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寧
(河北省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平山縣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是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是省會飲用水源地和西部生態屏障,全縣耕地45 萬畝、水域46 萬畝、山場288 萬畝,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是河北省地理風貌最齊全、農業資源最豐富、農業業態最完備的縣份之一,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平山縣以創建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為契機,深入推進“1345”戰略,立足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樣板區“一個定位”,圍繞農業產業綠色發展、資源環境綠色發展、農村社會綠色發展“三大目標”,聚焦園區化建設、農業高效節水、化肥農藥減施、生態保育“四個重點”,做強科技創新、人才體系、產品質量、經營主體、信息服務“五項支撐”,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科技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平山縣先后榮獲“中國核桃之鄉”、“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等榮譽稱號。2017 年順利實現脫貧出列,按期實現了脫貧“摘帽”的莊嚴承諾。
2.1 提高規劃起點。專門聘請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為平山“量身定制”農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及農業園區發展規劃,根據平山的區域特點和發展狀況,為該縣制定科學、合理、特色突出的發展規劃。
2.2 注重科技引領。把科技支撐作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力量,多層次開展科技合作,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與“田間地頭”實現“無縫對接”,在平山建設特色產業種植基地、試驗教學點等,促進科研要素向當地傾斜。
2.3 創新發展路徑。充分利用平山豐富的旅游資源,圍繞現代農業園區和旅游景區,打造集農業、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區域。同時,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著力實現農業一二三產融合。
2.4 抓住“特色”文章。以農產品質量為前提,著力打造山區食用菌、有機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形成山區農產品品牌,增強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利用農村電商、創意農業等新產業形式,增加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3.1 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在穩定糧食產能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設施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特色林果等特色種植業,特色種植面積達21.5 萬畝。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52 家、農業園區43 家、合作社1 177 家,家庭農場228 家,獲得綠色農產品認證33 個、有機認證10 個、地理標志2 個,帶動農民3 萬余人,人均收入達1.2 萬余元。
3.2 農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持續加強基本農田保護,編制完成了 《平山縣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方案》,劃定基本農田48.8 萬畝;2018 年全縣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31.2 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9.3%。全面推進高效節水農業,農田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達到52.4%,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7。
3.3 農業生態實現明顯改善。持續推進化肥減施增效、農藥減量控害,目前全縣化肥施用強度每畝
22.44 kg,農藥施用強度每畝0.2 kg,均實現了負增長。農業廢棄物處理能力進一步增強,秸稈綜合利用率96.5%,糞污綜合利用率82.5%。森林和濕地保護進一步加強,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4.38%,濕地保有率100%,成為太行山東麓最綠的地方之一。
3.4 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累計建成172 個省級美麗鄉村重點村、28 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李家莊入選“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9.47%,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到91.49%。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2018 年完成農村改廁2 萬多座。
3.5 農業科技支撐不斷增強。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合作關系,河北農大與平山縣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西柏坡農業產業研究院,在農業產業化、綠色發展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加強現代農技推廣,2016 年以來累計培訓農民3.5 萬人次、技術骨干8 000 多名,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20 多項,縣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連續6 年獲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