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麗麗
在2019年年初,和北京第一場大雪一起火了的,還有瑞幸咖啡的“瑞雪見鹿”AR營銷創意,用戶只需使用瑞幸App掃描小藍杯杯身,即可召喚祥瑞滿滿的小鹿,小鹿的步伐移動延展出它身后的故宮雪景,畫面靈動又治愈。
這則AR廣告背后的技術提供和內容策劃方是易現先進科技,孵化于網易人工智能的AR+AI團隊。
2011年,趕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潮,從浙大博士畢業的李曉燕,加入網易,創立了網易人工智能前身多媒體技術部,其初衷是希望用技術創新提升互聯網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經歷了7年的創新應用之路,團隊已全面探索AR+AI技術的商業化之路,產品和技術應用覆蓋網易游戲、郵箱、音樂、電商、新聞、教育、云服務等網易系產品,觸達近10億用戶,峰值期間覆蓋8000萬人/天。2019年4月,在網易集團的支持下,該團隊正式完成首輪逾億元的獨立融資,成立易現先進科技。
在李曉燕看來,AR的更廣泛應用將會是向多人互動和大空間場景發展,伴隨5G布點、VPS及各種終端等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在未來兩年內,AR將處于一個融合創新期。
目前,易現的業務發展主要聚焦在產品線更完善的增強現實(AR)領域。在AR領域,易現擁有洞見AR和影見AR兩大產品。據介紹,網易洞見是國內互聯網巨頭企業中規劃最早、架構最完整的人工智能加持增強現實平臺,通過網易洞見客戶端(AR內容瀏覽器)、互聯網應用引擎(AR SDK)和AR游戲引擎(AR GAME PLUGIN)三種不同的產品形態,有效連接優質AR內容開發者和使用場景,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優質完善的AR工具,為用戶帶來高質量的AR體驗。網易影見作為一款自主研發的基于立體投影和手勢控制的增強現實交互系統,是目前國內首個空間投影AR產品和解決方案。搭載自主研發的系統級AR互動投影模塊,具備三維空間內的示與交互能力,實現諸如平面觸控交互、物體交互與立體顯示、空中手勢等多維度的交互體驗。
從落地場景應用來看,當前易現AR重點發力的三大領域是數字營銷、互動教育和大場景商區文娛。
李曉燕介紹,在數字營銷領域,易現AR技術平臺與京東、什么值得買、網易云音樂等互聯網平臺深度合作,還為蔚來汽車、阿迪達斯、耐克、戴森、飛利浦、伊利、海爾等知名品牌定制專屬AR營銷案例,獲得了行業大流量平臺、知名品牌及用戶的肯定。在事件熱點方面,易現AR技術平臺與新華社、網易新聞等媒體平臺合作,為改革開放40周年、神州火箭發射、70年國慶大閱兵等熱點事件創作AR互動內容,做到了全球范圍同步傳播,讓無法到現場的用戶實時、真實地體驗熱點事件。
在互動教育領域,目前聚焦于3~8歲學前幼兒互動教育場景,已跟渠道方、內容方進行深度合作, 預計在2020年3月底4月初投放市場,“首先內容可以和實物做交互,比如將積木產品、圖書繪本、教具等輕松升級為會動的AR產品,AR產品獨有的沉浸互動體驗契合3~8歲幼兒學習特點,將虛擬信息投射到現實空間,與實體教具形成虛實互動,增強幼兒游戲化體驗和互動協作能力。產品在入園測試中受幼兒和教師歡迎程度極高?!崩顣匝啾硎尽?h3>基于網易人工智能,綜合技術和內容基因
在李曉燕看來,AR的更廣泛應用將會向多人互動和大空間場景發展,伴隨5G布點、VPS及各種終端等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在未來兩年內,AR將處于一個融合創新期。在大型商區、文旅景點等線下人流密集場所,泛娛樂AR體驗是較快的切入點,可以期待大空間AR技術帶來更驚奇的體驗、更具吸引力的互動,甚至更低的成本?;谶@一點,下一步易現也會發力線下人流密集場景,比如線下商圈和文旅場景等的應用。
此外在游戲娛樂領域,易現專門為游戲行業研發的洞見GAME PLUGIN已經與陰陽師、倩女幽魂、悠夢、獵魂覺醒等一系列爆款游戲進行深度合作,為玩家提供了多種優質的AR互動體驗。其中基于AR解密玩法的悠夢更是獲得全球App Store獨家首發,152個國家App Store游戲精品推薦,并且入選蘋果2017年年度精選游戲。

創始人兼CEO李曉燕 在未來兩年內,AR將處于一個融合創新期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加持增強現實的企業,易現綜合了技術和內容基因。一方面擁有強大的AR&AI底層技術基礎,另一方面還擁有卓越的內容資源整合運營能力。在技術上,易現積累了網易人工智能厚實的底層AI與引擎技術,集底層算法和渲染引擎于一體的AR技術平臺,打造了完整的App、SDK、游戲引擎產品架構和開發者生態,可提供原生AR應用,互聯網流量應用,洞見AR瀏覽器多維度服務輸出;在內容上,一方面依托團隊卓越的策劃與內容制作能力與行業口碑,另一方面與藝術家,第三方合作者良好的合作關系,擁有海量高質量IP資源。
目前團隊擁有近百名以國內外頂尖計算機視覺、圖形學、數據智能為主的技術人才和一批攜帶網易基因的產品專家,包括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康奈爾、圣馬丁、卡內基梅隆、清華、浙大、中科大等國內外名校的精英人才,碩博士比例超過60%,并數次作為牽頭單位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浙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杭州市科技創新計劃等項目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