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兒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得到重視,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進行了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改革實踐,開發了系列思維工具,包括學習地圖、微距斷層、四格漫畫、經典解碼、目的地想象、萬物圖鑒等。將思維工具融入所有課程中,為兒童創意學習提供支架,引領兒童尋找、運用、創新思維工具,學會學習,形成帶得走的能力,創造美好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創意學習;思維工具;開發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90-0060-03
【作者簡介】謝英,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南京,210000)校長,高級教師。
一、緣起
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始終堅信每個兒童都是天生的創意學習者,天生具備新觀念、好奇心和問題意識,學校緊緊圍繞“篤學善創、寧靜致遠”的校訓,于2009年提出了“創意學習”這一理念,并進行了“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課程建構”行動研究。2016年,“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學校課程變革的行動研究”成功立項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課題。2017年,“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課程建構”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研究實踐中我們發現,讓兒童能夠更好地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為兒童提供學習工具的支持特別重要。學習工具有很多,我們聚焦的是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思維工具開發。
二、創意學習的界定
創意,《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有創造性的想法、構思等。創意起源于人類的創造力、技能和才華,創意來源于社會又引領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提出“創意學習”的概念,主要基于課程的變革、學習的變革,源于課程的理想、學習的理想,指向兒童的解放、兒童的發展。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兒童心智自由奔放,兒童“活化”已有的知識經驗,兒童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設計新的思路,運用新的方法,產生新的作品。這就是創意學習。
我們把創意學習理解為: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在強烈的學習動機支配下,自主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創新思維意識,運用各種有效的學習策略,不拘泥于文本,不墨守成規,理論結合實踐,大膽探索,獨辟蹊徑,用新思想、新方法挖掘新內容,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有所創新。
這種學習方式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兒童創意學習,是充滿好奇心的、童趣的、靈動的。兒童創意學習強調三個觀點:學習,是一種創造,而不是結果;學習,包括知識、信念、行動和態度的變化;學習,并不是對兒童做了什么,而是兒童自己做了什么。因此,我們努力追求讓兒童主動積極地參與創意學習,快樂享受創意學習的過程,在創意學習中獲得全面成長。
三、思維工具的內涵
思維工具是指有效影響思維活動,提高思維效能的實物及方法技能的總稱。思維工具開發,是對思維工具的尋找、選擇、改進、創造與應用,使思維圖示化、結構化、迭代化、聯結化。將思維工具融入所有課程中,當課程需要思維工具時,兒童就會和它處于一種并行狀態,可以隨時調用,以達成問題的解決、目的的實現。兒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和創造者,在學習、生活及各種活動中,他們總會改進與創造思維工具。無論是提出問題,還是研究討論、設計方案,甚至是進行成果評價,都會運用到思維工具。思維工具就如同空氣一樣,浸潤在創意學習中,改變著教育生態。
四、思維工具的樣式
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課程,以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導向,根據兒童的主體地位和發展需求,我們分別開發適合不同學科的思維工具,為兒童的創意學習提供支架。
1.學習地圖。
關注思維技能的培養與提升,設計不同學科的學習地圖,將學習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子目標,將學習進程化隱為顯,讓思維路徑、結構、方法及策略清晰可見。
“學習地圖”作為思維工具,它與單純的思維導圖有很大的區別,它強調學習的路徑、方法。以語文學科的創意項目“帶著課本去旅行”為例。首先,教師根據所學課文內容選擇參觀目的地,引導兒童按照設計的學習任務自主規劃旅行路線;其次,旅行結束后,引導兒童將游歷中的收獲與原文鏈接并進行創編呈現。每一個學習的階段都通過學習地圖的相應模塊進行指引,從而引導兒童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和創意學習生活相結合,有條理、分目標地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2.微距斷層。
微距斷層,是指聚焦學習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尋求微小之處聚焦、透視、放大,進行多角度、多領域的解讀和證實,將思維關鍵之處的過程通過視頻等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呈現,進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數學課堂上,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兒童經常會遇到類似于“把長方體的高增加3厘米,表面積會發生什么變化”這樣的問題,那么,增加的部分到底在哪兒呢?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他們通過動態的、可視化的方式,把問題借助圖形表現出來,進而發現增加的部分就是紅色部分的面積,就像一圈腰帶一樣。為此,他們創作一個個小視頻,不僅直觀形象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通過工具建立了表面積增加的模型。
3.四格漫畫。
四格漫畫,是以四個畫面分格來完成一個小故事或一個創意點子的表現形式。教師經常結合教學主題,以凝練的場景,結構化的思維,夸張式的表現,引導兒童以四格漫畫的形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引導兒童閱讀漫畫,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通過漫畫這一思維工具來記錄自己的創意學習生活,講述自己成長的故事。漫畫充滿了童心和童趣,深受兒童的喜愛。兒童品漫畫,在經典中感受心靈之力;創漫畫,在體悟中展現積極之力;評漫畫,在分享中體會悅納之力。
4.經典解碼。
經典解碼,指以名家經典作品為研究對象,通過解譯名家的思維方式和表現形式,啟發兒童創意地解讀或演繹經典作品,進而引導兒童走向自我創造。解碼不是對經典的褻瀆,而是在經典的基礎上讓兒童進行新的創造。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以欣賞東西方大師經典作品為出發點來進行實踐。每學年推出一位畫家,分年齡段引領兒童探索和了解該畫家的相關知識(所屬畫派以及所在時代的藝術文化特點),嘗試將“大師作品”與美術創意思維相結合,針對不同年段的兒童開展不同的研究,體驗多元化藝術創作形式。
5.目的地想象。
圍繞目標,跨越學科和領域的邊界,通過想象和創造,智慧地實現思維的革新和完善,以求目標的準確命中,到達目的地。
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學校開展了“DI目的地想象——創新思維訓練”國際化項目。它是針對全球創新思維大賽開設的項目,旨在通過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到達目的地,培養創新思維、團隊合作以及解決問題三項技能素養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它是由國際思維大師設定一個“目的地”,讓各國兒童通過破冰活動、即時挑戰等項目的完成,讓兒童經歷創意思維和學習的過程。在這項活動的基礎上,學校開發出“目的地想象”的思維工具,并賦予常態化的課程實施。
6.萬物圖鑒。
以具體的某一種事物為研究對象,通過專題的形式,讓兒童經歷“觀察—調查—記錄—實驗—研究—設計—制作”的小組學習過程,進行思維發散,創造實踐,以豐富多彩的“圖鑒”呈現研究成果。
在科學課堂上,教師開展了“校園植物志”課程活動。在學校創意學習和創意思維的引領下,兒童自主選取一種校園內的植物,自主設計并完成“觀”“種”“探”“繪”四個內容的學習。活動重在引導兒童從自己感興趣的常見植物出發,通過觀察、對比,從中發現真問題,提出假設,動手研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樂趣。從科學、人文和藝術的多重維度,擴展視野,逐層深入,適當挖掘延伸,完成探究式學習,最后回歸校園,完成校園植物地圖的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