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蘇安幼兒園 俞 藍
近年來,我園始終致力于“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啟蒙教育。在規劃課程、挑選教材、引導幼兒學習前,我園先培養教師了解幼兒是怎么成長和發展的,全體教師通過自主閱讀、每周導讀、研討閱讀等多種形式學習“高寬主動參與式學習”理念,包括五個要素:材料、操作、選擇、兒童語言和思維以及成人的支持。
我園把“順應天性,回歸本真”這一核心理念作為構建與實施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幼兒探究精神和合作品質的培養”為價值導向,以“尊重幼兒、關注幼兒知識經驗的建構過程”為基本策略,以“做中學、玩中學、悟中學”為主要方式,實施幼兒園科學探究課程。
幼兒園課程總目標為:培養具有“好奇、好問、好動手、會思考、善于表達”的新時代兒童,通過幼兒園“在探究中學習”課程的實施,使幼兒成為具有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兒童。
我園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科學領域的目標與內容要求、核心價值與內涵,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相關要求,探索幼兒在科學探究課程中的關鍵經驗(見表1)。幼兒科學學習的關鍵經驗包括三個大方面,即情感態度、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基本的科學知識與經驗。
我園科學探究課程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實施:專門組織的科學探究活動、區域中的科學探究活動、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探究活動。我園科學探究課程強調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實現“做中學”“玩中學”“悟中學”。
在我園的多樣化學習環境中,科學探究課程的實施空間由小到大、由單一到復合、由簡單到豐富,為幼兒“探究科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保障條行。
1.科探角——點狀小空間
小班的科探角讓幼兒在一個個開放的小空間中獨立探索,如“有趣的滾動”“放煙花”“小手摸一摸”等,都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感受科學的神奇。
中班的科探角以開放性和便于幼兒記錄為導向,幼兒運用各種工具進行探索,如“會走的水”“氣溫我知道”“蔬菜的沉與浮”等。
大班的科探角老師們利用“調查墻”“質疑樹”等為幼兒創設可以提問互動的空間,幼兒將自己在科探角里產生的疑惑運用圖畫、符號、文字等多種形式記錄下來,貼在質疑樹上。
2.科探廊——線狀空間
幼兒園的走廊、樓梯、大廳等都可以作為幼兒感受科學奧秘的空間。我園在走廊上為幼兒量身訂制了“我和球兒做游戲”“會跑的小球”“九宮格”“泡泡王國”,幼兒可以挑選各種小球進行游戲,感受不同大小輕重的球體滑動、滾動摩擦等現象。長廊上展示著“光和影子”“各種聲音”“管子的秘密”“碰撞球”等科學小實驗,供幼兒進行多種探索嘗試。

表1.不同年齡幼兒科學學習的關鍵經驗要點
3.生態區——室內外的面狀空間
我園在室外開辟了多處“小菜園”和一個美麗的“小花園”。從耕地、播種到拔草、澆水,幼兒通過自己的勞動感知植物生長的奧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還發現了菜園里的昆蟲朋友,如蝸牛、螞蟻等,由此產生了對探索動物生活習性的興趣。
室內自然角是幼兒走進科學的窗口。某日一個幼兒突然問老師:“小花們喜歡吃糖么?”這個幼兒問完后,吸引了眾多幼兒:“它們喜歡喝牛奶么?”為解答幼兒的疑問,老師劃分了一小塊水培區為“看誰先發芽”:將相同的種子,分別放在糖水、牛奶水、油水中,供幼兒觀察、對比,并將觀察記錄在紙上,貼上自己的小標記,感受種子在不同的水中生長的變化。瞧!小班幼兒在觀察種子發芽的情況;中班的孩子們在進行簡單地記錄;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幫助植物爬藤。
當然,幼兒園所在社區的環境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學習資源。我們積極利用周邊資源,如公園、菜場等擴展學習空間,有效地為幼兒的體驗性、探索性學習創造條件。
我園科學啟蒙課程從關注生活、關注幼兒、關注環境入手,以較小的切入點展開探究,其主題來源于幼兒問題,活動扎根于幼兒生活,價值體現于探究過程,是一種自然、開放、動態的微型主題科學探究活動。“種向日葵”活動從葵花籽的種植開始到葵花籽發芽長大最后開花,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個學期,幼兒在觀察中記錄、在記錄中發現問題、從問題中尋找答案,充分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獲得發展。
運用探索操作、調查詢問、動手制作、模擬體驗、問題討論等方式,讓幼兒回到過程中去,通過探究、操作、體驗、交往,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感受,促成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多元性和多樣性發展。
在幼兒探究科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什么?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確保幼兒有關科學的游戲和想法可以受到關注、深化和挑戰。
案例:你懂我嗎?我懂你
在一次觀察活動中,郡郡指著一盆已經發芽的蔬菜植物對老師說:“老師,你上次說過這個蔬菜是需要爬藤的,我看見它上面長出了很多細細的卷芽,它是不是要爬藤了?怎么爬?爬在哪里啊?”于是老師帶班級幼兒來到了小菜園,在那里他們認真地觀察了黃瓜、四季豆等爬藤蔬菜的樣子。回到班級以后郡郡和伙伴們商量如何讓蔬菜苗爬藤,她提出了用竹竿,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竹竿不太容易固定在盆里。經過討論,最后郡郡說:“我們試試看能不能用絨線把它掛起來,也許小苗可以慢慢爬在絨線上的。”針對她的提議,老師說:“這個主意不錯哦,那我們試試看吧。”那天以后郡郡和她的小伙伴在觀察自然角的時候更著重觀察蔬菜苗的生長情況。每當郡郡發現蔬菜苗出現黃葉子的時候她都會主動拿剪刀修剪葉子,嘴巴里還喃喃細語道:“我幫你們把黃葉子剪掉,這樣你們就可以健康長大了哦!”
類似“你懂我嗎?我懂你”的案例在我們幼兒園俯拾皆是,幾乎每位教師都有厚厚的積累。教師們細致地觀察著幼兒的探究與發現,用文檔記錄幼兒的想法和體驗,激發、鼓勵和支持幼兒,促使幼兒有重點地探究并加深思考。
追隨幼兒的發展、追隨幼兒的探究天性、關注幼兒思維過程、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蘇幼”的孩子在三年里有著特別的生活經歷,從而形成“探索、互動、創造、專注”的學習品質,發展了幼兒的科學思維,培養了幼兒的科學素養,凸顯了讓幼兒在探究中成長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