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
早在2016年8月,重慶市就成為“兩高”在全國18個城市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的城市之一。
從試點到正式推行,重慶市檢察機關積極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積累了大量的司法實踐和制度探索經驗。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21656件,占全部案件總數的84.28%,位居全國前列。
“認罪認罰從寬+速裁”提高司法效率
“我為自己曾經的行為感到后悔,我自愿認罪認罰,不上訴。”法庭上,被告人吳某正在進行最后陳述。作為該案的承辦檢察官,重慶市奉節縣檢察院檢察六部檢察官蔡仁秀回憶起辦案過程,再一次感受到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帶來的新變化。
2019年7月5日,吳某與弟弟因土地使用權問題發生口角,進而上升為肢體沖突。吳某將弟弟一把推倒,并持續毆打,造成弟弟胸部、腰部等部位受傷,鑒定為輕傷二級。9月4日,公安機關以吳某涉嫌故意傷害罪移送奉節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在首次訊問時,蔡仁秀就向吳某講解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我對自己當時的行為感到很后悔,畢竟受傷的是弟弟,事后我一直委托家人賠償,希望能得到原諒。”案發后吳某非常后悔,對罪名和犯罪事實沒有任何異議,并積極彌補過錯。
鑒于吳某在審查起訴環節自愿認罪認罰,主動賠償,彌補被害人損失,且具有自首、坦白等情節,蔡仁秀提出了有期徒刑七個月的確定刑建議。吳某也在值班律師的見證下,簽下認罪認罰具結書。
9月21日,奉節縣檢察院向縣法院提起公訴。10月15日,法院經審理采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依法判處吳某有期徒刑七個月。
“辦案周期的縮短,并不意味著可以敷衍了事,相反,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用于司法實踐,對檢察機關辦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蔡仁秀說,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一頭指著公正,一頭擔著效率,有利于恢復被犯罪破壞的社會關系。
九龍坡區是重慶傳統的城鄉結合部,歷來刑事案件高發,檢察官的辦案量是重慶市平均水平的數倍。
在九龍坡區檢察院檢察官張永辦理過的多起涉毒案中,他對羅某林販毒案印象很深。張永訊問羅某林時,告知其在認罪認罰前提下的量刑建議:“正常刑期是有期徒刑十三個月,從寬處理可以減輕到十一個月,并且可以程序簡化。”
在值班律師見證下,羅某林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最終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
“除縮短辦案時間外,認罪認罰案件集中開庭、逐案審理的辦理模式,有效節省了訴訟參與方的精力,也大大節約了司法成本和資源。現在一人出庭,近20起案件一上午就能審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張永說。
正確把握認罪認罰從寬量刑建議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告人獲得多少優待,首先取決于檢察機關如何提出量刑建議,其次取決于法院是否采納量刑建議。
九龍坡區檢察院檢察官鄭虹回憶,試點剛開始時,曾一度出現減刑幅度較大的量刑建議。
“幅度過大就沒有意義了,法院基本不會采納,和你沒提量刑建議效果一樣。”最高檢后來要求各地量刑建議要精準化,鄭虹解釋,精準量刑是為了讓被告人對于自己認的“罰”是什么有準確的心理預期,從而產生激勵。
“量刑建議越具體,犯罪嫌疑人對結果的預期越明確,達成認罪認罰具結的可能性就越大,對判決的接受度也就越高。”最高檢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精準量刑建議意味著控辯雙方圍繞量刑問題,展開實質性的平等溝通與協商,最終形成了控辯合意,可以防止事后因量刑問題引發上訴、抗訴以及程序回轉等問題。
重慶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建超表示,重慶市檢察機關抓住控辯協商、精準量刑建議、權利保障等關鍵節點,加強工作規范和辦案指導,促進制度落實落地落細:一是明確界定“認罪”“認罰”認定標準,嚴格規范訊詢問、認罪具結程序,只認輕罪不認重罪、只認部分犯罪事實的,全案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檢察官提出的從寬處罰建議,除有立功、家庭經濟困難等新的事實情節,經查證屬實可予調整以外,量刑輕重視悔罪態度和表現予以區別。二是刑事訴訟法確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來,即要求法定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全部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去年8月全國刑檢會后,進一步要求對全部案件一般應當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三是提升“智慧刑檢”輔助辦案效能,對危險駕駛等25個常見犯罪的生效判決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分類梳理出量刑要素,納入量刑輔助系統,構建量刑建議大數據平臺。
記者了解到,試點以來,重慶市檢察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比例逐年上升,2019年1月至9月,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案件17664件21877人,案件適用率84.7%,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占比71%。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的案件,98.11%的被告人認罪服法。
重慶出臺全國首個監督規定
2019年12月10日,重慶市檢察院出臺《重慶市檢察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監督規定》(以下簡稱《監督規定》),這是全國首個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監督規定,也成為全國首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全面監督檢察人員辦案的制度性措施。
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坦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利于實現公正與效率的平衡,但同時檢察官手中權力更大,被腐蝕、圍獵的風險也顯著增加。
為規范檢察權行使,正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確保檢察人員依法公正辦理認罪認罰案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重慶市檢察院出臺了《監督規定》。
“無論是怠于行使還是不當行使監督權,都將承擔相應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還將追究司法責任。”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重慶市檢察院出臺的檢察官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權力清單,檢察官可以決定危險駕駛、交通肇事、故意傷害致人輕傷、輕微侵財犯罪四類案件的微罪不起訴,再加上實行捕訴一體辦案機制,檢察官的實際權力較大。
基于此,此次出臺的《監督規定》對這些領域“重點盯防”,規定將犯罪嫌疑人認罪是否自愿、真實,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是否自愿,是否有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等6大方面的內容納入重點監督,防止“假認罪真從寬”,從寬處理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等情況發生。
“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在司法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創新舉措,重慶檢察機關將持續探索。
這種“羊毛”能薅嗎?
借書超時大概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會遇到的一件事,往往是因為借書以后忘記還書時間。不過,有些人借書超時是有意而為之。
近日,一位曾就讀于上戲的網友發帖稱,“當年做大學生的時候,但凡發現學校圖書館里有愛慕的古書,就統統借來不還,直接按圖書館的規定賠償。”
對于這種行為,他表示自己不覺得愧疚,并說,“我就這樣按10元一本的價格,把學校圖書館里的多套古書,賠回了自己的書房。”
有律師評論說,這種行為不觸犯法律,圖書館自己存在監管漏洞。
但是對這種行為,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