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耀義
摘要? ?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我國經濟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逐漸重視。目前,水土流失已經十分嚴重,為了有效開展水土保持建設,需要利用現代化的生態修復技術。本文對生態修復的具體含義及其作用展開了深入分析,闡述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應用生態修復技術的價值,從而提出具體有效的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以期為生態修復更好地應用于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優化作用;應用類型
中圖分類號? ? S15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20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地形因素、氣候因素或者其他客觀因素。大自然本身具有一定的循環再生能力。生態修復技術是以此能力作為基礎,采取人為干預的形式,將地區的各種自然資源綜合起來并加以使用,從而對生態系統進行恢復。這樣有利于維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關系,使水土流失現象得到控制。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應用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可以提升生態建設質量、優化環境問題、穩定生物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可推動該地區經濟的平穩發展。
1? ? 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應用生態修復的優化作用
1.1? ? 提高大眾的生態環境意識
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過程中,需要最大化地發揮生態修復的作用,這樣能夠提升大眾的生態環境意識,充實相關生態知識儲備,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從根本上減少人們的不良行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質量。
1.2? ? 提升環境修復管理質量
植被保護程度不達標會出現水土流失問題。因此,在水土保持的生態建設中,需要加強環境修復管理工作,增加植被覆蓋程度。應用生態修復技術可以達到明顯保土減沙的效果[1-2]。分析各個時期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數據可知,利用生態修復技術能夠使水土流失范圍大大縮減,促進整體工作效率提高,進而使土壤侵蝕得到控制。
1.3? ? 增強蓄水保水能力
應用科學的生態修復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該地區的蓄水保水能力,使其對抗洪澇災害的能力得到增強[3]。經過土壤與植被之間的共同作用,可以使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蓄水保水能力,有利于增強土壤對水源的涵養作用。
1.4? ? 有效緩解水土流失
通過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不但能夠使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而且能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通常情況下,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其生態系統十分脆弱,生物多樣性與植被覆蓋率較低,因而阻礙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想對水土流失問題進行管理控制,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以恢復,便要采用生態修復技術正確利用周圍的自然資源,提高地區的經濟效益,不斷推動區域發展進步。
2? ? 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類型
應用生態修復技術,能夠使水土保持工作順利進行,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生長,進而達到固結水土的目的。只有穩定土壤情況,才能增強其蓄水能力,這符合水土流失的治理要求。對水土流失加強管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1? ? 應用自然退化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很多,因而在修復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將各地區自然因素與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選擇合理的解決方案。例如開展修剪工程,結合禁牧等配套措施,有利于為植被恢復提供相對適宜的環境[4]。
2.2? ? 應用過度墾殖生態修復技術
在進行生態系統修復過程中,應該結合使用現行的坡地退耕還林以及梯田技術,始終遵循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而開展退耕還林工作。在此期間,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以良好實施,還需要注意化學防治管理,減少其使用次數,盡可能地利用生物防治。對于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的區域,應該以具體情況為依據,綜合分析當地自然資源和技術水平,推動太陽能、風能及地熱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不斷創新、發展新型技術。
2.3? ? 應用經濟林過度開發生態修復技術
將經濟林過度開發技術應用至生態修復過程中,必須采取立體開發的模式,做到將經濟循環利用。采取立體化的種植模式,以山地自身特點為基礎,利用其自然坡度來實施開發工作。此外,通過采用土地輪作化模式,可以將土地資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對生態系統食物鏈進行模擬,從而建立循環經濟模式,使產業鏈間的組合效應更加良好,最終建立起水土保持性生態模式,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 ? 結語
在生態系統修復過程中,了解并應用各種生態修復技術,能夠滿足生態建設的相關需求。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生態修復方案,能夠使生態修復的效果更加明顯,從而使生態修復的優化價值得以體現出來,最終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
4? ? 參考文獻
[1] 于德志.淺析生態修復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優化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18):110-111.
[2] 陳巧云,袁華光,章龍飛,等.生態修復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優化作用探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7):212-213.
[3] 董碧陽.生態修復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優化作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6):40.
[4] 林德生,黨晨席,郭睿,等.生態修復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優化作用探究[J].環境與發展,2017,29(1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