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關鍵詞】家園共育;自我管理;線上教研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8-0027-02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寒假變得漫長。幼兒在家的學習發展情況也引起教師關注,那么幼兒園到底需不需要線上教學?來自一線的教師是怎樣想的?幼兒園到底應該為家長和孩子做些什么?為此江蘇省連云港市和安幼兒園設計了“寒假延長家長宅家帶娃情況”的調查問卷。
一、以“調”助行:了解家長真實心聲
問卷對全園400名家長進行調研,結果顯示,近60%的孩子上午9點后起床,其中10%的孩子10點后起床;49.25%的孩子21點左右入睡,32.75%的孩子22點后入睡;孩子每天看電視和玩手機的時間:10.5%的孩子在20分鐘之內,34.5%的孩子在1個小時以上,29.3%的孩子在2個小時以上。
80.75%的媽媽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爸爸陪伴相對缺失;67%的幼兒自主用餐情況良好,有35%的幼兒存在“挑食、家長喂飯、衛生習慣差”等問題;59.5%的幼兒不能進行自我服務;52.75%的幼兒自主游戲時長不超過30分鐘,依賴成人問題突出;63.75%的家長贊成線上家訪。家長希望通過教師家訪、班級視頻互動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以“析”助踐:幼兒宅家學習全攻略
(一)情感先行,讓宅家更溫馨
1.合理建議,尋覓多元化的陪伴方式。
怎樣喚醒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意識?首先,在公眾號推薦孩子與父親互動的專題。引導父親盡量抽出時間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來,建立良好的父子(女)關系。其次,鼓勵幼兒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增進祖輩與孩子的情感聯絡。建議孩子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老人多樣化的陪伴。
2.知情兼顧,關注幼兒的生活體驗。
滿足孩子認知的同時對幼兒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教育,在培養幼兒歸屬感的同時提升幼兒的社會責任感。
3.線上家訪,增進家園互動情感。
班級教師采用靈活的方法與幼兒視頻相約,通過師幼和同伴間視頻見面或語音通話的形式,開展趣味互動,了解孩子在家的心情和健康狀況、生活學習情況,滿足幼兒情感需求。
(二)合理安排,讓宅家更規律
1.有條不紊,保證幼兒健康作息。
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向家長推薦科學的作息時間表,提醒家長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2.以身作則,解決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
家長要充分認識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雙重影響。家長必須克服自身困難,不能將電子產品作為替代陪伴孩子的手段。
(三)關注生活,讓宅家更科學
1.多樣互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家長和孩子一起制訂合理的餐點時間表,做到餐前洗手、自主進餐、餐后漱口等約定,幫助幼兒養成定點、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一日活動動靜交替,保證孩子的運動量,促進消化功能,讓孩子有食欲。營造溫馨舒適的進餐環境,播放輕音樂,以游戲口吻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與幼兒進行良好的互動,讓幼兒愉快進餐。
2.多元操作,關注幼兒自我管理。
引導家長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通過視頻和語音展示、日記分享、作品展示的形式讓幼兒從活動中體驗分享的樂趣,引發幼兒積極參與的積極性。
(四)自主游戲,讓宅家更高效
1.環創協同,滿足幼兒游戲需要。
引導家長在家中騰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比如客廳、陽臺、小房間等,提供孩子操作的小桌子、沙發等,滿足幼兒角色游戲的需求。幼兒園在微信公眾號里向家長推出大、中、小班幼兒家庭自主游戲活動專輯,供家長和孩子參考。
2.觀思并重,家長成為記錄者。
教師引導家長有觀察的意識,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讓家長將幼兒的活動過程用手機拍照或者錄像,記錄幼兒在活動中的言行以及孩子與家長的對話,引導家長能有效回應。鼓勵幼兒自制寒假記錄本,將每天覺得有意思的事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家長再用文字幫助孩子敘述完整。教師和家長共同為孩子保存成長小檔案,做到愛滿家園。
3.自由自主,在真實體驗中學習。
孩子在幼兒園里的自主活動,都可以在家中做到。幼兒利用寒假計劃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活動,由家長主導的親子游戲變為孩子自主選擇的游戲。自主游戲既減輕家長帶娃的負擔,又可以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和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