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萍

嘰里呱啦聯合創始人許可欣 從小到大,我就一直認為我會成為一個創業者
在2014年,隨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啟蒙教育,許可欣開始了在兒童啟蒙領域的創業之路。
在創辦嘰里呱啦之前,許可欣和先生謝尚毅(嘰里呱啦聯合創始人兼CEO)曾于2013—2014年在北美推出一款幫助學齡前兒童開發各種能力的手機應用“Knoala”,獲得了美國《時代》周刊、英國《衛報》等媒體的推薦。受此啟發,在2014年,許可欣和謝尚毅決定為中國學齡前兒童開發適合他們的英語啟蒙產品,由此誕生了“嘰里呱啦”。
嘰里呱啦是在線兒童英語啟蒙品牌,擁有面向0~6歲兒童提供AI體系化原創啟蒙課程的嘰里呱啦App和面向5~12歲兒童的AI定制英語分級閱讀App呱呱閱讀兩大產品。目前已服務超3500萬個家庭,覆蓋全國2300多個市縣鄉鎮。收入來源主要包括數字內容付費收入和實體教具等商品售賣收入,現已實現盈利。
創業6年許可欣感慨:“這是一場馬拉松,過程酸甜苦辣都有。不過改變世界這件事很酷。”
在一個公司的0~1階段,最重要的是快速找到市場認可。這個階段企業所設想的產品形態及所提供的內容不一定符合用戶當下的需求,如何調整很重要。
隨著英語教育低齡化逐漸成為主流,啟蒙英語市場前景可觀。據《中國英語啟蒙市場用戶行為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近九成的家長認為啟蒙階段學英語會對孩子很有幫助,平均每年愿意支出2000元以上購買課程。
但在2013~2014年,“英語啟蒙”這個市場幾乎空白。彼時VIPkid剛剛出來,市場上雖也有零星的一些直播課程,但并沒有真正面向0~8歲的學齡前市場的產品。而對于英語學習來說,應該在孩子進行母語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身為媽媽的許可欣能感同身受中國父母對孩子英語啟蒙教育方面的痛點。
許可欣從小在上海長大,高中開始去美國留學,從紐約大學畢業后,在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這段經歷讓她在語言學習及對美國的教育方面有著豐富的研究和經驗。而在谷歌的工作經歷,則讓她非常關注用戶體驗以及用戶所提供的反饋。
嘰里呱啦從1.0版本開始,就有專門的運營團隊對接家長代表,通過大量家長們的試用反饋,對產品進行不斷迭代,也因此很早就找到了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
最初早教市場對資源的需求性更強,因此嘰里呱啦的產品定位是“工具+社區”,通過聚合優質資源的形式來幫助家長對早教資源進行決策輔助。這一階段,嘰里呱啦主要在做用戶增長,團隊積累起了一批核心種子用戶。
后來,也是基于與用戶的交流中,不少家長提出希望有人可以手把手、成體系地教孩子英語,而不是只是提供資源。基于此,嘰里呱啦從2016年年底開始由UGC的資源平臺向PGC的產品平臺過渡,著手打造體系課程,也開始通過付費課程模式進行商業化。
許可欣告訴創業邦,在一個公司的0~1階段,最重要的是快速找到市場認可。但這個階段經常碰到的問題是,企業所設想的產品形態及所提供的內容不一定符合用戶當下的需求。如何在最快時間內做調整,確保能夠給到用戶真正想要的東西,這很重要。
而正是基于前期不斷與用戶溝通交流、打磨產品,嘰里呱啦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并在自研內容上線后,9個月的時間嘰里呱啦就實現了盈利。
“跟用戶走得近,在嘰里呱啦的發展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其實很多時候用戶的很多需求是等著被發掘的,可能當下他們沒辦法很具體給到你,但通過跟用戶高頻的交流中,會有很多機會點。”許可欣告訴創業邦,到今天嘰里呱啦的第一代家長代表群依然非常活躍,會把嘰里呱啦的產品推薦給周邊有孩子的朋友,同時孩子學習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也會做到及時反饋。
跟其他領域不同,教育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事情,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一定在于用戶的學習效果、學習體驗,以及最終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和口碑。
