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倫華
【關鍵詞】教育審視;人文精神;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8-0031-02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除了凝心聚力共同投入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善于反思的中國人已經開始正視并尋找這次公共安全危機發生的背后原因。對于教育人而言,我們更應該從此次疫情事件出發,從更寬廣的教育視野和人文精神去進行現實審視,通過理性思考,探討應然出路。
在這一次疫情防控中,我們見證了形形色色的眾生之相。我們看到了政府在這一次公共危機中展示的絕對領導地位,看到了作為普通百姓或配合或僥幸的人世百態,也看到了新一代年輕人守護家國的責任與擔當。人們不禁要問一句:同一個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人,為什么在認知覺悟、思想站位、觀點做法上如此大相徑庭?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對于公共責任、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人文精神的培養是否應該更具體、更著重些?
在這一次疫情防控中,我們展現了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的凝聚力。在黨中央的呼吁下,大家第一時間響應政策,第一時間貫徹執行,人人皆戰士,處處見仁心。也正因為有這樣的行動力,疫情才得以有效控制。中國的防控措施得到了世衛組織的高度肯定。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越性。
在這一次疫情防控中,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在復雜形勢下,如何準確判斷形勢走向、如何在關鍵時刻用最有力的措施扼制住惡化的局勢,這需要領導者對全盤有清晰的認識和決斷的勇氣。在這一次的疫情處理中,我們看到了一些本不該出現的情景,有對突發情況的掉以輕心和不當處理,也有在危機中的手足無措。這都不應該是一個成熟的領導者犯的錯誤。我堅信,領導能力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不斷沉淀的豐富管理經驗外,在學習階段的歷練和積累也必不可少。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讓他們擁有批判性的思維意識、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系統回答和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教育乃國家之本,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教育承擔了太多的責任,我們的教育理念、課程結構、教學手段都直接影響著孩子、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從疫情防控看教育,我們應當更加注重單純知識教學以外的思維培養、能力提升和人文熏陶,這才是教育的應有之義、是教育人的更大格局。
在倫華教育,我們堅持將培養學生的6C能力為辦學目標,即:Creative(創新力)、Cooperative(合作力)、Communicative(交往力)、Caring(博愛)、Confident(自信)、Committed(奉獻)。其中,創新力、合作力、交往力,是未來精英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博愛、自信、奉獻這三種品格是立德樹人的要求,是做人層面的素養。6C能力相輔相成,是未來領袖人才勝任崗位、妥善解決問題、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
我們精心設計了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與社會不同層面的人接觸,在不同的平臺不斷深入理解“愛”的內涵,從而內化為“愛”的輸出,讓他們不論遇到任何情況,都可以擁有一顆博愛的心。在這一次疫情防控中,學生們紛紛捐出自己的壓歲錢,幫助社會一起渡過難關。這體現了他們的奉獻精神,也是他們對國家有責任心、對民族有信心的表現。
教育的使命在于育人,所有的社會問題,從本質上說也將最終通過教育解決。我們一直在說,要辦有前瞻性的、面向未來、回歸本真的教育,“前瞻”“未來”和“本真”又是什么呢?我想,是自我潛能的挖掘,更是價值觀的奠基、人性的養成和責任意識的培養。在倫華教育有這樣一個教育理念,我們要培養“華夏根基、國際視野、領袖素養、家國情懷”的學生,我相信這是我們應當為之奮斗的目標。
全民防疫,教育也當守“土”有責,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從這一次疫情防控中重新審視教育的實踐意義,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更注重教育的應用性和人文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倫華教育創始人,蘇州專家咨詢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