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縣級機關幼兒園 周云鳳
設計意圖:繞口令《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一條狗和一只猴從橋兩邊走到橋中心又彼此邊返回邊張望、互相謙讓過小橋的故事,內容淺顯易懂,妙趣橫生。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較為清晰、流暢,思維反應較快,對繞口令有一定的了解和興趣,但是想要把繞口令念得又快又好又準,必須要有清晰的思維、良好的記憶和伶俐的口齒,這對于幼兒來說有著不小的挑戰。設計本次語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練習念準有關字音,體驗繞口令的幽默有趣,感知繞口令的節奏和韻律,提升幼兒相關經驗,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教學詳案教案備注[課時建議]1課時[活動目標]1.理解繞口令的內容,感知繞口令的節奏和韻律。2.能快速朗誦繞口令,語言流暢,發準“ou”的音。3.體驗學習繞口令的樂趣。重點:理解繞口令的主要內容。難點:學習朗誦繞口令。[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有過學繞口令的體驗。2.物質準備:狗和猴的頭飾若干個、小圖標若干個、白紙若干張、筆若干支、響板若干個、沙球若干個。[活動過程]一、介紹朋友,激發興趣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新朋友,大家猜猜都是誰?(等幼兒回答后,教師出示狗和猴的頭飾)師:小朋友們跟它們打個招呼吧!它們都有什么本領呢?你們喜歡誰?為什么?簡單直白的游戲導入,新朋友的出現、禮貌的招呼、平等的交流……師幼共同參與及體驗的過程,激發了幼兒對學習繞口令的興趣。二、欣賞啞劇,理解內容1.情境表演,理解內容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狗和小猴在干什么?(教師請兩位幼兒戴上狗和猴的頭飾,進行啞劇表演——繞口令的內容)師:猜一猜故事中有誰?狗和猴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幼1:狗和猴,它們在過小橋,后來又都退回去了。幼2:小狗從一邊走上橋,小猴從另一邊上來了。幼3:它們走到橋中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往回走了,都沒過去。2.再次觀看,傾聽繞口令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這一首繞口令就是說狗和猴過橋這件事的,我們一邊看表演,一邊聽一聽。(教師慢說繞口令,引導幼兒觀察狗和猴的表情)由無聲的啞劇欣賞到有聲的示范朗誦,兩次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情境表演,讓幼兒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觀看、欣賞、猜想、傾聽與交流,初步了解了繞口令的特點及內容,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三、借助圖標,學習繞口令1.借助圖標,學說繞口令師:大家聽到繞口令里都說了些什么?小狗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樣的?小猴是怎么做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標)師:我們一起看著圖標說一說小狗和小猴過橋的繞口令吧!

(注意:發準“狗”“猴”“走”“頭”等音)2.動手操作,練習繞口令(每人一份小圖標,幼兒自主演示并練習繞口令)師:小圖標要與我們玩游戲了,我們一邊演示小圖標(讓狗、猴在獨木橋上走),一邊把這首繞口令說出來。小圖標形象生動,使得繞口令的內容得到更直觀、更具體的展示。四、探索方法,分享經驗1.自主練習,解決問題師:小狗和小猴,它們說要考考你們,看誰有好辦法能把這首繞口令說得又快又對?(幼兒自主練習)師:誰來介紹一下你們用什么樣的好方法讓自己又快又準地說出這首繞口令?(由慢到快,演示圖標,畫出路線……)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學習繞口令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解決的?2.手指游戲,提升興趣師幼以自己的左右手拇指分別扮演“狗”“猴”,邊念繞口令邊表演。五、角色表演,拓展興趣1.商量角色,合作表演師:小朋友們,你們需要找一個好朋友商量一下:誰當小狗、誰當小猴,分別站隊,表演繞口令《狗和猴》。2.師幼同臺,共同表演師:你們還會說哪些繞口令呢?小狗組的代表先來說,看看哪一組會說的繞口令又多又好?(師幼共同表演繞口令《狗和猴》)師:今天,大家表現得太棒了!剛才,小狗和小猴都把視頻給拍下來了,它們說要把你們講繞口令的本領帶給更多的小動物們欣賞呢!孩子們在角色表演中結束了今天的活動,大家玩得開心,學得開心。[活動延伸]1.區域活動:在語言區里投放這首繞口令的圖標以及幼兒學過其他繞口令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2.家園共育:請幼兒回家后把這首繞口令朗誦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欣賞,并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和學習更多的繞口令。3.播放視頻:讓幼兒觀看相聲演員說繞口令的片段。
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情境表演、動作創編以及個別指導與追問,幫助幼兒理解了內容,拓展了經驗,增強了互動,使幼兒成為了活動的主人。期間,幼兒的交往、合作、分享、互助等行為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孩子們的自信、興奮溢于言表。
同時,孩子們在活動的過程中玩得開心、學得開心,實現了活動的教育目標,收獲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附:繞口令:狗和猴
橋東走來一條狗,橋西走來一只猴,
行到橋心相碰頭,彼此匆匆跑回頭,
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
不知是猴怕狗,還是狗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