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停停 劉琴 杜儷思
摘要? ? 歷史名人是體現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遺產,也是地方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是名人故里的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結合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升庵故里景區的文化旅游建設為研究對象,對其包含的狀元文化、家風文化、詩詞文化、廉政文化進行了概述,分析了景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意義,并提出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品牌、創建文化融合生態圈、創新文旅融合形式等發展思路,以期提高升庵故里景區文旅融合發展質量,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故里景區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關鍵詞? ? 文旅融合;升庵故里景區;文化建設;意義;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 F592.7;G1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23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文件精神,提出從農村實際和旅游市場需求出發;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促進鄉村旅游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以及堅持豐富內涵、品質發展等原則,挖掘鄉村傳統文化和鄉俗風情,在文化保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當地文化和自然資源,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成都市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故里景區正是在此背景下發展,通過深度挖掘當地文化,整理鄉村資源,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集生態觀光、深度體驗、運動休閑、商務會議功能為一體的生態體驗型景區,是具有獨特的體驗式休閑、旅游、養生的旅游目的地。景區不斷創新文旅融合模式,堅持協同發展原則,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打造特色景區融合品牌,滿足鄉村旅游游客的文化旅游和休閑娛樂需求,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促進鄉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1? ? 升庵故里景區文化建設概述
楊升庵祠是明代唯一四川籍狀元楊升庵的故居,其位于成都市新都區馬家鎮。楊升庵祠歷經明、清及近現代幾次修建,楊升庵祠及其所在地桂湖現有樓臺亭閣等古跡諸多,故居保留了清道光十九年的建筑和布局。位于新都城區的升庵祠為桂湖的主體建筑。升庵故里景區發展蘊含多層次文化,主要包括狀元文化、家風文化、廉政文化和詩詞文化。
1.1? ? 狀元文化
狀元文化是升庵故里景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狀元文化”的價值具有跨歷史、跨時代的可延續魅力。狀元文化是中國自實行科舉制度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由于古代狀元倍受重視,其是成功的象征,有著崇高的榮耀感。自恢復高考后,高考也受到關注,大眾將高考成績優異突出的學生稱為高考狀元,這是在狀元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成為激勵人們的表率。楊升庵十九歲應四川鄉試考中舉人,二十四歲應殿試,成為明代唯一四川籍的狀元。豐富的文化資源是當地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文化產業發展堅實的根基。升庵故里景區現有楊升庵故居、升庵文化廣場、“狀元井”等設施,并定期舉行三月三升庵文化節,以此來展現狀元文化,傳承傳統文化。
1.2? ? 家風文化
良好的祖訓、家訓和家風是楊升庵家族的思想根基。在楊氏家族現存的《楊氏族譜》和《新都楊氏家譜》家譜中廉潔家訓的內容得到了詳細記載,并在當地得以廣為傳誦。其中,“四重”家訓和“四足”家規,體現了升庵家風的優良傳統。“家人重執業,家產重量出”“家禮重敦倫,家法重教育”“教育子孫對待事業要勤懇,家人相處要和睦友善”“茅屋是吾居,休想華麗的。畫棟的不久棲,雕梁的有壞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風和雨。再休想高樓大廈,但得個不漏足矣......”分別從不同方面教育子孫要淡泊名利,勤儉持家。升庵家族人才濟濟,印證著優良家訓與家風對家族成員各自發展以及整個家族的生存有著重要意義。其家訓在當地廣為流行,被當地文化認同,樹立了民眾的基礎道德。通過對家風與家訓的宣傳學習,讓人做到廉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1.3? ? 詩詞文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楊升庵所寫中國古典文學名巨著《三國演義》卷首開篇詞。楊升庵一生博學多聞,著述達400余種,涉及范圍面廣,包括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其中《明史楊慎傳》稱“明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為第一”。詩詞是文人表達情感意境的主要文學方式,自然景觀資源與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詩詞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資源之一,其顯現出豐富的社會效應和傳播信息。打造詩詞文化不僅具有良好的現實意義和可行性,其也能成為當地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
1.4? ? 廉政文化
升庵家族“一門五世七進士,四舉人,一貢生,兩朝宰相狀元家”,歷來清白傳家。在“四重四足”的家訓家規下,楊氏為官者個個清廉。《四庫全書》的《楊文忠三錄》詳細記載了升庵父親楊廷和的反腐肅貪事件,體現了廉潔執政的良好風貌,為當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素材。同時,升庵故里也是成都地區各組織學習廉政文化的首選地點。
