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認真總結2019年示范區建設的工作成果和經驗做法,深入剖析示范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對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工作高度重視,2017年以來,先后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15份文件,初步建立了有規劃方案、有支持政策、有專項資金、有評估指導、有督查激勵的閉環政策體系,初步形成了每年“五個一”的年度工作機制。2019年,我們進一步加強與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五部門”)的溝通,進一步優化了支持示范區建設的各項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
一是不斷細化支持示范區建設的政策措施,增強五部門聯合支持示范區的政策合力。2016年以來,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支持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示范區設立管理辦法、年度評估管理辦法、表揚激勵實施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2019年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的通知》,在產業、創新、投資、金融、土地等多方面落實政策支持,不斷增強聯合支持示范區的政策合力。三年來,推薦國務院通報表揚城市37個,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46億元,組織召開3屆全國現場經驗交流活動。科技部支持建設了10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工信部支持建設了18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自然資源部支持6個省(區、市)開展了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國家開發銀行與6個城市簽署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
二是每年報請國務院表揚激勵,激勵示范區真抓實干、主動作為。自2017年開始每年報請國務院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示范區予以表揚激勵,并會同有關部門出臺落實激勵政策。對2018年、2019年表揚的沈陽、長治、黃石、湘潭、自貢等示范區,在示范區年度評估和預算內投資分配中給予加分鼓勵;對表揚的北京石景山、大慶、徐州、洛陽等表揚時未獲批示范區的城市,支持創建第二批示范區;對表揚的江西南昌青云譜區等非示范區城市,支持納入2020年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范圍。近期安排的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中,2019年獲得國務院表揚激勵的10個城市共計獲得近6億元,占專項總規模的43%。同時,報請國務院對長治、長春、黃石、株洲、湘潭、石嘴山等首批示范區多項典型經驗進行了通報表揚。此外,還在國家發改委內外網及“兩微一端”刊發獲表揚城市經驗做法,供同類城市學習借鑒。近日,按照國辦通知要求,國家發改委已經下發通知,啟動了2020年國務院表揚的推薦工作。
三是每年開展示范區建設年度評估,支持創建第二批示范區。聯合五部門委托中咨公司開展了2017年、2018年示范區建設年度評估工作。細化評估評分標準,赴20個城市進行實地調研,組織開展定量測算和專家定性評估,形成評估意見并印發年度進展評估情況的通報,2019年共有3個示范區、6個城市獲得優秀等次。同時,2019年我們創新性地將評估中發現的示范區年度工作亮點、經驗做法和不足反饋各示范區。在做好年度評估的基礎上,2019年8月,總結首批示范區建設經驗和成效,國家發改委聯合五部門開展了第二批示范區創建評估工作。經地方申報、專家評估和統籌研究,支持江蘇徐州等地市創建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四是每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積極協調拓寬支持示范區建設的資金渠道。2017—2020年,中央預算內資金逐年大幅增加了支持示范區的資金額度,同時,國家發改委會同委內司局和國開行拓展支持示范區建設的資金渠道,2019年,創新性地組織示范區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協調將示范區建設納入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支持范圍。一方面,2020年切塊安排14億元支持示范區建設,并將年度評估、國務院表揚等與資金切塊相結合,支持一批產業轉型升級關鍵環節重大項目,共涉及115個項目,帶動110億元左右總投資。同時,2020年還切塊安排了6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老工業城市更新改造、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在這些資金安排上也對示范區給予了傾斜支持。另一方面,積極拓寬支持示范區建設的資金渠道,與國開行溝通對接,選擇部分示范區作為試點,由國開行指導相關省分行打捆簽訂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并探索中央預算內資金與國開行貸款聯動支持機制。經與委投資司和外資司溝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重點支持領域,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優先重點支持方向。2019年12月,已組織有需求的示范區開展了項目申報工作,并協調委內相關司局予以支持。
五是每年組織出國培訓,學習借鑒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2015年起,國家發改委已連續5年先后組織赴法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開展示范區建設專題培訓,先后有超過20個省(區、市)近100名負責同志參加培訓,有效加強了對外交流。同時也結合培訓梳理總結了世界各國的產業轉型升級成功經驗,形成了培訓報告和典型案例庫。在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也積極加強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經驗的總結和宣傳。今年,擬組織赴意大利和英國等開展培訓工作,請有意向參加培訓的地方做好準備。
六是每年舉辦全國現場經驗交流活動,總結推廣示范區典型經驗做法。2018年、2019年,國家發改委先后分別在四川自貢、湖北黃石召開了兩屆全國現場經驗交流活動,每屆邀請7個轉型效果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作經驗交流,邀請有關專家做政策解讀培訓,邀請中央和地方媒體做集體宣傳報道。淄博召開第三屆現場會,會前,國家發改委組織20個示范區全面梳理總結了典型經驗做法,8個城市做了交流發言,并制作了視頻宣傳材料,刊印了地方典型經驗做法材料匯編。
三年來,各省區市對示范區建設也高度重視,山西、內蒙、吉林、湖南建立了省廳協同工作機制,近期,安徽、山西分別召開了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支持示范區建設的專門政策文件。遼寧、吉林、山東、湖南、四川等省出臺了支持示范區建設的專門支持政策,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省領導專門赴我委對接示范區建設。2019年,20個示范區主動作為、真抓實干,推動示范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從統計數據上看,首批示范區R&D 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省級以上科研平臺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2%、14.4%、49%、1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示范園區稅收收入同比增長8.5%、24.3%。從經驗做法上看,剛才8個城市的負責同志分別介紹了營商環境建設、傳統產業轉型、培育新興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協同促進發展等多個方面的經驗,部分經驗做法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黃石市深化要素改革,通過實施“標準地”改革、中小微企業“千企千億”融資三年行動、用工聯盟和用工補貼等措施,推動要素資源向主導產業、重點企業集中。大連市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市本級政務服務網辦率達到96.54%,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企業登記時間精確壓縮至12個小時以內,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在傳統產業轉型方面,長治市推動煤炭資源利用向“清潔化、高端化、精細化、差異化”發展。在壓減煤礦產能570萬噸、退出鋼鐵產能190萬噸的同時,推進煤炭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開創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產高品質合成纖維的先河。洛陽市依托裝備制造業基礎,布局建設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大數據、軍民融合、軌道交通“六大產業園”,2019年推動全市80%的企業完成“三大改造”項目1475個,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24個,國家級綠色工廠(園區)10個。
在培育新興產業方面,萍鄉市抓住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梯度轉移機遇,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聚焦培育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特色產業集群。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重點發展智能終端、集成電路、數字創意等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近三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速超過17%。永川區重點引進高端數控機床企業,形成從鑄件到光機再到數控系統的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體系。合川區全力打造信息安全產業城,實現信息安全產業500億產能。
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黃石市編制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總體規劃,關停非法碼頭、露天采石場、模具鋼企業各100多家。徐州市采用農田整理、沉陷區復墾、濕地景觀開發等方式開展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對近5萬畝采煤沉陷區實施生態修復,對宕口、礦坑、裸巖和斷崖,因地制宜采用綠化造林、巖壁造景、遺存保護等手法,使90%的采石宕口成為各具特色的公園,聯合國人居署連續兩年在全球推廣徐州市綠色轉型的成功經驗。
在協同促進轉型方面,湖南省發改委統籌協調省直部門落實示范區建設政策措施,推動株洲、湘潭、婁底三市在科技成果轉化、新興產業鏈建設、項目用地保障、企業融資貸款等方面形成了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的合力。同時,加強市際產業分工協作,探索在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新一代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鏈的上下游分工協作和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