目前嘰里呱啦的自研內容分為:0~2歲的種子萌芽路線,是偏向于親子早教類的課程,通過兒歌和日常用語,讓孩子建立英語親切感,實現語音的積累,側重家長的參與和親子互動;2~3歲是從早教到啟蒙的過渡階段,側重于多場景的趣味啟蒙,讓孩子輕松積累生活詞;而3~6歲的教學設計則定位于“線上幼兒園”,讓孩子快樂入門、夯實基礎,強調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個維度。同時,從5歲開始,嘰里呱啦就提倡孩子進行英語分級閱讀,因此推出了適合5~12歲孩子的分級閱讀產品“呱呱閱讀”,根據孩子的水平通過AI進行每周的智能閱讀規劃。
至此,嘰里呱啦也完成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進化。
許可欣堅信,好的教育不應該是奢侈品,無論地域、階層、家庭經濟能力、父母知識水平、當地教育資源豐富與否,“互聯網+教育”應該致力于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輕松獲得高質量的教育。因此,嘰里呱啦堅持采用移動端游戲化視頻教學的模式,不僅提供高質量的、體系化的英語啟蒙資源,也能讓人人都負擔得起,實現普惠高質的英語啟蒙。
在教研方面嘰里呱啦做了大量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方案,即浸潤式教學理念、對標歐美教育標準、視頻互動課堂、原創教育IP體系。
浸潤式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提供場景化和生活化的類母語學習自然語境。例如,“視頻+語言”教學;基于任務的互動形式,讓孩子用點選、拖拽等方式實現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用游戲化練習和語音打分等鼓勵輸出,修正錯誤,循序漸進地實現能力提升。
對標歐美教育標準:體系化課程參考、對標雅思考試的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和美國幼兒園的CCSS(美國共同核心課標)。
視頻互動課堂:通過“真人+教育IP”的教學視頻和多維度智能互動技術相結合,讓孩子可以在觀看有趣的教學視頻過程中通過在屏幕上點選、拖拽、書寫、錄音等方式參與到課程學習中。
原創教育IP體系:創作出鸚鵡呱呱、媽咪Cat、小女孩包子、小男孩饅頭、象征情緒的動物熊、鱷魚、狐貍等核心IP,圍繞IP發展故事,以故事為核心呈現教學內容。
而在許可欣看來,嘰里呱啦之所以可以做到更親民的價格,根本原因在于,其是一個重產品而不是以大規模銷售為導向的公司。即更注重產品本身的口碑及裂變能力。據了解,嘰里呱啦一個一分鐘的學習課程大概需要幾十個不同部門、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伙伴一起協作,花大量的精力去構思每一個畫面,打磨每一個動畫和音軌。
“跟其他領域不同,教育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事情,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一定在于用戶的學習效果、學習體驗,以及最終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和口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確保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穩的,同時對社會、對孩子、對家長負責任。”許可欣說。
另一方面是對AI技術的應用,“當主要體驗都是通過技術手段去解決的時候,相對來說,就有了比較大的空間做定價。”
嘰里呱啦在AI領域主要有兩大應用場景。第一是AI老師互動對話的功能,通過AI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以及語音合成等技術,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口語鍛煉環境。第二是AI智能復習模塊,通過孩子自身在嘰里呱啦上學習的知識點反饋,結合其他相同情況學員同樣內容的復習成果,為孩子梳理推薦什么時候該復習什么樣的語言知識點。
據介紹,目前,嘰里呱啦一個月新增的學習數據超過10億條,其中新增語音量超過1.5億條。而對AI技術的應用,也構成了嘰里呱啦的有效競爭壁壘。
隨著中國家庭對英語啟蒙教育意識的逐漸打開,如今學齡前教育賽道也迎來了很多玩家和跨界者入場。除了像嘰里呱啦這樣一直專注啟蒙英語的玩家,一些專注K12少兒英語的品牌也紛紛推出啟蒙英語產品(如VIPKID推出的自由星球、DaDa英語推出的DaDababy);同時部分在線教育機構也將用戶范圍延伸至0~3歲(如粉筆網推出粉筆kids、猿輔導、跟誰學等也上線了英語啟蒙教育產品);以及流量巨頭的入局,今日頭條上線外教一對一產品gogokid......
