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合敏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他對讀書問題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指出:“一個革命干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與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也才有學好的希望。沒有這個基礎,就是說不識字,不能看,不能寫,其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限于直接見聞的范圍,這樣的人,雖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雖然也能學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學得好也是不可能的?!庇绕涫乔嗌倌?,處在“修學儲能”的階段,更應當認真讀書學習,掌握真才實學。否則,“少年學問寡成,壯歲事功難立”。因此,毛澤東十分重視對子女的讀書教育。
毛澤東在給子女的信中勉勵他們趁年紀尚輕,專心學習,刻苦讀書,要求他們讀書的內容也十分寬泛,涉及自然科學、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地理、古典文學、歷史小說、武俠小說、筆記小說、詩歌等。他屢屢提及“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里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我的身體今年差些,自己不滿意自己;讀書也少,因為頗忙。你們情形如何?甚以為念”,“注意身體,不使生病,好好學習”,我“每天讀書、爬山。讀的是經濟學。我下決心要搞通這門學問”。

1946年,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前教李訥識字。(資料圖)
1954年7月,他致信女兒李敏、李訥,建議她們讀《古詩選本》:“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操)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媽媽那里有古詩選本,可請媽媽教你們讀?!?959年8月,他致信大兒媳劉思齊,建議她“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兒子毛岸英、毛岸青等人在蘇聯學習的時候,毛澤東曾先后兩次給他們購置并寄送書籍。1939年8月,他致信毛岸英、毛岸青:“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钡钊送锵У氖?,這批書在寄送過程中丟失了。毛澤東遂又購置了一批,并于1941年1月致信兩個兒子:“關于寄書,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給你們少年集團,聽說沒有收到,真是可惜。現再酌檢一點寄上,大批的待后?!彼€隨信附上了這批書的詳細書目及冊數:“精忠岳傳2、官場現形4、子不語正續3、三國志4、高中外國史3、高中本國史2、中國經濟地理1、大眾哲學1、中國歷史教程1、蘭花夢奇傳1、峨嵋劍俠傳4、小五義6、續小五義6、聊齋志異4、水滸4、薛剛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義2、洪秀全2、俠義江湖6?!泵珴蓶|要求子女讀書內容的廣博性,由此可見一斑。
毛澤東深知,人的學習追求固然學無止境,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因而,讀書也應當有所側重,尤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書內容更應有所選擇。
在談及自己青年時代追求新知識的經歷時,他說,自己在湖南師范學校求學的5年(1913—1918年)中,對自然科學并不特別感興趣,而只想專修社會科學。然而,進一步的學習使他深感缺乏自然科學知識也難以深入學習社會科學,從而開始努力學習自然科學,吸取自然科學的思想和方法。
1940年初,他進一步指出:“每一個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學。”特別是在校學習的青少年更要努力學好自然科學。因為只有具備堅實的自然科學知識功底,才能學好社會科學,也才能為參與社會實踐、建設新中國奠定基礎。正是基于這樣的深刻認識,毛澤東在1941年初致信毛岸英、毛岸青,告誡他們說:“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
此外,毛澤東認為鑒古可以知今,讀史可以明智。他在1939年5月曾指出:“古人講過:‘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就是說: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馬穿了衣裳一樣。什么叫‘古?‘古就是‘歷史,過去的都叫‘古,自盤古開天地,一直到如今,這個中間過程就叫‘古?!窬褪乾F在。我們單通現在是不夠的,還須通過去。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國的人要通古今,全世界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們共產黨員,要知道更多的古今。通古今就要學習,不但我們要學習,后人也要學習。”毛澤東不僅自己孜孜不倦地學習歷史典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很有造詣,而且教育子女們也要努力學習歷史。他在1941年給毛岸英、毛岸青所寄的書籍中,就有《三國志》《高中外國史》《高中本國史》《中國歷史教程》等歷史書籍。1947年9月,他在給毛岸英的信中專門提出:“你要看歷史小說,明清兩朝人寫的筆記小說?!痹谒难詡魃斫滔?,子女們都努力學習歷史。
在教育子女們刻苦讀書的同時,毛澤東十分注意為他們指出基本的學習方法。
其一,由淺入深,鍥而不舍,不斷積累。李訥1959年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后,不僅要認真學習課內必讀書籍,而且還利用課余讀一些大部頭的歷史著作,這就難免感到壓力巨大。毛澤東知悉后,于1959年12月專門致信李訥:“要讀淺近書,由淺入深,慢慢積累。大部頭書少讀一點,十年八年漸漸多讀,學問就一定可以搞通了?!?963年1月,他再次告誡李訥“讀淺,不急”。就是說,讀書學習要由淺入深,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不斷積累,才能收到厚積薄發的效果。這是做學問的最好途徑,也是做好學問的基本規律。
其二,要善于思考,而不要讀死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毛澤東歷來提倡讀書學習必須獨立思考,消化理解,而不能讀死書,死讀書,只是機械地背誦教科書。并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掌握真才實學,增強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他要求學生“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后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對于子女,他教育他們“不要急,知識需要積累,最重要的是要把書讀活,切忌讀死書,死讀書,要勤動腦,要善于思考”。當二兒媳邵華告訴他,她的《中國通史》取得了高分時,他當即要邵華解釋劉邦、項羽興衰的原因。邵華雖然回答得有條有理,但均是教科書上提到的,而沒有融入自己的見解。毛澤東借機對其指點:“這是死記硬背,算是知道了點皮毛,但還沒有很好地理解。要多讀史料,多思考,能把‘為什么都說清楚,這一課才算學好了?!?/p>
其三,重視孩子的社會實踐。1946年春,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在父子久別重逢的情形下,毛澤東首先考慮的是讓毛岸英到社會實踐中去鍛煉。他對毛岸英說:“你在蘇聯長大,在蘇聯大學讀書,讀的是洋學堂。我們中國還有個學堂,就是勞動大學。過些時候,我給你找個校長,上勞動大學去。”不久,他便給毛岸英找來了“校長”——邊區勞模吳滿有。臨行前,他教導毛岸英:“你要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要從開荒干起,一直到收獲。這樣你就會有切身感受到的艱辛,懂得勞動人民的偉大?!敝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又先后安排沒有農村勞動經歷的大女婿孔令華和女兒李訥分別到北京郊區黃土崗公社、井岡山中央辦公廳“五七干?!眳⒓觿趧渝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