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晉玲
摘要? ? 本文主要分析了長豐縣稻蝦綜合種養中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介紹了稻蝦種養中水稻的栽培技術措施,分析了稻蝦種養模式產生的效益,以期為充分挖掘長豐縣水稻“提質、降本、增效”潛力、提高稻蝦米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稻蝦綜合種養;水稻生產;問題;技術措施;安徽長豐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06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10年來,我國稻田綜合種養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1]。稻田綜合種養是指以水稻種植為基礎,利用稻漁輪作共生和農牧結合原理,實現“一地兩用、一水雙收”種養共贏的一種生態種養模式,相比純稻作模式減少化肥、農藥30%~40%施用量,效益提高1倍左右[2]。近年來,長豐縣結合本地生產實際,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為抓手,因地制宜示范推廣稻蝦共作綜合種養模式,取得了較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現將其中水稻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經驗和效益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在應用中參考[3]。
1? ? 存在的問題
1.1? ? 品種繁雜不統一
目前,長豐縣水稻推廣應用的品種多達50多個,即便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種植的品種也達到10個以上,不利于糧食收購企業的加工,也不能形成品牌稻米,只能作為普通大米銷售,表現為效益低、賣糧難、農業經營困難,糧食生產出現徘徊和滑坡的風險。
1.2? ? 育秧技術不規范
長豐縣目前主要稻蝦種養中水稻為濕潤育秧和機插秧,機械育秧播種量大、秧齡長,分蘗少,漏插率高,造成大田有效穗不足,穗粒數少,產量不高,要積極推廣旱育秧和缽苗育插秧技術。
1.3? ? 施肥不合理
對水稻進行施肥能夠增加土壤營養,保障水稻的產量。現階段在水稻種植中存在施肥不合理的現象,氮肥過量、鉀肥不足,硅、鋅肥幾乎不施,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1.4? ? 用藥不合理
水稻病蟲害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水稻種植戶對病蟲害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對病蟲害種類、用藥種類、用藥劑量等掌握不夠清楚,特別是優質水稻更易發生病蟲危害。因而,噴灑過多的農藥,嚴重傷害稻苗,破壞農田的生態系統。
1.5? ? 水分管理不當
主要是栽秧后不是淺水,夠苗沒有及時烤田,斷水過早,造成水稻減產、品質下降等。
1.6? ? 倒伏現象時有發生
長豐縣8月臺風常發,特別是一些優質水稻抗倒伏能力差,經常出現倒伏現象。
2? ? 應對技術措施
2.1? ? 選用優質高產多抗品種
選擇適口性好、抗病性強、米質優良、生產性好的稻種,按照品種特性,結合土壤、氣候等因素,采取配套栽培方案。播種前種子進行曬種、消毒處理,提高播種質量。
2.2? ? 安排好播種期
長豐縣水稻以抽穗揚花期確定播種期,以8月15—25日抽穗為宜,既不要提前,也不要推后,提前遇到高溫會影響米質和口感,延后遇到寒露風則會影響產量。
2.3? ? 合理平衡施肥
在水稻施肥過程中,控制施肥比例,重施基肥,增施鉀肥、鋅肥和硅肥等,減少化肥的用量。建議在生產實踐中施45%三元復合肥450 kg/hm2作底肥;栽后5~7 d,結合施用除草劑追施復合肥300 kg/hm2;抽穗前15 d左右,施氯化鉀150 kg/hm2。
2.4? ? 加強病蟲害防治
龍蝦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藥時堅決不用,需要用藥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及生物制劑。施農藥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藥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并要求噴藥于水稻葉面,盡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區用藥。防治水稻螟蟲,建議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75~150 mL/hm2加水375 kg/hm2噴霧;防治稻飛虱,建議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750 g/hm2加水375 kg/hm2噴霧;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建議用5%井岡霉素1.05~1.50 kg/hm2加水375 kg/hm2噴霧。水稻施用藥劑時,禁止使用含菊酯類的殺蟲劑,以免對龍蝦造成危害。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干燥,大部分藥液吸附在水稻葉上。同時,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 cm深,噴藥后及時換水。上述未提及的農藥建議先小范圍試用(或提前用稀釋后的農藥浸泡龍蝦幾個小時),確認無害后再使用,以免造成損失。另外,可采用殺蟲燈和性誘劑對水稻害蟲進行綠色防控。
