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平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了解事物的途徑也變得多種多樣,通過網絡或自媒體等多渠道對白血病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再像以前那般陌生。但也因為網絡傳播的多元化,導致大家對白血病的理解出現了一些偏差,增加了恐懼感。白血病并不是不治之癥,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白血病已經有了治愈的可能。白血病起病急緩不一,可以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臨床上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也大不相同。急性白血病最明顯的癥狀就是發熱,可以是低熱,也可以是高熱,同時也會有畏寒、出汗等,類似“感冒”癥狀,甚至還伴有嚴重的出血,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大都有中度或者重度貧血。而慢性白血病患者一般臨床進展比較緩慢,持續幾個月至數年,患者有低熱、盜汗、體重下降等癥狀,此外,可能出現面色蒼白、淋巴結以及脾臟腫大,女性還可能出現月經量突然過多的癥狀。白血病早期基本是通過血常規和骨髓象檢查來進行確診,血常規可以初步診斷疾病,排除其他疾病,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血細胞是不是存在異常。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出現以上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說到這里很多人就會問,那我去醫院應該檢查些什么才能知道我有沒有患上白血病呢?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關于白血病的常規檢查。
一、查血紅蛋白和紅細胞
白血病患者大多數會出現不同程度貧血,根據血紅蛋白結果能夠更加直觀判斷患者是否出現貧血的癥狀,并大致判斷出是哪種程度的貧血,為早期確診提供依據。正常人血紅蛋白,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新生兒血紅蛋白會高一些,170~-200 g/l。白血病患者結果一般顯示正色素性貧血,涂片時可以看到許多幼紅細胞,紅細胞大多數情況下會出現減少,極少數病例也有出現輕度增多的情況。
二、查血小板
臨床上白血病患者大多數出現突然出血,嚴重者因出血無法及時止住而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大多數白血病患者無法通過日常生活中普通的止血法止血,須通過藥物治療,嚴重者甚至要通過手術來達到止血的目的。由于白血病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異常,無法完成正常凝血。而血小板作為重要的凝血因素,在凝血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白血病早期血小板數目并不會有明顯減少,數據顯示正常或者輕度減少,疾病發展至中晚期后就會出現明顯減少,并且還有可能出現血小板形態大小不等、畸形甚至巨型血小板。血小板偏低會影響止血功能,若低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會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血流不止的情況。在白血病晚期,這種現象極易出現,由于患者血小板過低,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出現出血現象。
三、查白細胞
在臨床上白血病患者會出現突然高熱,隨著病情發展免疫力會越來越低。主要是由于白血病會造成正常白細胞減少,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當患者體內存在炎癥侵襲時,極有可能出現高熱。當炎癥無法及時被治愈,長時間存在體內,患者自身既要和體內炎癥對抗,又要抵御外來的侵襲,久而久之,身體各機能過度運轉,得不到好的調整,免疫力也隨之下降。在臨床上,急性白血病在發病初期,白細胞數量相對偏低,而到了疾病晚期則會偏高。若是白細胞的數量出現了特別高或者特別低的情況,說明白血病患者病情比較嚴重。
四、結語
白血病患者早期血常規檢查可能正常,但并不排除患白血病的可能,血常規檢查是早期診斷白血病的重要依據,也是必須存在的依據,但并不是唯一的依據。很多白血病患者在疾病初期,血常規檢查后發現檢查結果無異常,但又伴有臨床癥狀,此時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比如骨髓象檢查,根據各項檢查綜合分析,再進行診斷。即使血常規檢查出現異常也應該在進行其他相關檢查之后,綜合各項檢查結果再進行進一步確診,這樣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白血病的誤診或者漏診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