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嬋
【摘要】目的:探討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技術在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腫瘤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在護理過程中對照組給予常規靜脈留置針穿刺,觀察組采取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技術,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導管保留時間長于對照組,置管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腫瘤護理采取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技術可延長導管保留時間,縮短導管置管操作時間,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技術;腫瘤護理;應用效果
在腫瘤護理過程中,置管技術方法應用廣泛,但不同的置管技術方法的效果不同。因此,擇優選擇高效的置管技術方法非常關鍵,能夠有效提升腫瘤護理工作的效率及質量[1]。本研究旨在評價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技術在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腫瘤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36~72歲,平均(53.9±1.1)歲;腫瘤類型:乳腺癌12例,直腸癌10例,肺癌12例,肝癌8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7~71歲,平均(53.8±1.2)歲;腫瘤類型:乳腺癌11例,直腸癌11例,肺癌13例,肝癌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留置針,以15°角插入皮下,回血后妥善固定好套管,拔除枕芯,擰緊肝素帽,與輸液裝置進行連接。
1.2.2 ? 觀察組 ?采取PICC技術置管。以與鎖骨中下方相距1 cm位置為穿刺點,消毒及局部麻醉處理后,針尖對準鎖骨內側,緩慢刺入直至靜脈血回流。穿刺以貴要靜脈為首選,其次選擇頭靜脈或正中靜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導管保留時間、導管置管操作時間、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采取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將患者對置管服務工作的滿意程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總滿意度為滿意率、基本滿意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兩組導管保留時間及導管置管操作時間比較
觀察組導管保留時間長于對照組,置管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一次性置管成功40例,成功率為95.24%;對照組一次性置管成功34例,成功率為80.95%。觀察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1.29,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肢體腫脹1例、感染1例,總發生率為4.76%;對照組肢體腫脹3例、感染2例、導管滑脫2例、靜脈炎2例,總發生率為21.4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0.28,P<0.05)。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腫瘤患者采取常規靜脈留置針置管方法存在較多局限性,如穿刺保留時間較短,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夠高,增加患者痛苦,引發靜脈炎、感染及肢體腫脹等并發癥,安全性有待考量[2~3]。PICC置管技術能大大延長導管保留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保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預防控制多次穿刺引發的血管壁損傷,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導管保留時間長于對照組,置管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腫瘤護理采取PICC技術可延長導管保留時間,縮短導管置管操作時間,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曉雙.PICC技術在腫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6):156.
[2]李玲.PICC技術在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4):163-164.
[3]江水花.PICC技術在腫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2):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