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西纜幼兒園 王 俠 劉永艷 黃 英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居家隔離的家庭生活讓家長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育兒壓力。為了讓孩子快樂而有意義地度過每一天,西安西纜幼兒園的教師們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在疫情期間安排了一系列居家活動。為了檢驗活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提升特殊時期幼兒教師家庭教育的指導質量,發揮家園共育作用,我們特展開本次調查。
本調查以西安西纜幼兒園大、中、小班共476名幼兒家長為對象,采取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問卷在學前家庭教育專家的指導下,由陜西省王俠名師工作室的專業教師編制,再由專家審核后面向家長發放;問卷分為“幼兒基本信息”“幼兒日常生活”“家庭教育指導”三大板塊,針對幼兒衣食起居、家庭學習與游戲、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需求等問題共設計了30個題目。此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66份,占全園幼兒總人數的98%,其中男孩246份,女孩220份;小班174份,中班123份,大班169份;幼兒性別、年齡段比例均衡。
1.大部分幼兒和父母在一起,親子互動時間增多
數據顯示,有87%的幼兒和父母在一起居家隔離,同時,父母每日全天陪伴孩子的人數占70%。可見,此階段家長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互動,這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提供了有利條件。
2.幼兒的飲食、學習活動能按時進行,睡眠習慣受影響較大
在關于一日生活作息的調查中,幼兒一日三餐按時進行的占98%,每日按時開展學習與游戲活動的幼兒占98%,且在固定時間開展學習與游戲活動的幼兒占88%。關于睡眠情況的調查顯示,保持午睡習慣的幼兒僅占43%,晚上11:00前入睡的幼兒占40%,比平時晚睡的幼兒占66%,由此可見,居家期間幼兒的飲食、學習與游戲活動能按時進行,睡眠習慣受影響較大。
關于晚睡原因的調查顯示,46%的家長認為“孩子精力旺盛”,有37%的家長認為“第二天可以晚起”,因此,運動量不夠、家長對幼兒保持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是影響幼兒睡眠習慣的重要因素。
3.家長積極引導幼兒開展游戲與學習活動,且活動較為豐富
“幼兒居家開展了哪些活動內容”的調查顯示,幼兒居家期間的活動有搭建活動、科學小實驗、手工活動、歌唱舞蹈、書本閱讀、運動活動、電子游戲和觀看動畫片等。可見,幼兒居家活動的內容比較豐富。“家長認為有價值、帶領幼兒開展頻率最多的活動”的前三名活動分別是書本閱讀、運動活動以及科學小實驗;“幼兒參與愿望最強烈”的前三名活動分別是觀看動畫片、運動活動和手工活動。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運動活動是最受家長和幼兒歡迎的,看動畫片是幼兒最樂意進行的活動,但家長認為看動畫片價值不大,可見,在幼兒看動畫片的家長指導策略上,還需要教師做專業引領。
4.家長高度關注、認可幼兒園發布的育兒信息,但個別活動開展遇到困難
疫情初期,我園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班級微信群,從護家園、學習、生活、游戲、運動五個板塊對全園家長展開家庭教育指導。其中,護家園的內容有:引導幼兒了解疫情期間的新聞,抗疫英雄事跡的學習以及我能為防疫做些什么;學習的內容有:以感知、體驗、操作等為主要方式,結合疫情開展幼兒所能理解的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生活內容包括防控疫情的好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生活小技能、親子美食制作以及安全禮儀等;游戲包括在家庭中開展的科學小實驗、搭建游戲、表演游戲等;運動的主要形式是親子體能游戲。
據調查顯示,教師發布的以上內容有98%的家長會積極關注,幼兒在家的活動86%來源于以上內容;98%的家長對教師在班級群里的具體指導給予了較高評價;同時,我們對“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內容”“家長認為孩子收獲最大的內容”“家長執行起來難度最大的內容”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圖1.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內容

圖2.家長認為孩子收獲最大的內容

圖3.家長執行起來難度最大的內容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運動、游戲板塊的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且居家操作方便,因而得到了家長和幼兒的一致好評,發揮了較好的指導作用;生活、學習板塊的內容對幼兒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家長對此有清晰的認識,但反映執行起來難度大,說明這兩個板塊的內容需要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而教師要細化指導要點,確保家長在家中實施操作的效果。
5.家長在防疫期間有較為共性的育兒困惑與需求,需要教師給予幫助
我們對“家長疫情期間最大的育兒困惑”“家長希望幼兒園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導”兩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圖4.防疫期間家長最大的育兒困惑

