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民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通過在中國知網以及其他數據庫中廣泛查閱有關社會學、體育社會學、社會流動等方面的著作、學術和學位論文,了解相關理論方法。
1.2.1 問卷編制
為了解新疆優秀運動員的社會流動情況,向有關運動員發放問卷。在問卷設計后,對實際情況考察和訪談有關專家之后,進行了修改。運動員樣本來自于新疆體育局的注冊運動員,多數參加過國內比賽或國際比賽,運動水平在二級以上。問卷通過退役運動員的前教練進行發放。問卷發放與收集于2019年。問卷內容主要涉及運動員的人口學數據,以及影響退役運動員教育和職業轉換的因素,如退役的去向、運動員上大學的原因,運動員就業的影響因素等。
1.2.2 調查抽樣方法
本研究以新疆一級水平以上的運動員為樣本,采取隨機抽樣方法,發放問卷260份,回收242份,其中有效問卷212份。
運用SPSS和STATA統計軟件對問卷進行錄入,采用描述性統計和logistic回歸方法對問卷進行處理。
根據以上社會流動理論,本研究選取了新疆地區17個項目的223名退役運動員作為樣本進行研究。問卷通過運動員前教練發放,問卷發放與回收于2019年。有效樣本數量為211個,樣本有效率為95%。退役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24.70歲,其中女性退役運動員占55%,運動員開始接受專業訓練的平均年齡為8.8歲,72.20%的運動員在10歲以下開始接受專業訓練。退役運動員曾從事運動項目包含籃球,足球,摔跤,沙灘排球,排球等。樣本運動員平均退役年齡為20.45歲,多數運動員(86.03%)集中于17-23歲退役。48.37%的運動員退役后選擇上大學,33.47%的運動員退役后選擇了找工作,剩余17.65%的運動員待業。
退役運動員的家庭地位主要采用父親職業和父親受教育程度指標衡量。
從數據結果來看,父親階層地位處于中下層以下的僅占25.60%(從技師職業開始,得分小于60分),父代職業地位高于運動員職業(64.07分)的占58.94%,樣本運動員的父代階層地位主要處于中層及以上。從退役運動員父親的受教育水平來看,46.27%具有大學或大專學歷,11.44%具有研究生學歷,體現出較高的受教育水平。(見表2)

表1 退役運動員父親職業分布

表2 退役運動員父代受教育水平
對退役運動員是否選擇繼續深造進行了logistic回歸。由于一些運動項目具有較少的觀測對象,將退役運動員從事體育項目分為三類:籃球(63)、足球(44)和其他(104)。在logistic回歸中,逐步納入退役運動員性別、退役年齡、父親職業地位以及從事運動項目等獨立變量,模型所得結果如表3.4所示。

表3 退役運動員教育成就回歸模型
模型似然值-105.47, 似然比卡方16.82,具有統計顯著性。獨立變量中父親職業地位、運動員性別均不具有統計顯著性,而運動員的退役年齡具有統計顯著性。退役年齡每晚一歲,運動員的退役不選擇上大學而選擇工作或待業的優勢比為1.31(OR=1.31, CI 1.13-1.52)。可見,父親職業地位、運動員性別不具有顯著影響,原因可能在于政府對優秀退役運動員提供安置政策。為進一步考察運動員教育水平和父代階層地位之間的關系,建立了父代與子代的流動表。可以說,父親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子代具有較大可能性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但由于樣本中退役運動員大部分仍在大學就讀,因此獲得研究生學歷的情況與父代存在不對稱。

表4 父代與子代教育程度二維列聯表
對于退役后上大學的影響因素,56%的運動員認為父母在自己上大學中十分重要(或重要),相比于父母的幫助,64%的運動員將教練或朋友對自己上大學的幫助描述為“一般”,59%的運動員將自身能力描述為“一般”。可見,父母在退役運動員上大學的過程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地位對優秀運動員退役后是否能上大學作用并不明顯,但對退役運動員是否去上大學有一定作用,家庭地位較高的運動員退役后更有可能選擇上大學。
通過對運動員的階層地位分析可以看出,運動員職業的社會階層地位處于中上水平。退役后就業的44名運動員中,20.41%職業為個體戶,18.37%職業為中小學教師,其余職業較為分散。根據2009年職業聲望排名,運動員職業排34名,個體戶排55名,中小學教師32名。從數據來看,42.86%的運動員退役后得到的工作職業聲望排名高于運動員職業,其中18.37%是中小學教師,與運動員的職業聲望處于相近水平。24.49%的高水平運動員退役后出現明顯的向上流動。根據北京市2009年職業聲望排名將運動員退役職業進行ordered logistic回歸,結果如下:

表5 運動員職業回歸模型
在所得模型中,是否具有大學學歷、性別、退役年齡均不顯著,這可能由于退役后選擇直接工作的運動員較少,較少的樣本量對模型有所影響。從退役運動員的收入情況來看,90.73%的運動員收入低于3999,58.54%的運動員收入在2000-3999之間。從運動員現職分布來看,20.41%的運動員是個體戶,18.37%職業為中小學教師,42.86%的運動員退役后得到的工作職業聲望排名高于運動員職業,但這其中18.37%的職業是中小學教師,與運動員職業聲望處于相近水平。在退役找工作的影響因素方面,67.95%的退役運動員認為個人運動成績的作用“一般”,65.08%的運動員認為父母的幫助“很大”,79.66%的運動員認為教練或朋友的幫助“很大”,78.69%的運動員將滿足“工作單位需要”描述為“一般”。可見對于退役運動員的再就業,父母、教練、朋友的幫助至關重要,而運動能力則成為其次。
本次所調查的223名高水平運動員退役后的就業情況(包括深造學習)顯示,僅有8%的運動員處于待業或無業狀態,其余92%的運動員都獲得了就業崗位或進入高校進行深造,整體就業情況顯示較為良好,且仍然以政策安置為主,自主就業的比例較低。
本次調查的高水平運動員中父親文化在大學/大專及以上的占57.71%,父親職業地位處于社會中層及以上的(根據2009年北京職業聲望排名)占74.40%,不同性別間沒有顯著差異。但從父代階層地位對運動員就業或接受高等教育的影響來看,模型擬合結果顯示均不顯著。因此,父親的教育水平和所從事的職業,對高水平運動員職業地位影響較小,但對運動員退役后選擇直接就業或是上大學可能有所影響,父親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運動員更有可能退役后選擇去高校就讀。
從本次所調查的高水平運動員退役選擇來看,68.37%的運動員選擇退役后進入高校學習,模型擬合結果顯示,是否選擇深造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于運動員的退役年齡。樣本中運動員平均退役年齡為20.45歲,就業去向調查結果顯示,運動員退役年齡每晚一歲,退役后不選擇上大學而選擇工作或待業的優勢比為1.31(OR=1.31, CI 1.13-1.52),因此,可以認為運動員退役年齡與其選擇進入高校學習的可能性成反相關。
在本研究中,42.86%的高水平運動員退役后所從事工作的職業聲望排名高于之前他們所從事的運動員職業,其中18.37%所從事職業為中小學教師,與運動員職業聲望水平相近,僅有24.49%的運動員得到了明顯的向上流動,例如從事企業管理層、公務員、大學教師等職業。在已工作的退役運動員對工作的滿意度評價中,僅有26%的運動員對退役后所從事的工作表示滿意,這也與上文中向上流動的數據比(24.49%)較為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