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無論是交易模式、類目體量、還是市場規模、流量紅利等都經歷了裂變式發展,產業鏈日趨完善,生態圈成熟穩定。以新零售、社區社群以及線上線下跨界融合的農特互聯網3.0新模式為支撐,農業農村電子商務迎將來新一輪大發展,要科學契合并助力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鄉村振興工程,還需在農業農村電子商務頂層設計和落地實施對策上提出新思路。
關鍵詞:農村電商;鄉村振興;農產品營銷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志碼:A
★基金項目:2019年甘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培育項目“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7年教改項目“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探索與實踐(JXGG201708);隴南市2019市列科技指導性計劃項目,編號:2019-ZD-08;
1、農村電商助鄉村振興之關鍵點
1.1 鄉村振興——農村電商新的增長點
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移動互聯網已經全面進入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已成為中心,農村電商視域更寬更廣,內容更豐富。社區社群新零售時代已經到來,縣域新零售正在成為新的風口。農特互聯網1.0是以淘寶為中心的賣貨模式,農特互聯網2.0是全網營銷、政府參與各種縣域電商多方聯動,如今的農特互聯網3.0是新零售、鄉村振興、社區社群以及線上線下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1.2 把握核心——回歸產品、消費者和商業本質
新零售不僅是從場-貨-人到人-貨-場的變革,最重要的是消費者本身的變化。隨著80-90后成為重要的消費引領者,加上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者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不僅僅需要好產品,還需要產品背后的故事,需要自己更多的參與感,所以,農產品上行不僅要講故事,更要講品種、品質、品牌,講血統(原產地)、講味道、講安全、講個性化服務、講體驗、講供應鏈,講精準定位等等。
回歸產品、回歸消費者、回歸商業本質才是正道。網無界、商有道,新零售的本質是更好連接消費者,是給消費者帶來更高效、更便利、更高性價比、更有參與感的購物體驗[1]。
1.3 頂層設計
互聯網是長板理論而不是木桶理論,優勢點、客戶定位、盈利模式、生存市場等是核心問題。
1.3.1 長板理論
確定自己的優勢領域,在優勢領域中精選自己的優勢產品,找到優勢發力點,不宜四面出擊。
1.3.2 客戶定位
對于營銷來說,沒有定位就無法確定客戶的需求點,就無法有針對性的產品、包裝、傳播、渠道。你的產品如果是全地球人都需要的,意味著全地球人都不以為然,因為每個人都覺得那是“別人”的產品。
1.3.3 特色
產品是我們滿足客戶需求的載體和呈現方式。產品不僅僅是有形產品,也包括無形產品(服務)。產品以客戶滿意為目的。不是越精致越好,不是越便宜越好。客戶認為性價比高,愿意分享和復購的產品就是好產品。
1.3.4 盈利模式與生存市場
盈利模式和生存市場最核心問題,但也是最容易被創業者忽略的問題。世界上只有兩種企業(贏利、虧損)。盈利的企業才能可持續性發展。驗證盈利模式是否可執行是生存市場的建立。無論盈利模式論述如何高大上,沒有生存市場的建立都是死路。在實踐中,也可以分為生存市場產品和發展市場產品。
1.3.5 可持續發展力
無論是縣域電商、電商扶貧還是電商創業者,都不是為了做“秀”,做盆景,都是為了可持續發展。真正可持續發展需要戰略,更需要可落地執行的方法。
1.3.6 目標人群溝通
一切營銷到人為止(因為錢在人的手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講人性不如講群性),有交流才會有交易,抓眼、抓心、抓口碑[2],有傳播才會有更廣闊市場。
1.3.7 競爭對手分析
很多創業者盲目出發,不了解行業,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優勢和痛點,不可能做出有格局的產品,更不可能打開前瞻性市場。同時還要了解同行中的先烈,他們為什么倒下?
