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實驗幼兒園 祝素娟
設計意圖:皮亞杰在《兒童智慧的本源》一書中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幼兒構建知識的依托,他們在與材料的有效互動中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此外,查閱到國外教師會鼓勵孩子們嘗試用多種意想不到的工具進行繪畫創作,從而讓孩子們愛上繪畫。于是,我設計了此次藝術活動,目的是滿足孩子們玩的好奇心,也激發孩子們探索的欲望,讓孩子們跳出固化的思維,去思考、去想象。

教學詳案教案備注[課時建議]1課時[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理解“夢是什么色彩的?”2.鼓勵幼兒玩滴管、創作滴染畫,感受“一滴”的量。3.通過活動讓幼兒愛上美術,感受繪畫創作的樂趣。重點:幼兒完整清晰地進行表述。難點:幼兒從自己玩滴管和創作滴染畫中獲得快樂。[活動準備]經驗準備:有做夢的經歷,知道冷暖色調的顏色。物質準備:滴管若干個、染料若干種、分類盒若干個、洗筆筒若干個、白布一卷、漢字“夢”的展示屏一個。

[活動過程]一、開門見山,激興趣師:孩子們,你們做過夢嗎?做過什么樣的夢?夢是什么色彩的?小結:每個人都會做夢,夢是人們在入睡后有一小部分的腦細胞還在活動,這樣就形成了夢。夢有時候是美好的、幸福的,我們就用暖色調來表示;有時候夢是害怕的、恐怖的,我們就用冷色調來表示。[活動延伸]利用啟發式的教學法進行談話,喚起每一個幼兒做夢的經驗,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為接下來的活動做鋪墊。 二、角色扮演,拓思維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物品,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呢?我請一位小朋友上前摸一摸,并告訴大家。幼1:這是布,它可以被做成衣服。師:這位小朋友說得非常對!在生活中布可以給我們遮羞、保暖、美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快樂,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干凈美麗。今天布想請小朋友們幫它做一個夢,你們會幫布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這個夢是什么色彩的?(幼兒根據自己做夢的經驗,講述要給布做的夢和夢的感受)利用探索發現法,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美術創作做準備。三、戲玩滴管,享創作師:小朋友們為布做了很多的夢。有的想讓布布做一名舞蹈家,去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下表演芭蕾,它的夢是五顏六色的;有的想讓布布做一名消防員,它的夢是橘色的;有的想讓布布成為一只海龜,它的夢是藍色的。那么,該怎樣實現“布布的夢”的色彩呢?師(出示滴管):“布布的夢”的色彩需要用滴管來實現!等會小朋友們要嘗試用滴管來做滴染畫幫助布實現夢的色彩哦!所以,小朋友們要認真聽老師介紹“一滴”的量,并仔細觀看滴管使用的正確方法。(幼兒認真觀看,老師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師:大家先想想布是誰?做過什么樣的夢?夢是什么色彩的?然后,用勾線筆畫一畫布的夢。接著,用滴管吸一滴喜歡的顏色,直直地滴在布上。最后,把你們創作出來的“布布的夢”展示給大家欣賞。(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并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孩子們在實際操作和體驗中,得到了藝術的熏陶。此外,想象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四、展示作品,互欣賞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置在有“夢”字的展示區中,相互之間介紹自己的作品“布布的夢”,并欣賞同伴的作品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幼兒跟隨老師到操場用自己的作品拼成漢字“夢”,并與之合影。孩子們在展示作品中獲得快樂,在欣賞他人作品中得到提升。進一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保持他們美術創作的興趣。
反思:
在寬容、開放、自由的活動氛圍中,本次藝術活動效果良好,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創作,實現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總結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幾點:
1.材料選用來源于生活:“布”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但是,孩子們平時的繪畫都是在紙上進行的,這次將材料變成了布,激發了孩子們在布上繪畫的熱情,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繪畫材料的多樣性。
2.以幼兒為中心:為了吸引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我在活動前設計了五個驚奇,依次是“開門見山,激興趣”“角色扮演,拓思維”“戲玩滴管,享創作”“展示作品,夢實現”“與‘夢’合影”,充分挖掘了孩子們的藝術潛力,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3.老師轉變了在活動中的角色:幼兒在活動中主要聽從老師的安排,缺乏自身思考和合作討論的機會。在本次活動中,老師僅僅作為一個引導者和指導者,針對幼兒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給予及時地提醒,更多讓他們自己來解決,鍛煉了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散了他們的思維以及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4.老師創造性思維的運用:“夢”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話題。考慮中班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讓孩子們在自我想象、自我創作中打破固化思維,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個個都像小小“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