2? ? 升庵故里景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意義
升庵故里景區文旅融合發展符合景區現實發展的需要,也符合當前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加強文旅融合對于景區可持續發展、滿足當地旅游品質和旅游體驗提升等大有裨益。
2.1? ? 推動景區文旅可持續性發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大眾對旅游資源的個性化和特色化需求日益突出[1]。目前,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景區的發展除了良好的基礎實施外,必須強調景區資源的特色化和差異化。通過升庵故里景區文旅融合模式的探究建設,打造具有鮮明當地文化特色的文旅產品,將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結合,把文化貫穿始終,將狀元文化、廉潔文化等多種文化融合,吸引更多游客,滿足游客文旅需求,從而實現地方旅游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2.2? ? 推動當地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旅游者通過旅游深入了解旅游地文化,實現旅游地和游客的文化雙向交流[2]。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通過景區宣傳以及到實地游玩形式了解并學習相關歷史文化,使游客切身感受歷史人物事跡,以更加有趣的形式汲取知識,從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豪感和對目的地文化的重視。通過文旅融合發展實現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3? ? 為故里景區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現階段,全國各地都建設有文人墨客以及歷史功勛人物的故里景區,將其特有文化與當地結合。旅游發展更加強調文化品位和內涵,不斷深入挖掘景區所在地的特色文化,通過異質性的文化旅游項目可以更好地滿足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景區高質量良性發展。研究升庵故里景區文旅發展模式,在取得階段性成果后,為其他故里景區或類似景區的建設提供一種模式選擇,為故里景區差異化競爭發展、開發原創性旅游產品、助推旅游產品轉型升級提供示范作用。
3? ? 升庵故里景區文旅融合發展思路
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本是不同的產業,管理部門職責范圍不同,溝通協調存在一定難度,往往會使得文旅融合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雖然景區已初步開展特色文化活動,但是其融合深度不夠、融合層次不高,沒有充分挖掘其文化并進行建設融合,缺乏創新產品,并未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多樣化格局,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沒有競爭的核心優勢,限制了文旅融合的進程。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在新時代背景下認真思考,結合文旅特點,在景區現有文化資源下,提出具體發展思路,為景區后續發展提供發展方向。
3.1? ? 打造特色景區文旅融合品牌
雖然在升庵故里景區建設了升庵文化廣場、家風家訓展覽館,定期舉行了三月三升庵文化節、“狀元草莓”采摘等活動,但未能充分挖掘升庵故里景區的文化內涵。結合文化進行旅游資源整合,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讓特色文化主題貫穿始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文化促進旅游,擺脫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單獨發展中的精神愉悅與感官享受的不平衡。從狀元文化、家風文化、廉政文化、詩詞文化、農耕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等方面,結合已展開的三月三升庵文化節,從周邊村民利益和游客需求的角度出發,樹立相應的文旅品牌。
3.2? ? 創建文化融合生態圈
在歷史文化與旅游發展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圍繞楊升庵故里,將與其相關文化分區經營,以特色主題貫穿,按照文化內涵、與升庵相關程度由淺入深進行路線規劃和園區打造,創建文化融合生態圈,增強同一文化圈的整體效應。科學開發利用現有自然旅游資源,在基地建設特別是楊氏宗祠恢復重建過程中注重對歷史文物的保護。深入挖掘研究,廣泛收集楊升庵及其后人的相關事跡,提煉升庵文化蘊含的當代價值,打造區域文化名片。
3.3? ? 增強文化旅游創新
文旅融合“易融難合”,要想更加有效的融合,應增強創新意識。借助新媒體展現文化風采,以新形式傳承發展[3-4]。開發新的特色品牌產品,增加文化旅游產品的創新與供給,避免同質化的現象。引入鄉村旅游新模式,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保護升庵故里景區文化資源。保護古建筑和歷史文物,避免過度開發,合理適當地傳承地區文化,打造文化精品,為旅游者提供能夠體驗到濃厚鄉村文化的旅游服務。
4? ? 結語
升庵故里景區文旅融合模式體現了當地特有文化的傳承,推動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文旅融合模式發展研究,依托文化振興,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貫徹落實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高升庵故里景區文旅融合發展質量,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好地滿足當地人們日益增長的休閑文化旅游需求。
5? ? 參考文獻
[1] 劉治彥.文旅融合發展:理論、實踐與未來方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6):92-97.
[2] 杜儷思,劉琴,任杰,等.鄉村振興視角下成都市馬家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度假旅游,2019(4):315-316.
[3] 劉琴.基于情境感知的城市周邊旅游信息推薦研究與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8(9):197-198.
[4] 華華.麗水古堰畫鄉景區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與啟示[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