1.4 立足之本極致產品
產品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沒有好的產品,其他再多再好都無意義,因此要把99%的精力放到產品的打造上(包括虛擬產品)。打造新零售產品體系需要爆款、品質,網貨、體驗、定位、超級大單品等思維。
1.4.1 爆款思維
對于客戶來說能夠“抓眼、抓心、抓口碑”的產品,才算好產品。在快節奏和虛擬化的互聯網時代,好產品也需要能夠病毒性傳播的營銷策略、從而帶動更多品嘗和復購的產品,互聯網產品打造是“無爆款不登場”。
1)要打有準備之仗,選擇優勢產品,做好充分準備,勢如破竹。
2)必須是有后續產品體系的爆款,有長尾效應,不能孤軍深入。
3)爆款要高性價比,同時爆款的規格有講究,不能太大太復雜。
1.4.2 品質思維
品牌品為先,有品才有牌。農產品作為食品,安全是第一,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全是農產品最基本的需求;第二是美味,農產品是食物,不是藥,如果產品不夠美味,那還是沒有市場;第三是包裝,為了迎合消費者追求純天然、無污染,零添加,直接從地頭到餐桌等理念,很多網商以“土”為由,幾乎是零包裝,甚至都不做簡單的清洗,不衛生、不美觀、更談不上品牌打造了。另外,互聯網銷售帶有自傳播特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多客戶網購是專挑差評看,品質差的產品差評帶來的后果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
1.4.3 網貨思維
網貨有別于普通商品,是打破時空界限通過物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高品質商品。這里面有三點被很多人忽略,第一是恰當設置每單的份額,不宜過多或過少。第二是凈重,因為物流是論公斤計算運費的,設計產品分量時要加上外包裝,便于發物流。第三是產品的成熟度把握,要做物流測試。生鮮農產品是有生命的,要根據產品的特性來確定幾成熟采摘,確保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上時口感恰到好處。
1.4.4 定位思維
針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確定產品呈現方式、產品包裝和營銷推廣策略。
1.4.5 超級大單品思維
農業產業鏈的發力,一縣一品、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已經是新常態。區域地標性的農產品一定要有超級大單品思維,打造強供應鏈,這樣才有勢能,帶動區域產業的發展[5]。
初創者不要輕易打造產品。創業者切忌只看到農產品電商創業風生水起就盲目上手。產品塑造、品牌打造、品牌營銷孵化、渠道運營管理、供應鏈的協同支撐等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優勢領域,比如深加工產品、民族特色產品等都具有巨大潛力,農旅結合、特色小鎮為中心的新鄉村系統發展潛力巨大。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初級農產品,更要打破產品是自己的局限,善于合作。差異化打造,避免同質化,緊抓亮點、痛點、價值點,精準營銷單品突破。
1.5 專業化
農村電商經歷2013-2016年爆發式增長,2017-2018年的內涵外延雙向增長,現在已經進入后農村電商時代,真正的中盤實力比拼。面臨產品、市場和團隊的瓶頸,專業化是出路。專業化基地、專業化產品塑造、專業化品牌打造、專業化供應鏈、專業化傳播、專業化的新聯鏈等等。
1.6 可持續
農村電商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有穩定的產品基地,也需要有穩定的消費者群體,最基本的生存市場。傳統的商戰往往先從一個縣級或者地級市場開始,現在可以從一個社群一個社區甚至幾十個粉絲開始,沒有生存市場的千里奔波一定沒有遠方。
1.7 品牌增值營銷
首先要有明確的定位。讓合作者明確合作的意義;其次要有響亮如一的名字,名正言順。很多創業者名字經常變化,或者名字和傳播內容完全相背離;第三要有與營銷結合的傳播,打贏一場傳播戰。抓眼、抓心、抓口碑,從眼睛舌頭到心靈。新零售時代的傳播應該是立體的,自媒體+社群聯合作戰+大V網紅推薦+各種品鑒促銷活動+參加論壇展示+線下體驗活動。這些內容缺一不可。新零售一定需要新傳播,現在要重視短視頻營銷,用簡單直觀的傳播手段吸引目標消費人群;第四內容營銷顯魅力。做為第一產業的種養殖品牌,應該講實度,良田、良種、良法,好產品是種養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做為第二產業的農產品深加工,應該講高度,技術引領,標準引領,安全引領;而做為第三產業的營銷和服務品牌,肯定要有溫度,產品故事化、人格化。第五構建五位一體的農業品牌矩陣:地標品牌、縣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供應鏈品牌、產品品牌。品牌矩陣相互賦能,有效協同推進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5]。
