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芳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中心 陜西 商洛 726000)
油松毛蟲屬鱗翅目枯葉蛾科,是油松主要食葉害蟲之一,也是油松毀滅性害蟲,亦為害華山松、白皮松,嚴重時可將大面積松林針葉吃光,造成松林成片枯死。為此,筆者進行了油松毛蟲防治效果試驗,現總結如后。
1.1 試驗林概況。試驗設置在商州區夜村林場油松林,試驗面積1000 m2,樹齡15 年,種植密度400 株/667m2,樹高3.2 ~4.1 m,胸徑9 ~12 cm,郁閉度0.7,生長中等。林內發生油松毛蟲為害,危害較嚴重。
1.2 試驗藥劑。50%馬拉硫磷乳油,10%氟氯氰菊酯(百樹菊酯),3%西維因(胺甲萘)粉劑,1 億~2 億孢子/ml白僵菌液。
1.3 試驗方法
1.3.1 樹干刮皮涂藥防治試驗。10 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下樹,可在主干距地面50 ~100 cm 處將粗皮刮去,選擇光滑區段用50%馬拉硫磷乳油加水稀釋6 倍,用涂棒涂上寬10 cm、間距10 cm 的2 圈藥環,觸殺下樹越冬或上樹為害的幼蟲。以未刮皮涂藥作對照,涂藥后調查防治效果。
1.3.2 生物防治試驗。在油松毛蟲3 ~4 齡時,設置1 億~2 億孢子/ml 白僵菌液與清水(CK)2 個處理組,做噴灑對比試驗,噴后調查防治效果。
1.3.3 10%氟氯氰菊酯(百樹菊酯)5 000 倍液噴霧防治試驗。百樹菊酯為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具觸殺和胃毒作用,殺蟲譜廣,作用迅速,藥效顯著。在幼蟲2~3 齡時,設置10%百樹菊酯5 000 倍液與清水(CK)2個處理組,做噴霧對比試驗,每10 d 噴1 次,連續噴2 次,最后1 次噴后調查防治效果。
1.3.4 3%西維因(胺甲萘)粉劑噴粉防治試驗。西維因具觸殺兼胃毒作用,殺蟲譜廣,對咀嚼和刺吸式口器害蟲均有效。在幼蟲4~5 齡時,在早晨露水未干或雨后,用3%西維因粉劑噴殺害蟲,以未噴粉作對照。3%西維因粉劑用量是1.5~2kg/667m2,噴后5d 調查防治效果。
2.1 樹干刮皮涂藥防治效果。從表1 可知,利用越冬幼蟲10 月下樹和3 月下旬上樹取食為害的特性,將樹干刮皮涂藥后,其幼蟲死亡率為92.9%,防治效果明顯。

表1 樹干刮皮涂藥防治效果
2.2 生物防治效果。從表2 可以看出,用1 億~2 億孢子/ml 白僵菌液噴殺3 ~4 齡油松毛蟲幼蟲,其蟲口減退率為86.7%,防治效果較好。

表2 生物防治效果
2.3 10%氟氯氰菊酯(百樹菊酯)50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從表3 可以看出,在幼蟲2 ~3 齡時,用10%百樹菊酯5000 倍液噴霧后,蟲口減退率為91.9%,防治效果明顯。

表3 10%氟氯氰菊酯(百樹菊酯) 5 0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
2.4 3%西維因(胺甲萘)粉劑噴粉防治效果。從表4 可以看出,在幼蟲4 ~5 齡時用3%西維因(胺甲萘)粉劑噴粉后蟲口減退率為88.0%,防治效果較好。

表4 3%西維因(胺甲萘) 粉劑噴粉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10 月越冬幼蟲下樹和3 月下旬幼蟲上樹取食時,將樹干刮皮涂藥后誘殺,其幼蟲死亡率為92.9%,防治效果明顯。用1 億~2 億孢子/ml白僵菌液噴殺3 ~4 齡油松毛蟲幼蟲,其蟲口減退率為86.7%,防治效果較好。在幼蟲2 ~3 齡時,用10%百樹菊酯5 000 倍液噴霧,其蟲口減退率為91.9%,防治效果明顯。幼蟲4 ~5 齡期用3%西維因粉劑噴粉,噴后蟲口減退率為88.0%,防治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