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采用單因子試驗設計方法,分別在不同水質、不同清洗養殖池周期、不同郁閉度條件下,觀察棘胸蛙存活及生長情況,分析仿自然條件馴養棘胸蛙效果,提煉相關經營技術,從而提高馴養棘胸蛙水平。結果表明:引用無人類污染源頭水,無論是否消毒,均有利于棘胸蛙存活;對于鍋底方形池,清理周期2周1次最佳;對于深溝式仿生態養殖池,清理周期可放寬至4周1次;提升郁閉度有利于棘胸蛙生長量增加,但將養殖池添加綠植的方法無顯著成效。
關鍵詞:棘胸蛙;仿自然;養殖池
中圖分類號:S96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415053
收稿日期:2020-03-19
作者簡介:黃哲,男,碩士,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林下經濟發展、林業改革等。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又名石雞、棘蛙、石蛙等,是中國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屬水棲型中流水生活型蛙類,喜穴居生活,是南方丘陵山區生長的一種名貴食材,具有滋補強身、清心潤肺、健肝胃、補虛損,以及解熱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稱[1,2]。近年來,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價格不斷上升,野生資源供不應求,帶動了棘胸蛙人工養殖的發展。本試驗在利用養殖周邊森林環境非木質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提升仿自然環境水平,降低棘胸蛙病害發生率和死亡率,獲得品質更優的棘胸蛙,為林農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為下一步推廣馴養棘胸蛙技術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動物與場所
試驗用棘胸蛙來源于福建省三明市眾源棘胸蛙養殖專業合作社,試驗在該合作社朱坑與龍泉養殖基地進行。
養殖池主要有2種,鍋底方形池(以下簡稱方形池),深溝式仿生態養殖池(以下簡稱仿生池)。
1.2?儀器與設備
電子天平,撈網。
1.3?試驗設計
1.3.1?不同水質條件對棘胸蛙存活情況的影響
選擇朱坑基地進行試驗,設計4個試驗組,依次為1~4組,1組為對照組。1組使用從山上水源地流經到基地的山泉水(簡稱源頭水),流經居民生活區后直接注入養殖池;2組使用源頭水,流經居民生活區后,用高錳酸鉀0.8~1.5g/m3進行水體消毒后注入養殖池;3組利用PVC管道直接引來源頭水,直接注入養殖池;4組利用PVC管道直接引來源頭水,用高錳酸鉀0.8~1.5g/m3進行水體消毒后注入養殖池。每組投放幼蛙100只,設3個平行。每天記錄存活數量,30d后匯總分析。
1.3.2?清洗養殖池周期對棘胸蛙存活情況的影響
選擇龍泉基地進行試驗,設計6個試驗組,依次為1~6組,前3組使用方形池,后3組使用仿生池,1組為前3組對照組,4組為后3組對照組。1組、4組1周清洗1次;2組、5組2周清洗1次;3組、6組4周清洗1次。每組投放幼蛙100只,設3個平行。每周日為清洗日,每天記錄存活數量,30d后匯總分析。
1.3.3?不同郁閉度對棘胸蛙生長量的影響
選擇龍泉基地進行試驗,通過仿生池不同人為設計創造不同郁閉度,設計3個試驗組,依次為1~3組,1組為對照組;1組無遮擋物;2組四周加裝遮陽網;3組四周加裝遮陽網,池內種植芭蕉。每組投放幼蛙100只,設3個平行。試驗前與30d后分別統計存活個數和體重。
1.4?數據處理方法
所有數據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和方差分析,均值差設定顯著性水平為0.05。
平均增重量=試驗結束后棘胸蛙總體重/存活棘胸蛙數量-試驗前棘胸蛙總體重/100。
平均增重率=平均增重量/初始平均重×100%。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水質條件對棘胸蛙存活情況的影響
表1中顯示,1組和2組棘胸蛙全部死亡,4組平均存活率最高。表2顯示,4組與3組差異不顯著。說明是否進行消毒,自然環境下的源頭水都可以用于棘胸蛙飼養。一旦被污染,是否進行消毒,都不利于棘胸蛙生存。
2.2?清洗養殖池周期對棘胸蛙存活情況的影響
從表3和表5顯示,2組棘胸蛙存活率最高,與1組、3組差異顯著;1組與3組差異不顯著。說明方形池最適合采用2周清洗1次。從表4和表6顯示,6組棘胸蛙存活率最高,與4組、5組差異顯著;4組與5組差異顯著。說明仿生池清洗周期可放寬至4周清洗1次。
2.3?不同郁閉度對棘胸蛙生長量的影響
表7~8顯示,3組棘胸蛙平均增重率最高,3組與2組差異不顯著,與1組差異顯著。說明郁閉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棘胸蛙生長量,但養殖池中添種綠植未帶來顯著效果。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及分析符合棘胸蛙生物習性。從水質角度來看,利用養殖所在地周邊的源頭水,不僅能避免人類社會造成的水質污染、免除水質凈化成本,理論上還能提供棘胸蛙所需的微生物等水質綜合條件,有助于棘胸蛙免疫能力的提高。從清洗周期角度來看,為防止棘胸蛙生存環境被污染與驚擾棘胸蛙造成機械性損傷甚至死亡,方形池清洗周期2周1次最佳,仿生池清洗周期可放寬至4周1次;2種養殖池對比,后者仿自然程度高,自我凈化能力強,從而降低了人為清潔的需求。從郁閉度角度來看,郁閉度增加能減少外界對棘胸蛙干擾,使得棘胸蛙不會為保護自身,減少進食活動,有利于提高棘胸蛙生長量。養殖池內種植綠植,有利于吸引周邊昆蟲,改善棘胸蛙食物結構,但無顯著效果。綜上所述,人工馴養棘胸蛙,利用周邊森林環境,提供仿自然條件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棘胸蛙存活數量和生長效率。
參考文獻
[1] 章海鑫,余智杰,馬保新,等.不同飼養環境因子水平對棘胸蛙蝌蚪變態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12):180-182.
[2]陶志英,馬保新,余智杰,等.環境因子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5(2):55-56,59.
[3]章海鑫,馬保新,陳文靜,等.不同環境因子對棘胸蛙生長的影響[J].江西水產科技,2016(2):11-14.
[4]梅祎蕓,鄭榮泉,鄭善堅,等.棘胸蛙的性腺分化及溫度對其性別決定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8(7):1-8.
(責任編輯?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