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耕讀文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耕”與“讀”中實施教育,強體長智;在讀與耕中習得文化,提升修養。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鎮雙甸小學基于“耕讀傳家”為教育母本,重新建構一種新的耕讀文化。學校以道德、生存為本的育人方向、指向勞作與具身品質實踐路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耕讀課程群順應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將兒童置于真實的活動場域,為兒童搭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繽紛舞臺。讓兒童在課程中豐富認知、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兒童成長在希望的田野上。
【關鍵詞】耕讀教育;全人教育;課程群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90-0048-02
【作者簡介】劉學軍,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鎮雙甸小學(江蘇南通,226000)校長,高級教師。
耕讀文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以儒家精神作為哲學內核,且耕且讀,且讀且耕,在耕與讀中實施教育,強體長智;在讀與耕中習得文化,提升修養。耕讀文化的“耕”指農耕,它是農民獲取生活資料的源頭,維持生計的憑依;“讀”即讀書,是傳統士人立命之基、立身之本。
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鎮雙甸小學以弘揚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為己任,將耕讀文化與勞動教育目標進行充分融合,構建耕讀校本化課程群,為學生形成未來生活、生存與生產所需的品格、知識與技能奠基。
一、耕讀課程群的建構
1.耕德課程群。
耕德課程是耕讀課程的第一大分支,它包括以訪勞模、寫勞模、學勞模為內容的勞動模范課程,以春節、元宵、端午等為研究點的傳統節日課程,以實際生活為依托的日常禮儀課程,以德育滲透學科教學為目標的學科德育課程。耕德課程共同指向學生勞動觀念的培養,勞動紀律的約束,勞動情感的激發,勞動態度的歸正以及道德品質的培養。
2.耕技課程群。
耕技課程以實踐為主,側重于知識的運用、技能的操作。其中,農耕科技課程帶領學生回顧中國農耕發展的漫長歷史,感受中國近現代農耕科技的飛速發展,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開闊視野,掌握知識,充分感受到科技對于農業發展強大的助推作用。農耕文明課程包含工具演變篇、民俗傳承篇、衣食住行篇三大篇章。學生在“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畫卷里感受農耕文明的悠遠和深邃,在鍋碗瓢盆、煤爐灶炕里見證古人的勤勞和智慧,在地方特色文化中感受鄉情。
3.耕健課程群。
耕健課程包括農耕健身課程和農耕心育課程。學校通過開展種植、養殖類活動,激發學生勞作的積極性,提高體質健康水平。農耕健身課程隨勞動場景的變化、勞動內容的更換靈活設置,有趣又生動。在接觸自然、園藝耕作中,農耕心育課程讓學生放松身心、舒緩壓力、增強自信、感悟人生。
4.耕藝課程群。
詩意的勞動生活為學生打開了通往藝術的大門。教師帶領學生就地取材,將從田地中采摘的各類果殼兒、種子、花瓣、樹葉制成精美的工藝品;利用生活廢舊物,制作實用、美觀的手工作品;采用不同針法、不同絲線,繡出豐富的圖案;用針和線繩編織毛衣、中國結、串珠飾品等。學生在勞動中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創造美。
二、耕讀課程群的實施路徑
1.規劃耕讀課程實施的教材系統。
學校圍繞耕讀文化,為活動的實施提供明確的方向與目標。學校編寫了耕讀課程的校本教材:一是耕讀文化課程,主要指向于知識學習,包括農耕知識課程、農業科技課程、農耕文學課程。二是耕讀技能課程,主要指向于勞動鍛煉,包括動物養殖課程、植物種植課程、家常烹飪課程。三是耕讀活動課程,主要指向于情感態度,包括農耕運動會、金色收獲節、花藝表現賽等。
2.建立耕讀課程實施的資源系統。
一是家長資源的開發。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尤其農村的家長是耕讀教育潛在的師資力量和課程資源。
二是農村大自然資源的利用。學校耕讀課程注重體驗與實踐,把活動的場所從教室延伸到大自然,拓展了學習的空間與方式,給耕讀課程的開發帶來了無盡的靈感。
3.營造耕讀課程探究的縱橫系統。
一是縱向深入,耕讀課程的延展性激活。學校創造性地深入開展新的主題活動,在發展中采擷知識,錘煉技能,鐫刻美好,豐盈生命。如每年秋季紅薯豐收的季節,學校都要開展“薯香潤童年”活動。隨著活動的逐年開展,“薯香潤童年”系列活動漸趨深入,為學生彰顯個性、鍛煉身手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二是橫向擴展,耕讀課程的學科整合。學校結合耕讀課程與學科性質,打破學科隔膜,整合教學,將有效地提升學生認知,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在科學課中關于植物的觀察和研究記錄,因為有了“開心農場”的親身經歷,變得真實飽滿;在作文課中的景物描寫訓練以及觀察日記,因有豌豆節、蠶豆節、花生節的體驗變得精彩紛呈、嚴謹有序;在美術課上給農作物大變身,創造性火花得以點亮;在道德與法制課中參與“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活動,了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傳統美德……
耕讀課程群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將學生置身真實的活動場域,化枯燥為生動,化單調為多彩,為學生搭建屬于他們自己的繽紛舞臺,讓學生成長在希望的田野上。學生在活動中豐富了認知,在活動中培養了能力,在活動中陶冶了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