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娟 戈書杰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依靠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各領域應運而生,其中在商務領域產生的便是電子商務。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按傳統模式披露會計信息越發不合時宜,披露的信息難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本文首先對傳統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局限性進行簡要的介紹,繼而探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改進,分析伴隨產生的風險,最終提出應對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電子商務;會計信息;披露;監管
引言
企業會計報告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準確有效的會計信息可以為決策者合理配置資源、安排生產活動提供決策支持。對傳統會計而言,會計信息的傳達基本是從下而上,層層傳達,層級越多,會計信息的傳達效率越低,嚴重影響信息使用者作出及時合理的決策。目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電子商務快速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種新的商業運營模式下,信息使用者需要用到更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進行決策。
1、傳統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1 披露的信息內容不全面
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披露的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錄信息[1]。首先,根據規定,不符合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的標準的事項不能以貨幣進行計量,因而這部分事項無法記錄在會計報告內。而現實生活中,人力資源、企業聲譽等無形資產雖不能以貨幣進行計量,但能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并對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起到關鍵作用。
其次,受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財務報表記錄的是過去的事項和交易,不包括企業未來的業務戰略。然而會計信息的披露的目的是便于信息使用者研究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戰略業務[2]。
最后,總體來看大部分企業的年報內容多為概括性信息,未能披露具體細節內容。然而信息使用者需要以全面的信息作為決策依據,不全面的信息無法為信息使用者決策提供參考價值。
1.2 披露的信息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
當前,社會對于個性化需求日益重視,然而傳統的財務報告披露的信息多為通用型信息,并沒有針對具體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有側重的會計信息。事實上,每個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不盡相同,例如,投資者希望獲得的是有關企業的獲利能力的信息,債權人更傾向于獲得企業償債能力的信息[3]。
除信息內容難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偏好需求,對于會計信息的披露形式,各會計信息使用者也會有自己的偏好。例如,有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偏向于用文字信息展示會計信息,有的則是偏向圖表等。
總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這種傳統的信息披露模式難以充分滿足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因而難以為每個信息決策者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
1.3 披露信息成本高昂
根據規定,為供股東和投資者查閱,上市公司須將年度報告刊登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網站和報紙上,在年度報告公布后將年度報告原件或有法律效力的復印件備置于公司的辦公地點、證券交易所, 將年度報告印刷文本報送證券監管派出機構[2]。因此,就連企業內部人員需要使用會計信息都必須要找到報紙或者進入辦公室、證券交易所等指定地點查閱、研究。這種披露方式會產生高昂的運輸成本和印刷成本,與企業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原則相違背。
1.4 披露信息不及時
基于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的會計假設,企業以每個會計年度為周期出具完整的會計報告,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后四個月內進行披露。然而,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電子商務環境下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縮短,企業在擁有眾多商業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只有及時的會計信息才能反映企業當時情境下最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才能為決策者規劃下一階段的業務方向提供必要的決策支持。然而,傳統的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應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
2、電子商務環境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
2.1 全面披露會計信息
在電子商務時代,會計信息的披露更加全方位、多容量,與此同時更注重各方面信息的整合。為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的要求,企業披露會計信息時應適當在傳統模式上增加定性分析的內容,例如披露企業經營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態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勢、企業的經營戰略等有關企業未來發展態勢的信息。另外,企業不僅擔任簡單機械地提供會計信息的角色,更應做會計信息的整合者,增加不確定性會計信息的披露比重,編制盈利預測報告,便于信息使用者研究未知的商業風險。
此外,由于政府、投資人、社會公眾、債權人在關注企業本身目前發展狀況的同時越來越關注與自身縱向信息的比較以及與競爭對手的橫向比較,因此,會計信息披露在傳統披露模式以絕對值信息為主的基礎上增加大量的相對值信息,為信息使用者科學合理地制定企業戰略提供支持[2]。
2.2 披露的信息滿足個性化需求
電子商務時代,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并重使得會計信息容量巨大。為方便各信息使用者查詢研究,企業將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分成各個子系統,例如分為生產信息、成本信息、投資信息、應收應付款信息等,各使用者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相應的系統查詢。
另外,考慮到部分財務信息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支撐才能理解,為方便非專業人士閱讀查詢,會計信息的披露更加直觀、形象。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圖形、音像元素的使用更加廣泛化,各信息使用者對于信息閱覽模式的偏好成為可能。
