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疫情;逆行者;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23-0073-03
【作者簡介】王藝容,海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海口,571126)教師,二級教師。
一、教育背景
2020年鼠年伊始,我們沒有盼到新年的歡樂,卻碰到了不請自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影響全國人民的生活、出行等,人人談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因謠言而搶購大米、面條、雙黃連口服液等事件反映了公眾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但在這場看不見硝煙且危機四伏的戰爭中,有一群“逆行者”奔赴疫區一線,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守護祖國人民安危的重大責任,為人民筑起第一道生命安全防線。他們是偉大的醫者,是鐵骨錚錚的軍人,是義無反顧堅守在一線的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當代中學生理應關注社會,自覺承擔起家庭、社會和國家賦予的重任。基于此,我設計了此節主題班會課。
二、教育目標
認知目標:對“逆行者”的精神內涵有所認知。
情感目標:探索“逆行者”精神,發現“逆行者”身上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行為目標:傳承“逆行者”精神,以實際行動為社會做貢獻。
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素材,制作PPT。
學生準備:準備A4紙和透明膠帶。
四、實施過程
(一)檢索寒假關鍵詞
1.課前,老師使用“問卷星”向大家收集了一個問題的答案:“請用一個關鍵詞描述你在這個特殊的寒假中最關注的內容。”根據大家反饋的信息,我制作成圖片,大家可以發現,在圖中出現的最高頻詞有“疫情”“肺炎”“冠狀病毒”。(PPT出示“問卷星”導出的詞頻圖)
2.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它的傳播速度讓我們感到緊張、焦慮甚至恐懼。面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敵人,我們大部分人響應組織號召穩居家中避難保平安,那么是誰讓我們最終平穩度過了這個特別的假期?(學生自由討論)是的,是一線的醫護人員、軍人、捐贈者、專家科研團隊,等等。
3.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逆行者”。有一個人告訴我們,“沒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然而,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卻在2020年1月18日坐上了去武漢的高鐵。他就是偉大的“逆行者”代表——鐘南山院士。他是呼吸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今年84歲。我們感恩和敬佩“逆行者”,因為他沖鋒在前,所以我們安全了。(PPT出示鐘南山和其他“逆行者”的照片)
【設計意圖】此環節先讓學生用關鍵詞的形式回顧自己在這個寒假里所關注的內容,然后通過圖片、典型案例激發學生對“逆行者”的敬畏之情,以導入班會主題,為后面的環節做鋪墊。
(二)感受看見的力量
1.觀看《抗擊疫情的“逆行者”:24小時堅守與我們同在》視頻和新聞視頻片段。
2.從剛剛的兩個視頻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未統計港、澳、臺地區的情況下,從2020年1月23日至1月29日,約有12.38萬位“逆行者”從全國各地趕赴武漢市。其中網絡關注度排在前五的職業有:醫護人員、防疫專家、物流司機、解放軍和建筑工人。
3.請同學們思考:在這些“逆行者”身上最讓我們敬佩的是什么?(學生分組討論,組內展示,小組代表總結并分享關鍵詞代表的內容。) 預設學生答案:救死扶傷、沖鋒在前、舍小家為大家、舍己救人、與病魔較量、到最危險的地方去,等等。
4.聽了你們的分享,老師也似乎感受到了這些關鍵詞帶給我們的感動和力量。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明知病毒如此可怕,這些“逆行者”們依舊堅持在戰“疫”一線,與病毒搏斗,他們可謂是“逆光英雄”,他們身上的這種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可稱作“逆行者精神”。
5.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學角度更好地理解“逆行者精神”的內涵。社會心理學家羅克奇將價值觀按照層次和先后順序分為工具性價值觀和終極性價值觀:工具性價值觀是指達到理想化終極狀態所采用的行為方式或手段,如專業能力、勤奮向上的品質等;終極性價值觀是我們希望終其一生實現的目標,如國家的安全、幸福、社會尊重等。今天的“逆行者”們不僅有專業的知識和敢于擔當的品格,心中更是樹立了更高層次的終極性價值理念,所以他們敢于沖鋒在前,成為全民族的希望。作為中學生,我們在樹立自己的工具性價值觀時,還要樹立更高的終極性理想信念,點燃祖國的希望之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直觀了解疫情中的“逆行者”們的奮戰狀態,感受“逆行者”背后強大的精神力量。而從社會心理學角度探討“逆行者精神”的內涵,目的是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逆行者”們身上的責任擔當與使命感,促使學生樹立更高的理想信念。
(三)追尋逆風的勇氣
1.同學們,我們要想繼承這種精神,那么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你會在什么情況下逆風而行?請將你的答案填寫在另一個三角形中。(學生分組討論并展示。預設學生答案:我以后要當軍人,在祖國需要我時挺身而出;我想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減輕人們的痛苦;我會選擇當消防員,讓人們免遭火災……)
2.同學們,不是人人都應成為濟世救人的醫者,你們應根據自己的價值需要在千萬條道路中選擇前行的方向,無論你將來選擇什么專業,進入什么樣的行業和崗位,當社會需要你時,當使命號召你時,你能在你堅守的領域里為他人逆風而行,盡到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擔當,你就是這個社會的一名逆風好青年。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逆行者精神”,明白這個選擇是多元化的,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不同的人身上體現的責任擔當的形式不同,充分肯定學生當下或未來選擇的努力方向都是有意義的。
3.我們還要思考自己目前擁有哪些逆行的資源/勇氣?請將你想到的內容依次填寫在三角形中。(學生獨立完成后分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4.老師總結一下同學們回答的內容:一是我們的專業知識,它能為個人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價值,如專業的醫者在這次疫情防衛戰中為我們提供最基本的生命保障;二是我們身上所具備的優良品質和人生格局,如愛心、耐心、關懷和溫暖等;三是我們有在學習中鍛煉的直面挑戰的吃苦品質;四是我們有合作大局觀,如這次疫情期間,我們都選擇在家中上網課,專心履行學生的職責,做自己能做的事既是配合前線戰“疫”,更是履行了社會責任。
5.現在,請同學們將A4紙中的3個三角形裁下來,擺成如PPT(見圖1)所示,用透明膠帶固定住。你們認為它像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是的,像風車。風車最早叫“八卦風輪”,在中國民間傳統文化中代表著喜慶和吉祥,具有驅魔鎮宅降妖之功。逆風而行的風車會旋轉,它會將所有的能量轉化為你前行的動力和勇氣。現在,你們每個人手中都有自己的風車,將來面對個人和家國苦難與挫折時,要勇敢逆流而上,成為一個具備強大能力的逆行者。老師希望大家在未來每一天都能夠努力學習,為自己手中的風車增加動力,當有一天國家需要你時,你把它拿出,承擔起作為優秀公民的社會責任。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尋找自己逆行的資源/勇氣,將傳承“逆行者精神”落到實處。
(四)致敬最美逆行者
1.最后,請同學們寫出自己要對最美逆行者說的話,向他們致敬。(學生自由分享)
2.這堂班會課雖然結束了,但是老師希望你們在未來的生活中,都能用實際行動踐行責任與擔當,做自己的逆光小英雄,真正傳承“逆行者精神”。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強化“逆行者精神”,讓學生深刻理解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并積極付諸行動。若我們的青年學生都能如“逆行者”們一樣,具備極強的社會責任意識,那么我們的國家將永遠充滿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