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打響以來,安徽省岳西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格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易地扶貧搬遷決策部署,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作為推進深山區貧困人口徹底擺脫貧困、邁向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徑,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在省易扶辦強力指導下,精心組織、精深謀劃、精細施策、精準實施,至2017年底,實際完成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47戶6838人,其中集中安置1894戶5883人,房票安置253戶955人,完成了“十三五”期間全部任務,提前超額完成省下達岳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6398人的計劃任務,有力促進了全縣2017年全省率先脫貧摘帽。搬遷群眾圓了多年的安居換業夢、環境改善夢和脫貧發展夢,獲得感和幸福感前所未有,他們通過多種方式由衷感恩黨中央的真情關懷,真誠感謝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高度滿意、真心點贊。相關工作經驗多次在全省有關會議上交流并在省工作簡報上刊發,2016、2017年連續兩年受到省政府通報表彰,有關做法寫入《中國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白皮書。縣長江春生受邀參加了2017年全國扶貧日圓桌論壇討論。
一、堅持四個強化,讓易地搬遷穩推進
一是強化組織部署。及時成立以縣委書記和縣長為雙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h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親力親為,明確提出“應搬盡搬、效應最大、脫貧致富”的總體目標,“縣抓總、鄉實施、村配合”的工作機制。二是強化宣傳動員??h鄉村層層召開各類工作動員會、培訓會、現場會和推進會,先后開展了5次搬遷對象調查摸底核實工作,共發放“易地扶貧搬遷一封信”45000余份,廣泛宣傳政策,全面宣傳動員,使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確保了應搬盡搬,不漏一戶,不丟一人。三是強化規范操作。先后印發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實施細則、工作指南、搬遷對象確定和工程管理流程圖、資金管理使用撥付、示范點創建、搬遷入住驗收、項目驗收、工程結算審計、縣鄉村三級工程檔案資料清單等全方位的政策文件、管理規定、操作規程,并嚴格按規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檔可查、規范有序。四是強化督查考核。將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列入全縣年度重點項目計劃,納入鄉鎮綜合目標考核、脫貧攻堅工作考核和項目工作考核,每月定期對各鄉鎮工作情況進行督查,并創新建立“蝸牛獎”制度,每月在縣委常委擴大會上進行通報。對各類監督檢查、項目審計、項目驗收及大排查大整改中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對標對表抓整改,舉一反三抓整改。
二、采取四種方式,讓貧困群眾搬得出
安置方式和安置地點的選擇,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的一大難點和關鍵環節。為了讓深山區貧困群眾能夠“挪出窮窩”,岳西縣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據搬遷戶意愿,“一戶一策”,合理確定安置方式、科學選擇安置點,打破地域界限,實行跨鄉鎮、跨村組搬遷。主要采取在縣城、縣經濟開發區、鄉鎮集鎮區、中心村莊安置等4種安置方式,形成縣、鄉、村“三級梯度”搬遷安置模式,搬遷戶家庭成員中有人口素質好勞動技能強的,搬遷安置到縣城或縣經濟開發區;搬遷戶要求留在鄉鎮的,搬遷安置到鄉鎮集鎮區;對自身條件較差、沒有離鄉離土意愿的,搬遷安置到中心村莊。據統計,2016、2017年全縣共設140個集中安置點,其中,縣城集中安置點1個,共安置81人;鄉鎮集中安置點16個,共安置1673人;依托縣經濟開發區集中安置點4個,共安置659人;中心村集中安置點120個,共安置3737人;旅游景區安置點3個,239人。
三、落實四項措施,讓貧困群眾穩得住
為有效解決搬遷群眾“穩得住”的問題,主要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預留住房續建空間。采取預留預期人口建房面積和建設用地、基礎“打二建一”等辦法,為搬遷戶預留今后擴建的空間和條件。二是提供基本生活資料。在有條件的安置點盡力為搬遷戶安排菜園地、養殖場所等基本生產生活資料。如:冶溪鎮石嘴、天堂鎮石橋等集中安置點為每戶都安排了菜園地;來榜鎮鐘形集中安置點采用“2+2+2”模式,在安置點周邊流轉土地132畝,供搬遷戶每戶發展2畝茶園+2畝果園+2畝食用菌(套種)。三是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功能??茖W規劃統籌實施集中安置點水電路、文教衛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讓安置點環境美起來、路燈亮起來、垃圾裝起來、公共服務優起來。四是創造就近就業機會。在安置點設立“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搬遷戶到附近企業上班,不斷滿足搬遷戶就近就業的需求。
四、開展四點同創,讓貧困群眾能致富
將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著力將集中安置點打造成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點、產業發展的成長點、鄉村旅游的風景點、集體經濟的結合點,統籌規劃、同步實施搬遷與脫貧,加大扶持力度,幫助搬遷戶全部安裝光伏電站、獲得扶貧小額信貸、發展傳統特色產業、流轉山田地、帶資入股、農業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就業服務等,促使搬遷貧困人口換窮業、無牽掛、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如:依托縣經濟開發區存量房資源和企業用工優勢,創新“易地扶貧搬遷+縣經濟開發區+就業”安置方式,共安置182戶616人,每個搬遷戶至少1人在區內企業就業,月平均工資2300元以上;充分發揮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優勢,在國家級4A景區附近建設集中安置點,共安置64戶218人,讓搬遷群眾吃上“旅游飯”,敲開“致富門”,追逐“小康夢”,黃尾鎮黃尾村貧困戶胡逢平一家3口原居住深山、交通不便,2017年搬遷至黃尾彩虹瀑布4A景區入口集中安置點,妻子到農家樂上班,自己在鎮區務工,家庭年收入超5萬元。
五、實行四個參與,讓貧困群眾增動力
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始終堅持“四個參與”,即房屋戶型群眾參與選、安置住房群眾參與建、工程質量群眾參與管、新區環境群眾參與護。在戶型設計、材料采購、工程施工、質量監督等方面,引導搬遷群眾全程參與,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創辦扶貧夜校,廣泛宣傳扶貧政策,傾聽群眾訴求,幫助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共商脫貧大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激發了搬遷群眾的內生動力。
下一步,岳西縣將按照中央、省、市、縣有關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攻堅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堅持責任、政策、幫扶、監管“四個不變”,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工作方式,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和就業扶持,強化后續幫扶計劃的落實,進一步提升安置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促進搬遷群眾持續穩定增收,進一步提升搬遷對象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強化搬遷成效監測評估,持續鞏固提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果,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