2.3 披露信息成本降低
相較于傳統信息披露模式,即在指定報紙上披露及固定地點存儲產生的印花成本和存儲成本,電子商務環境下披露會計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電子商務時代,企業通過網絡進行會計信息的披露,設置專門地點存儲會計信息被網絡存儲信息替代,購買報紙查閱會計信息被網絡查詢替代。在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查詢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時更加節省了查詢研究成本,與會計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原則相符合。
2.4 實時披露信息
相較于傳統會計信息每會計年度定期披露,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披露會計報告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進行披露,可以披露季報、月報、旬報、日報等,不必局限于一個會計周期,如此會最大限度地縮短信息使用者獲取信息的時間。
另外,基于計算機的隨機寄存功能,信息使用者可以登錄網站隨時查閱和研究企業通過電子聯機隨時生成并披露在企業網站上的會計信息。與此同時,各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可直接交流,實現實時互動。
3、電子商務環境下披露信息的風險
3.1 信息安全風險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信息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的,如果電腦中病毒或服務器出現故障,會計信息的存儲就可能受到威脅。此外,借助開放的網絡進行信息傳輸,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易被黑客惡意讀取、非法篡改,導致會計信息失去完整性和真實性。決策者誤用不真實、不完整的會計數據,不僅不能給決策者提供應有的價值,甚至可能對決策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4]。
3.2 組織管理風險
在傳統會計下,基于內部控制理論,企業的會計資料例如原始憑證、賬簿等由不同的人員分別記錄、保管,通過職權分工相互牽制從而保證企業的經濟安全。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人員通過電腦財務軟件記錄和保存會計信息,這種一個會計人員就能完成的操作容易使得內部控制失去應有的效用。
3.3 決策風險
電子商務時代會計信息的存儲功能大大增強,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且全面的信息已成為可能。然而,正如一塊硬幣有兩面,信息容量大也可能產生負面作用,當面對過多的信息時,信息使用者難以辨別、提取關鍵信息。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的過量會使得信息使用者難以進行決策,從而造成決策風險。
3.4 責任風險
通過網絡傳輸會計信息,容易造成公司網站和其他網站的不當連接。信息使用者會默認企業認可相關聯網站上所上傳的內容,若企業并未認同不當連接的網站內容的準確性,這種情況下企業便承擔了內容責任風險。除此之外,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信息能夠實時披露,若企業未能及時地披露信息,則可能使得企業陷入因沒有及時更新信息而導致的責任風險。
4、電子商務環境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
4.1 準則角度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傳播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會計信息披露電子化趨勢勢不可擋。要想真實、高質量地披露會計信息,對企業信息披露的監管準則應落實到位。由于電子商務是新興行業,目前傳統的法律無法對電子商務的會計信息披露作出合理的規范,因此應該盡快制定相關準則以規范網絡會計信息生成模式和傳播模式,指導企業合理合法地披露會計信息[5]。如此,披露的會計信息才具有價值。
4.2 技術角度
企業應該運用防火墻技術,對網絡之間的訪問進行一定的限制,只有被信任的網絡才可以正常訪問,不被信任的網絡將被防火墻攔截,從而保障網絡安全。防火墻的工作原理是先對數據源進行檢查,檢查無誤則將數據發送給目標網站,否則阻止數據的傳輸。由此可見,經過對網絡訪問終端和傳輸過程的有效過濾、篩查,信息的安全性便會大大提高。除此之外,企業應加強實時監管,以確保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
4.3 人員角度
準確有效的會計信息是披露的基礎,尤其是電子商務時代,企業之間的交易更加復雜多樣,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加準確的信息為之提供決策支持。因此,企業應打好披露準確的會計信息的第一關——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對于會計核算人員,企業應從長遠利益考慮,積極培養電子商務、信息技術、財務知識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做到對公司內部架構了如指掌,熟悉基于同一網絡平臺上的會計信息的錄入、傳遞工作。
加強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的同時企業應完善內部控制機制,例如會計操作人員的電腦僅供使用內部財務軟件,不可以隨意瀏覽外部網頁;重要會計信息的處理必須實行雙人負責制,二人相互制約與監督,確保經濟業務信息的真實性[6]。
除此之外,對于會計信息的審計工作企業不可忽視。要想做好會計信息的審計,審計人員應全面了解企業的業務活動、戰略規劃,同時應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在審計工作中與企業人員及審計小組成員做到有效溝通,圓滿完成會計信息披露之前的最后一步工作。
5、結論
當今是電子商務大發展的時代,新的經濟環境迫使企業對傳統的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做出改進,解決披露的信息內容不全面、披露信息成本高昂等問題,使得披露的會計信息內容更加全面、披露信息更加及時、閱讀會計信息更加便捷。然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信息披露也有一定的風險,為應對這些風險,企業應做好監管工作,促使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會計信息披露行為健康發展,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勵琨.電子商務會計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商業會計,2016(12):108-110.
[2] 屈艷貞.企業戰略與會計信息相互影響制約[N].中國保險報, 2018-12-11(007).
[3] 吳擁軍.不同群體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特征分析[N].中國會計報, 2018-03-16(009).
[4] 聶黨奇.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J].金融與經濟, 2003(10):61.
[5] 婁巖,陳桂玲.信息披露質量規范之管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01(06):69-70.
[6] 牛健.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表現、原因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 2019(19):31-32.
作者簡介:
洪小娟,副教授,現就職于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信息化和網絡輿情預警管理;
戈書杰,南京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