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田 姬鵬程
民生消費是人民群眾的最終需求,也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更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近年來,我國在擴大民生消費規模、提高民生消費水平、改善民生消費結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消費性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激發和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性服務業順應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途徑;是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強省,也是服務業發展的大省,GDP總量穩居全國第2位,人均GDP居全國第4位,服務業占GDP比重居全國第5位。揚州市作為江蘇省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城市,連續13年服務業增速超過GDP增速,消費性服務業即將占到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人均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穩步增長。深入了解揚州市民生消費情況,分析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現狀,對于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民生消費平穩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2019年9月23—25日,國家發改委體改所公共管理與社會體制研究室課題組赴揚州市與6家政府部門、8家企業①進行座談,并實地考察3家企業,情況如下。
一、結合調研情況和宏觀數據,對揚州市民生消費情況的總體研判
調研顯示,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民生消費總體平穩增長,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不斷提升,消費結構逐步趨于優化。2018年以來,消費性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較為迅速,逐步形成與生產性服務業“并駕齊驅”的局面。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人均消費支出不斷提升
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7元,同比增長8.6%;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7元,同比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1元,同比增長8.5%。與江蘇省全省相比,2019年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0.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0.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0.1%。從近五年來看,揚州市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從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來看,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342元,同比增長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021元,同比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026元,同比增長8.9%。與江蘇省全省相比,2019年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高于全省3.9%。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揚州市人均居民消費支出增幅較快,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消費總量不斷擴大,消費結構趨于優化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映消費品市場發展水平與規模的重要統計指標,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4.25億元,同比增長8.7%,增幅位列江蘇省第五,高于全省1.7的百分點。從近五年數據來看,揚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一直處于較快增速,2018年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消費總量不斷擴大。
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食品煙酒、衣著等生存型消費支出同比增幅都較小,均低于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享受型消費支出均高于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從食品支出費用來看,2018年揚州市全體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占比30.5%,比2013年降低了0.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30.7%,比2013年降低了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30.1%,比2013年降低了1.7個百分點,消費結構逐漸優化。
(三)消費性服務業規模擴大,發展提檔加速
2018年開始實施《揚州市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并配套三個系列實施意見的政策體系,推動消費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2018年揚州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569.59億元,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消費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47%。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新登記服務業企業8563戶,其中消費性服務業企業4875戶,占比56.9%,逐步形成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并駕齊驅的發展格局。
旅游產業作為揚州市的重點產業,發展較為迅速,2018年揚州市旅游實現總收入917.9億元,同比增長15.2%,旅游增加值占比達到7.8%。教育培訓產業持續推進,揚州市推進職教、社教發展,目前已建成5個省級職業學校現代化實訓基地和5個省級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民營培訓機構快速發展,品牌效應不斷增強。城鄉養老服務供給能力穩步提升,目前正在建設城區“10分鐘養老服務圈”,不斷推進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
二、調研中發現的亮點
調研發現,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由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新業態消費支出增加,網購消費動力強勁;城鄉消費市場共同發展,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亮點突出。
(一)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由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
揚州市居民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教育培訓、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醫療康養等服務性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教育方面,民辦教育發展迅速,各類興趣班、培訓班逐步成為消費支出新的增長點;文體方面,隨著“省運會”“省園會”的舉辦,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已經迅速融入百姓的家庭生活,成為家庭消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揚州工藝坊表示,非遺文化已經成為文化旅游消費中的新亮點,非遺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豐富將會帶動文化旅游消費進一步提升;醫養方面,揚州市重點推進頤養社區建設,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康復護理等服務,構建“中心廚房+中轉配送+社區就餐”的老年助餐模式,醫養消費也成為消費的熱點之一。
(二)新業態消費支出增加,網購消費動力強勁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揚州市加大對城鄉網絡建設和電子商務的支持力度。2018年8月,揚州市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對網上銷售超過1000萬元以上,并實現正增長的企業,分別給予不同額度的獎勵。同時,網絡零售不斷壯大,居民網絡消費動力強勁。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全體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1286元,同比增長10.7%,占消費支出比重的11.3%。揚州市2018年“雙十一”實現網絡零售22.7億元,同比增長30.5%。
(三)城鄉消費市場共同發展,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從消費支出來看,揚州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較快,2019年上半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同比增長比城鎮居民高出0.2個百分點。從食品消費支出來看,2018年揚州市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比城鎮居民低0.6%,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比也逐漸較少。農村居民在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享受型消費支出潛力明顯釋放,網絡消費成為農村居民重要的消費支出,2019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長14.5%,高于城鎮居民5.4%個百分點;占消費支出比重12.6%,高于城鎮居民1.7個百分點。
三、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調研發現,當前揚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穩步增長,但增長率呈下降趨勢,消費價格不斷上漲,居民消費傾向在減弱;消費環境欠佳,消費保障有待提高;熱點領域消費供給不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無法滿足。
(一)可支配收入增長率下降、消費價格上漲,消費傾向減弱