2.5? ? 注意防倒伏
播種前,按1 kg干種子配5%烯效唑粉劑1 g兌水1.5 kg調勻,浸芽谷1 min,撈起晾干即可播種,烯效唑溶液可重復使用。
移栽后7 d(直播田3~4片葉時)大田第1次追肥,用15%多效唑粉劑1.2~1.8 kg/hm2均勻拌入肥料中撒施,施用時一要拌均勻,二要撒均勻,否則禾苗會高低不平。
2.6? ? 科學管水
移栽后寸水活棵,淺水分蘗,夠苗及時曬田(原則上大田追完肥后,自然落干開始曬田),曬田時期掌握“時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的原則。曬田可以改善水稻生長環境,抑制無效分蘗和基部節間伸長,促使莖稈粗壯、根系發達,通風透氣、減少病蟲危害,增強抗倒伏能力以及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曬田的輕重及時間長短根據看苗、看田、看天氣而定。曬田曬到“禾苗褪色,田面開裂,白根露面”為好。凡分蘗早、葉色深、長勢旺、泥腳深及冷浸田、底肥足的地塊均宜早曬、重曬,且曬田時間可稍長,從而減少無效分蘗,促進根系生長。
抽穗揚花期如遇高溫則灌深水,以調節田間濕度,降低穗層溫度,提高結實率。
灌漿至成熟期保持干干濕濕,干濕交替,不能斷水過早,否則會影響結實率,同時因莖稈失水變軟,易引起倒伏。
3? ? 經濟效益分析
3.1? ?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是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小龍蝦的產量、規格,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質;二是使用的無公害農藥少,生產的是一種接近天然的生態稻;三是稻田養蝦開挖了15%~20%的面積,但1年只種1季作物,冬季涵養了水土,保持了地力,通過選用優良品種,安排最佳的生長季節,水稻產量較高;四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和害蟲為小龍蝦提供了充足的餌料,龍蝦產生的排泄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同時,龍蝦的除草、活動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形成了一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使生態環境達到改善,實現生態增值,生態效益明顯。
3.2? ? 經濟效益
一是水稻成本與效益。水稻種子900元/hm2,整地、收獲2 250元/hm2,地租3 750~4 500元/hm2,農藥300元/hm2,人工成本1 500元/hm2,合計8 700~9 450元/hm2,水稻產值22 500~27 000元/hm2。二是龍蝦成本與效益。每年開挖溝1 500元/hm2,防逃設施2 250元/hm2,蝦苗7 500元/hm2;產成蝦1 500 kg/hm2,按市場均價24~30元/kg,預計收益36 000~45 000元/hm2。合計總成本為19 950~20 700元/hm2,產值達58 500~72 000元/hm2,年純效益為38 550~51 300元/hm2。
4? ? 結語
隨著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4],長豐縣將持續推進稻蝦綜合種養發展模式,通過推進訂單生產和產銷銜接,打造專用糧食品牌,推動水稻的綠色生態創建和稻米產業的品質升級,示范帶動全縣種植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5]。
5? ? 參考文獻
[1] 張慧忠,孔令杰.黑龍江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水產,2017,182(6):5-7.
[2] 劉洪進,金鑫,楊力,等.鹽城市稻田綜合種養典型模式與配套關鍵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7(8):233-235.
[3] 仲鳳翔,王艷,何永垠,等.稻田綜合種養典型模式效益與配套關鍵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8(6):250-252.
[4] 袁守江,楊連群,宮德英,等.山東省優質稻米產業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04(6):65-67.
[5] 高業根.肥東縣稻蝦綜合種養生態循環模式發展趨勢[J].基層農技推廣,2019,7(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