圖5.家長希望幼兒園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導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疫情期間的家庭教育困惑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開展有意義且能支持幼兒發展的活動是家長們的最大困惑,家長需要理念的引領及具體的指導方法。
針對此次調查情況,我們對疫情期間幼兒園的家庭教育指導有以下建議。
㈠挖掘家庭資源,設計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動內容,引導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
“生活即教育”,幼兒真實生活中的材料、事件是開展教育活動的最好素材,教師要以專業的視角為家長提供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動內容,并帶領家長分析這些活動對于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引導家長了解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的學習特點。
1.收集感人的抗疫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
結合兒童對疫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收集整理關于新冠病毒防控的相關知識及各行各業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并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引導孩子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提升幼兒的分析、觀察能力,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周邊世界的探索欲望;從普通人的感人抗疫故事中引導幼兒獲得樂觀、善良、感恩等積極的心理品質,為其健全人格的發展奠定基礎。
2.充分利用家庭環境材料,設計趣味性的運動內容
運動改造大腦,幼兒園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以促進幼兒身體控制和平衡、身體移動以及器械操控等能力發展為目標,利用家庭環境材料設計高密度、低強度、趣味化的運動活動內容,解決家長“空間受限,活動很難開展”的困惑,鼓勵家長創意開展家庭運動,并進行網絡分享,調動家庭運動的積極性。
3.挖掘日常生活的教育價值,鼓勵幼兒參與家庭勞動
居家期間,讓幼兒參與“一粥一飯”的加工、準備過程,了解“一粥”從哪里來、“一飯”是如何做成的,這對于幼兒而言,不僅僅是勞動教育,更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教師結合幼兒的發展現狀,制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家務勞動清單”,并帶領家長分析不同勞動內容對于幼兒能力發展、品德發展的重要意義,解決家長的困惑,引導家長了解幼兒更多的學習方式。
4.挖掘動畫片的教育價值
目前,動畫片的質量良莠不齊,教師可以甄選出有利于幼兒真善美情感建立的動畫片內容推薦給家長,如經典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瘋狂動物城》,動畫電視劇《愛探險的朵拉》;家長還可以帶領孩子觀看經典紀錄片,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欲望,如《地球脈動》等;建議幼兒每日看電視時長不超過30分鐘,針對幼兒觀看的動畫片,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話題引發幼兒和家長討論,讓觀看動畫片成為幼兒有意義的閱讀過程。
㈡組織有針對性的線上家長學校,支持家長做到高效陪伴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親子活動是家長和幼兒最歡迎的活動內容,可見,明確的目的、共同的活動、合作交流的互動過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家長的需求調研數據來看,家長對“高效陪伴的指導策略”的需求達到了34%,說明在居家期間,如何在每日相處中增進彼此的感情、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對家長來說是有困難的。究其原因,家長對“為什么陪伴孩子成長很重要”“呆在一起就是陪伴嗎”“怎樣才是高效陪伴”等這些問題的理解還是需要指導的。
我們建議幼兒園可以通過騰訊會議、小鵝通直播等平臺組織“家長居家期間高效陪伴的策略”“幸福家庭教育,教你做快樂父母”“透過疫情,家長可以傳遞給孩子什么”“居家防疫期間,父母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等相關培訓,引導教師通過對班級不同特點的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明白為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幫助家長做到高效陪伴。
㈢按班級劃分幼兒心理輔導小組,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創造有意義的生活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緩解幼兒的壓力和家長的焦慮,教師在班級建立不同的心理輔導小組,相互借力、共同支持,有利于家長帶領幼兒居家創造有意義的生活。如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組,并通過微信群聊視頻(最高參與人數為9人)、一對一網絡視頻的方式幫助家長答疑解惑。
教師組織孩子們一起參與網絡團體心理輔導,設計“我想念你”“疫情我不怕”“我的情緒我做主”“我的新本領”“相見歡”等主題活動,通過一周一次的云端對話,教師和幼兒分享生活點滴、表達情緒,緩解他們的焦慮和壓力;同時,教師通過微信群、QQ群每日固定時間播放音樂,邀請家長和孩子每日進行親子冥想、瑜伽練習和美食制作分享等活動。
在云間相逢,讓教師與家長和孩子的情感相互交流,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統,為幼兒的良好習慣養成奠定基礎。
㈣組建家長學習共同體,促使家庭形成積極上進的氛圍
居家期間,幼兒園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面要轉化姿態,一方面做好專業指導,另一方面搭建信息的交流平臺,組建家長學習共同體,使學習和自我完善成為此階段的主旋律。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平臺為家長推薦書籍,如《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管教的勇氣》《終身成長》《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正面管教》等,根據家長需求開展微信線上讀書沙龍以及育兒經驗分享等活動,在閱讀圖書和交流分享中解決疫情期間家長育兒的困惑;幼兒園還可以通過微信群展播家長的美食,鼓勵家長把生活中的瑣事變成學習的美好經歷,形成“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家庭氛圍。
幼兒園作為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專業機構,在疫情期間,研究此階段家園共育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關注家庭教育的特點、重點和難點,是促進幼兒發展、提升家長育兒水平的重要舉措。總結此階段的家園共育工作特點,必將為未來更全面、更系統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提供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