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娜娜
【摘 要】目的:觀察開郁降逆湯加減治療肝胃郁熱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肝胃郁熱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予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治療組予開郁降逆湯加減治療,療程8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主要單項癥狀、胃鏡下炎癥、Hamilton 焦慮自評量表(HAMA)、Hamilton 抑郁他評量表(HAMD)等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治療前后在主要單項癥狀積分及總積分、內鏡下評分、HAMA總分及HAMD總分等方面,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主要單項癥狀中除反食一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開郁降逆湯加減能明顯改善肝胃郁熱型GERD患者主要單項癥狀、修復黏膜損傷及緩解焦慮、抑郁癥狀,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熱;開郁降逆湯
【中圖分類號】R289.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090-01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關癥狀和(或)并發癥的一種疾病[1],主要表現為反酸、燒心、胸痛、上腹痛、胃脹、噯氣、惡心等,另可引起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慢性喉炎、牙侵蝕癥等食管外癥狀[2]。西醫主要以抑酸、促進胃動力、護胃等對癥治療為主,但停藥后會導致病情反復[3],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本研究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選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脾胃病科門診及住院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6.6±13.5)歲,病程6個月至10年,平均病程(4.0±3.5)年;治療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7.4±11.0)歲,病程6個月至10年,平均病程(4.3±3.9)年。兩組治療前在性別、年齡、病程、主要單項癥狀積分及總積分、內鏡下評分、HAMA總分及HAMD總分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及辨證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療共識意見(2017)》[6],具體如下:主癥:①燒心;②反酸;次癥:①胸骨后灼痛;②胃脘灼痛;③脘腹脹滿;④噯氣或反食;⑤易怒;⑥易饑;舌脈:①舌紅,苔黃;②脈弦。以上主癥2項,加次癥2項,參考舌脈,即可診斷證候。
1.3 治療方案
1.3.1 對照組 依據《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2014 年),予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商品名稱:衛可安,規格:40 mg/粒,國藥準字H20060998,生產單位:大連美羅大藥廠)口服,40 mg/次,2次/d,早晚飯前服用;多潘立酮片(商品名稱:嗎丁啉,規格:10 mg/片,國藥準字H10910003,生產單位: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10 mg/次,3次/d,飯前服用。
1.3.2 治療組 以開郁降逆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具體方藥如下:太子參20g,白術10g,茯苓15g,海螵蛸30g,浙貝母15g,枳殼10g,大腹皮20g,沉香3g(后下),代赭石20g(先煎),梔子15g,黃連8g,吳茱萸3g,炙甘草6g,生姜3片。臨證加減:反酸、燒心較重者,加用瓦楞子20g;噯氣較重者,加用紫蘇梗15g,旋覆花20g;胸悶胸痛較重者,加用丹參15g,瓜蔞皮20g;濕熱較重者,加用石菖蒲20g,蒲公英20g;失眠較重者,加用素馨花20g,合歡皮30g。所有中藥材均由我院中藥房統一提供,日1劑,水煎服至150mL,早晚分次溫服。兩組均連續治療8周。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單項癥狀積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在主要單項癥狀積分及總積分方面,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在主要單項癥狀中反食一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內鏡下評分、HAMA總分、HAMD總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在內鏡下評分、HAMA總分及HAMD總分等方面,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組間在內鏡下評分、HAMA總分及HAMD總分等方面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GERD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關癥狀和(或)并發癥的一種疾病[2],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爛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西醫認為本病當屬消化系統動力障礙相關疾病,易與胃腸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癥狀重疊,其發病與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常予抑酸藥聯合促胃動力藥治療,必要時聯合使用抗焦慮、抑郁藥物治療,但長期抑酸治療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癥狀重疊時無明確的綜合治療手段,抑酸停藥后往往導致病情反復[3]。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在主要單項癥狀積分及總積分、內鏡下評分、HAMA總分及HAMD總分等方面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治療方法對肝胃郁熱型GERD患者均具有相對肯定的療效,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主要單項癥狀、修復黏膜損傷及緩解焦慮、抑郁癥狀等;然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結果顯示,除在主要單項癥狀中反食一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各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反食癥狀療效相當,但開郁降逆湯相較于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更能夠明顯改善肝胃郁熱型GERD患者其他主要單項癥狀、修復黏膜損傷及緩解焦慮、抑郁癥狀。
綜上,開郁降逆湯加減能明顯改善肝胃郁熱型GERD患者主要單項癥狀、修復黏膜損傷及緩解焦慮、抑郁癥狀,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洪海都,黃超原,鐘卓泰,等.劉鳳斌開郁降逆方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經驗介紹[J].環球中醫藥,2016,9(6):766-767.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14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15,20(3):155-168.
[3]楊旭,潘飛辰,李平,等.沈洪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臨證經驗[J].河北中醫,2015,37(5):6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