的挑戰,我自己理解就是我們中國工業的精神有時候是感性大于理性的,實際上就是說我們沒有過多的憂患意識。”
張毓強表示,我們整個國家民族是通過信心來完成一件事情,外國可能是通過發現一個難點、一個痛點意識到問題后解決然后得到提升,這其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用自己堅定的信心和一種挑戰意識,加上一種吃苦的精神,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動力,這一點至少在五六十年代的企業家身上表現得很突出。
張毓強說出了新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心聲。不只巨石的張毓強,還有華為的任正非、娃哈哈的宗慶后、吉利的李書福、萬象的魯冠球、宗申的左宗申、三一的梁穩根等,這些工業企業家無不懷揣自信和執著,在一方領域深耕、播種、勞作、收獲,成為一個行業的翹楚式人物。
把礦石拉制成比頭發還要細得多的玻璃纖維,并保持最低的成本、最優的性能及全球定價權,張毓強過往人生的三分之二時間都在琢磨這件事。
目前,中國巨石的玻纖產能已達160萬噸,占全球玻纖的市場份額達22%。更令人側目的是,公司玻纖產品的毛利率長年穩定在45%以上,高出同行約10個百分點。
2019年是振石控股集團建廠50周年、改制30周年。6月15日這天一大早,在位于石門鎮人民路上的石門老廠區內,振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張毓強與集團300多名中層以上干部在此聚首,從西向東,徒步直奔位于桐鄉市鳳凰湖總部基地的振石控股集團總部大樓。6月17日的《嘉興日報·桐鄉新聞》題為《振石集團總裁張毓強帶領300多名中層以上干部從石門徒步到桐鄉,究竟為了啥?》的報道是這樣描述的:當天,振石人徒步行走全程共計15公里,旨在重走創業路,開啟新征程。
從“石之孕育”到“與石結緣”,從“點石成金”到“堅如磐石”,張毓強在新工業時代不斷創新,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