不過在許可欣看來,對于這個領域應該把它看作以教育去驅動的行業,而不是看成互聯網產品。“高舉高打在這個行業是行不通的。”
要做好在線教育這件事,需要像打造一所好學校般,真正扎根下去,花心思去研究。比如對于孩子不同時間節點要結合什么樣的互動內容和學習方式,讓他更好的吸收。這件事背后所承載的教學意義、教育理念及教學方式不是靠燒錢就能燒出來的。“我們本身是很專注在這個領域,不斷推翻自己,不斷更新迭代,不斷結合用戶的反饋和需求,所以做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好。”
“做一個好的教育產品,一是孩子能夠學得好,二是家長是認可的,這兩點上我們做的是比較到位的。”據許可欣向創業邦透露,現在很多家長甚至將嘰里呱啦課程作為獎勵孩子的一種方式,比如好好吃飯之后,才能看嘰里呱啦。“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從小到大,我就一直認為我會成為一個創業者。”許可欣說。
許可欣的創業啟蒙可以追溯到小學三四年級。有一段時間她讀了一套叫Babysitters Club(保姆俱樂部)的書,深受啟發,于是跑到居住的樓道到處張貼可以幫忙照看孩子的“告示”,結果真有鄰居請她幫忙,她也由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這種“創業的感覺”一直被她銘記在心。大學時期,許可欣也跟朋友一起做過小的創業項目,開始對科技產生興趣。畢業之后很快就加入了創業公司,后面又加入谷歌。不過在她心里,“創業一直是遲早的事”。
而許可欣這種從小到大的創業熱情及動力,還源自她心中“改變世界”的理想。“現在當我們回頭看到,通過我們一點一點的努力,讓3500多萬家庭的孩子,從可能沒有英語啟蒙的機會,到能夠在很小的時候,通過有趣的方式去接觸英語,接觸到好的學習資源,也讓中國的家庭對學習、對教育這件事產生認知的改變,我就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很酷。”
在采訪中,問及對女性創業的看法時,許可欣開玩笑道:“不要和你老公一起創業,因為吃燭光晚餐的時候都會在想KPI,很不浪漫。”
許可欣和先生謝尚毅一直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從最開始在一家創業公司到谷歌再到后來一起出去創立嘰里呱啦,兩人在多年的工作中,培養了很好的默契和合作方式,也形成了很好的互補。許可欣更偏向于戰略,協調融資、組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計算機科學出身的謝尚毅則更專注在產品、數據層面。
相比男性,女性不管在職場還是創業,其實都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身為女性創業者,許可欣也常常會碰到一些男性所沒有的,由社會層面給到的壓力和責任。比如經常會在采訪中被問到“如何平衡孩子和工作”,但他先生并不會被問到這類問題。
“女性不僅要在事業層面有比較出色的表現,同時還要有比較好的自我調節能力,面對外部的壓力和自己給到的壓力。”在這樣的前提下,許可欣更鼓勵女性出來創業或是在職場中做到脫穎而出,這樣“性別不平等”的現狀才會被進一步打破。“這個東西你越不鼓勵,反而是沒辦法自動改變的。”
而對于創業許可欣建議,有創業想法的話越早實施越好,因為到了一定年紀,不管從家庭層面、財務層面都會面臨一定的壓力。“創業最好是輕裝上陣,在你最好的狀態下,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沖刺,才有可能突圍。”
與此同時她也建議,創業前到大公司磨煉固然好,因為會學到很多為人處世以及項目管理的方法論等,但在大公司待久了,也有可能會被慢慢磨掉創業的野心。因此到一定的時間點,該出來就要出來。“大部分創業的人都會碰到很多挫折,跌倒了大不了爬起來再來一次,甚至選擇再回到大公司也不是一件壞事,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局限。”
2014年,完成真格基金近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2015年,完成基因資本、涌鏵投資和林熙蕾夫婦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
2017年,完成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摯信資本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
2018年,完成紅杉資本中國基金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摯信資本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