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作為全省港口改革的實施主體,山東省港口集團將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目標,大力推動全省港口向集約化、協同化轉變,實現全省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
山東作為海洋大省,港口建設一直是重要優勢之一。為了更好地促進港口事業發展,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青島成立。以此為標志,山東省港口結束“戰國時代”,7個沿海港口進入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在山東加快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當下,整合與一體化發展的沿海港口,將成為山東“向海圖強”的有力支點。
整合港口資源
港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山東經濟總量大、各地市相對均衡,這種經濟生態也投射到當地港口業——山東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但境內30個沿海縣(市、區)卻遍布26個大大小小的港口,幾乎是一縣一港。由于港口數量眾多,港口間“重復建設、無序競爭、供求失衡”的局面,長期困擾山東。近年來,山東制定出港口整合的
路線圖,先行展開了一系列的港口重組。2018年3月,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開始整合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掛牌成立。2019年7月9日,青島港與威海港宣告合并,后者的所有股權劃轉給了青島港集團。至此,山東只剩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和渤海灣港四大港口。
2019年8月6日,醞釀多時的山東港口大整合終于迎來了最終的一步。是日,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青島正式掛牌成立,從此盤踞在山東沿海的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和渤海灣港四大港口整合為一。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江成表示,整合沿海港口資源、推進一體化發展,是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提出的更加注重經略海洋、推進海洋強省建設重要指示要求的具體舉措,是優化配置港口資源、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戰略選擇,是從根本上解決山東省港口建設管理分散問題、實現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
新組建的山東省港口集團是山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國有企業集團,被定位為統籌全省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投融資和市場運營主體。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山東省港口集團于2019年8月2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為100億元。該集團股東共有四方,分別是山東高速集團持股30%,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持股30%,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分別持股20%。
山東省港口集團直接歸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管理,由山東省國資委履行監管職責,各市和各大企業只享有股權分紅權,不參與港口管理,厘清了省港口集團與有關各方所有權和經營權關系,明晰了政府監管職責,便于集中統一領導和經營主體的高效決策,有利于集團上下融為一體,形成競爭優勢。
港口規劃“一盤棋”
作為全省港口改革的實施主體,山東省港口集團將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目標,大力推動全省港口向集約化、協同化轉變,實現全省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表示,“我們要統一優化配置岸線資源,明確省內各港口特色化、差異化、規模化發展方向,杜絕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徹底解決好你有我也有、各‘諸侯港各自為戰的問題?!?/p>
港口整合帶來的“立竿見影”,還在于全省港口一盤棋的資源整合上。以2018年港口吞吐量數據來看,山東的沿海港口年吞吐量超過15億噸,位列全國第二,年吞吐量4億噸以上港口數量達到了3個,位居全國第一,分別是青島港、日照港和煙臺港。這一方面顯示了山東的實力,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一個省的空間內分布著3個“各自為政”的4億噸級港口,競爭是何其慘烈。
港口整合之后,大家都是一家人、算的都是一本賬,壓低價格、重復建設的內耗沒有了,山東港口從競爭對手變成了港口群的合作者,“各自為政”變成了“整合、融合、耦合”。這種資源整合的效果確實是立竿見影,2019年,山東省港口集團7個港口聯手,連續開通了12條航線。初步形成了“以青島港為樞紐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圍繞各自區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線布局”的干支線網絡配套發展格局。這就在航運貨物中轉上,形成了省內各港口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的集疏運體系,盤活了東北亞航運體系中渤海、黃海區域的微循環線網。資源統籌、科學調配下,許多原本就適合從青島港中轉的貨物不再因為其它因素“流失”。在2019年底青島港慶祝年吞吐量突破6億噸的儀式上,發布了一個很受關注的數據——2019年,青島港集裝箱國際中轉吞吐量,比2018年增長了50%。而中轉貨物,對于樞紐港的打造至關重要。
作為中國北方第一大貿易港,青島港的航線數量達到了173條,全球前20大船公司均在青島港開通了航線。然而,這一數據與韓國釜山港相比,還是有所差距:釜山港的國際航線達到300多條,這就導致許多中國港口、日本港口的貨物,都要去釜山港進行轉運、拼箱,釜山港由此成為當前東北亞的航運樞紐。30%的美國貨物、30%的中國貨物都會經過釜山港中轉。
中轉集中在釜山,就導致物流、資金流、人才流以及相關配套服務不可避免地向釜山集中,金融、法律、保險、貿易、總部經濟等產業鏈條慢慢就依托航運發展起來了。相較于吞吐量,航運中心更側重于綜合服務能力、影響力。而山東港口整合之后,整個山東半島3345公里的海岸線,都可以成為青島港的碼頭“延伸線”,在東北亞航運樞紐的競爭中,參賽者不再是青島港,而是山東港口群。
青島港吞吐量的上漲、國際中轉集裝箱的上漲,其實只是港口整合帶來的初步成果。在業務量的基礎上,整合山東各大港口的軟硬件優勢,在碼頭運營、航運服務、港口金融、國際海事等綜合服務能力上再能形成合力的話,才能真正帶來山東港口群在全球航運話語權的提升,才能真正實現從大到強的升華。而作為山東港口群的龍頭,青島港也能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戰勝”釜山港,成為東北亞航運樞紐,青島的航運、貿易、金融,也能在這個過程中迎來飛躍式的發展。
“智慧港口”看山東
青島港跨越6億噸的年吞吐量門檻,是青島港百年歷程中拿下的又一個新成就。比數據更值得欣慰的,是6億噸的拉動力量,沒有來自低價搶貨,而是來自“一帶一路”的雙向開放,來自山東港口整合的資源盤活。在這個6億噸的數據中,還能看到率先采用5G技術的“無人碼頭”、客流量增長45%的郵輪母港等新動能的身影。
當下,5G時代來臨成為各行業轉型升級的新風口。就在5G商用剛剛開始之時,由青島港全球首創的“5G+自動化”技術已實現碼頭全覆蓋,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早在2019年年初,青島港就完成基于5G連接的自動岸橋吊車控制操作,實現通過無線網絡抓取和運輸集裝箱,成為全球首例在實際生產環境下的5G遠程吊車操作。二期工程,青島港又與華為、聯通等公司聯手創新攻關,探索應用5G技術低時延、高帶寬、高可靠、大容量等特性,結合基于5G虛擬園區網的港口專網方案、端到端應用組件,為解決好港口自動化設備通信問題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相對于光纖和傳統的通信方式,5G的靈活性、建設成本、維護成本和可擴展性更有優勢。比如此前碼頭設備依靠光纜通信的運行區域需要開挖土坑,而運用5G網絡則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此外接入設備的數量也不受限制。無形之中,為碼頭后續設備的擴展和可靠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鄙綎|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李永翠介紹。
如今,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上已成功實現在5G網絡下的岸橋、軌道吊自動控制操作、抓取和運輸集裝箱及高清視頻大數據回傳等場景的應用。而青島港在智慧港口5G應用方面的突破,無疑為其他港口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之路提供了示范與引領,充分展示了山東港口多年厚積薄發的雄厚科技實力。
面向未來,山東港口在全自動化碼頭和“智慧綠色港口”領域,將積極致力于在氫能推廣、人工智能、5G運用、大數據、云平臺、自動化控制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持續開發應用新的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使碼頭的生產裝備更加自動化、生產管理系統更加智能化,加速科技與業務的全面深度融合,吸引物流、商流、信息流、貨流、人流等航運要素集聚,為全球“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發展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山東省港口集團青島港提供)
編輯/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