揚州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開始下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從2017年后開始下降,由9.6%下降到2018年的8.9%,2019年上半年下降到8.6%。消費價格持續上漲,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18年同期上漲2.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5%,非食品價格上漲2.1%;服務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3.1%。2019年上半年,構成CPI的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與2018年同期相比“七漲一降”,漲幅由高到低依次是:衣著上漲6.1%、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5.0%、食品煙酒上漲4.0%、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5%、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2.4%、居住上漲1.0%、醫療保健上漲0.4%、交通和通信下降1.4%。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的下降,消費價格的上漲,必然會影響到居民的消費傾向,抑制居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從居民消費傾向來看,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全體居民消費傾向為60.2%,其中,城鎮居民消費傾向為61.1%,農村居民消費傾向為62.5%。與江蘇省全省相比,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全體居民消費傾向與全省基本一致。從五年的數據來看,雖然揚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人均消費支出不斷提升,但居民消費傾向逐年減弱。
(二)消費環境欠佳、成本壓力增大,消費保障需要提高
道路交通擁堵、停車基礎設施短缺,教育、養老、衛生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文化體育、旅游業相關配套設施仍然不夠健全,制約了消費的進一步提升。揚州市商務局表示,老城區商圈交通擁堵、停車困難,人流量下降,是傳統消費品市場增速明顯放緩的原因之一。商貿業成本壓力增大,2018年揚州市規模以上法人企業實現零售額437.58億元,同比增長4.7%,但房租、員工工資等成本增加5%—10%。
與此同時,隨著以文化體育、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為主的發展型、高品質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揚州市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夠、職業道德不高、服務內容單一等服務質量相對較低等問題凸顯,質量和標準體系仍滯后于消費提質擴容需要,信用體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還未能有效發揮作用。
(三)熱點領域消費供給不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無法滿足
消費結構趨優的同時,生存型消費所占比重依然較大,發展與享受型消費仍然不足。2019年上半年,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等生存型消費達到居民人均消費總支出61.8%。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的消費支出僅占揚州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的5.7%、7.1%和11.0%。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來看,2017年揚州市體育健身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僅占0.13%,教育培訓僅占1.13%,醫療衛生僅占1.08%,居民服務業僅占0.65%。
教育培訓、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醫療康養等熱點領域的消費服務業還不能有效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無法進一步激發居民的消費潛力。大成教育表示,家長不再滿足于校外學科的培訓和輔導,更加趨向于體驗個性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教育培養,需增強這方面的供給。揚州市文旅局表示,目前“游”的項目單一,“購”的產品雷同嚴重,“娛”的項目匱乏,文旅項目對居民消費潛力釋放仍需進一步提高。2018年揚州市65歲以上老人占17%,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但養老機構設施、服務質量、護理人員專業水平遠遠滯后。揚州市民政局表示,目前揚州市老年產品品類不豐富、品質不夠好,嚴重制約了老年人對老年產品的消費。曜陽國際老年公寓表示,餐飲、家政、基礎護理等服務,已經無法滿足老年人所需要的長期照護、醫療保健等養老需求。
四、政策建議
根據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課題組建議揚州市下一步要在“增、強、補、促、抓、重、優”七個字上用力,即:增收入,持續提高消費能力;強保障,穩定居民消費預期;補短板,不斷增加有效供給;促重點,滿足居民的消費升級需求;抓龍頭,做強消費性服務業市場,重業態,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優環境,促進居民安全放心消費。
(一)增收入,持續提高消費能力
收入增長是拉動消費的基礎,是決定居民消費能力的根本因素。要進一步推進落實創業創新政策,繼續開展“創響揚州”系列活動,吸引更多的高學歷人才來揚州就業創業;繼續推進創業培訓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的“四進”活動,讓更多的居民能創業,創好業。要進一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農業內部挖潛增收、拓展非農增收渠道,增強農村居民愿消費、敢消費的底氣。要進一步推進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拓展金融產品投資渠道,規范發展實業投資和租賃服務,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高消費能力。
(二)強保障,增強居民消費傾向
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穩定居民消費預期,增強居民消費傾向的重要保障。揚州市要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公共教育、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體居民。重點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困難群體、外來務工就業群體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教育等政策的落實,構筑社會保障完全網,讓其生活無后顧之憂,能夠更好的增強消費傾向,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三)補短板,不斷增加有效供給
揚州市要補齊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短板,促進同質化、低端化、單一化的行業向創新化、中高端化、差異化的行業轉型。針對目前消費性服務業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質量相對較低的問題,加強財政對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力度,優化體育健身、醫療康養、教育培訓的設施設備投入。加強從業人員教育培訓,提高其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不斷增加居民所需要的有效消費供給。
(四)促重點,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
揚州市要圍繞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務消費升級方向,積極培育重點領域消費細分市場,保證基本消費經濟、實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費市場;要持續提升旅游業優化升級,加強旅游業對揚州市其他消費性服務業的帶動作用;重點加強教育培訓、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醫療康養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讓其逐步成長為揚州市的支柱產業,不斷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升級的多層次多樣性消費需求。
(五)抓龍頭,做強消費性服務業市場
揚州市要注重對消費性服務龍頭企業的培育,通過運用服務業引導資金,加大對高研發項目的投入、實施市級以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連鎖化發展達到一定規模的服務業企業給予獎勵,推動這些企業發展動力轉向創新驅動,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通過龍頭企業引領,輻射上下游企業,進而提升整個消費性服務業的市場容量,做強消費性服務業市場。
(六)重業態,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隨著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揚州市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數字經濟、體驗經濟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要在提高服務業信息化、精細化上下功夫。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消費性服務業,發展壯大新興消費性服務業,不斷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創新文章,用更少、更綠色的投入實現更高、可持續的產出,在提升發展效率的同時,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七)優環境,促進居民安全放心消費
揚州市要通過構筑科學規范的權力監督制約體系,加強監管部門之間的協作與統一,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創新監管方法,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監管。加快建立健全高層次、廣覆蓋、強約束的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建立產品和服務消費后評價體系,強化消費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健全消費者維權機制,提高消費者主體意識和維權能力,不斷優化消費環境,促進居民安全放心消費。
注:
①6家政府部門:揚州市發改委、揚州市商務局、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揚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揚州市教育局、揚州市民政局;8家企業:揚州市俊和大地幼兒園、揚州市大成教育培訓中心、揚州市曜陽國際老年公寓、揚州市朗森特科技有限公司、揚州市瑞和護理院、揚州市工藝坊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揚州市潤德菲爾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夕陽婉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體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