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九俊
【關鍵詞】引人入勝;課堂創建;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90-0080-01
好的課堂一定是引人入勝的。《江蘇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建成引人入勝的課堂,給人智慧的學校,讓人幸福的教育”的發展目標。這是一種綱領性發展要求,也是一種適切的詩性期許。
一、引人入勝的課堂建構
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淮安實小”),是一所智慧的學校,也是一所幸福的學校。經過百年傳承,從“兒童本位”,到“幸福教育”,到近年前瞻性的建構引人入勝的課堂。“兒童本位”是一種理念,理念落地就是要讓師生,特別是學生有幸福感;“幸福教育”是一種圖景,應該具體到課程、教學、活動、環境等具體地帶,引人入勝就是指向學校最核心地帶,就是創造。
李皖怡老師在她文章中提出“重塑新理念、創建新模式、形成新關系、創設新環境”的“四新”構想,整體而結構化地勾畫出引人入勝課堂實踐樣態;創造了“四引”課堂模式:“引”入境,激發興趣,主動參與;“引”探究,啟發思考,善于發現;“引”建構,自覺認知,內化圖式;“引”創生,多維鏈接,生長新知。學生在酣暢淋漓的思維激蕩和情感體驗中,享受學習的幸福。
顧琴老師則能結合兒童學科關鍵能力的培養,基于校情和學情,創造性的建構“參與度、互動度、推進度、挑戰度、提升度”的“五度”課堂評價體系,有效推動學校課堂教學的深度變革。任海燕老師以小學語文課堂改革為例,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四引”課堂模式進行改造,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過程中,為學生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彰顯模式的學科課堂屬性。費珊琳老師積極探索,提出課堂可以嘗試建立“引導—互動”“互學—互教”的新型教學關系。淮安實小為“引人入勝的課堂”呈現的案例,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時常給人美不勝收的感嘆。
二、引人入勝課堂的價值意蘊
審察課堂如同觀賞藝術品或藝術表演。不僅要看到是什么,做什么,還要明白為什么。若特別想效而仿之,一定要理解,把握其現象、行為的背后的價值意蘊。“引人入勝的課堂”已經成為大家共同向往的圖景。因此,一定要從大量堪稱教學藝術的案例中,從老師們生動的創造與深刻的思考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的規律,以便推及一般。前面所舉名師精彩教學片段和淮安實小老師們的校本建構,就是這樣的素材。筆者多年以來一直就對此有所關注和思考,結合現在討論話題的情境,努力歸納、提煉一些理論,以供淮安實小陳廣東校長的團隊和同道者參考。正是因為不斷地探索創造,我們正逐步走向“引人入勝的課堂”。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