2、鄉村振興時代農村電商落地對策
2.1 極致單品
通過對產品品質、品牌、包裝、體驗、傳播等等做深度挖掘,致力于極致單品,讓消費者得到美好體驗,通過口碑傳播,提升復購率。這種模式會長期存在,是農產品上行的主要模式[7]。
2.2 區域超級大單品供應鏈
供應鏈是農產品電商的生死鏈。很多地標產品,不僅有特色而且有規模,農產品的上行,完善產業鏈,產業帶動是命脈。跨地區跨行業聯動營銷成為必然,整合資源打造區域超級大單品供應鏈是新趨勢[7]。
2.3 大單品聯合作戰
時令水果的銷售窗口很小,借助縣域電商、地區電商,同一單品不同區域不同成熟時間聯合、不同單品團隊合作,借力發力,資源共享。
2.4 深加工產品有深度
深加工產品不僅能夠解決初級農產品的痛點,更適合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快節奏的生活,同時增加附加值。農產品的接二連三,第六產業是趨勢,農產品新零售必須深挖深加工產業。
2.5 農旅結合生態鏈
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度推進,農旅結合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農旅結合一定要在農家樂這三個字上下功夫。農字當頭,家為中心,其樂融融。親子教育、農耕體驗、農家生活、農產品加工、采摘、農俗婚慶等等。
2.6 營銷“連接器”
做為基地,如何精準找到社區社群?做為社區社群群主,如何精準找到靠譜的基地供貨商?基地焦慮,社區社群群主更焦慮,這幾年無數的優秀軍團長死在尋找基地產品的路上。所以,依據大數據精準對接的“連接器”尤為重要。
2.7 線上線下社群社區體驗營銷
只做基于線上的傳播,再大的團隊也是過山車,銷售過山車、團隊過山車,團隊成員過山車。2019年最強大的農產品電商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精準社群(社區)服務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組團做、聯合做、共享做。
3、結語
進入新零售時代,考驗商家的不僅是產品商品化、商品網貨化,還考驗網貨品牌化,品牌社交化,社交聯合化,聯合產業化、產業創新化[6]。農村電商從早期的拼勇氣,拼產品,拼活動,拼流量進入了中盤的拼實力,拼聯合,拼鏈條的階段,與時俱進,不斷迭代才是出路[7]。時代變了,營銷的本質不變;工具變了,但連接的目的不變,更好的資源整合,更好的互聯互通,最終實現農產品有尊嚴和價值的上行,成就電商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畢慧芳. 網無界,商有道 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思考[J].中國農村科技.2014-01-10
[2] 畢慧芳. 互聯網何以打造爆款產品[J].新農業.2018-07-25
[3] 鄭瑞強等. 電商扶貧轉型升級的推進策略[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18(03)
[4] 劉靜雅. 農村電商助推鄉村振興[J].鄉村科技. 2018(07)
[5] 農莊設計. 干貨:互聯網產品打造的6大思維,讓你的農產品火起來!http://mini.eastday.com/a/180415230820861-2. html[EB/OL].2018-04-15 23:08
[6] 南方網. 始興縣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揭牌成立 打造農產品電商標桿案例. http://culture.southcn.com/c/2017-11/08/ content_178700775.htm[EB/OL].2017-11-08 22:03
[7] 農產品電商突圍之路有哪些?. http://www.sohu.com/ a/260060719_809758[EB/OL]. 2018-10-17 17:00
作者簡介:
宋福英,碩士,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現任甘肅省隴南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甘肅省高等學校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