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晴 朱琪 邢家軒 朱夢婷
摘 要:農村女性就業是就業扶貧的短板之一,女性就業關系著脫貧進程和社會文明程度。研究就業扶貧背景下農村女性就業實例,分析農村女性就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河北省農村女性就業相關建議。
關鍵詞:女性就業;模式借鑒;就業扶貧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6-005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49.2 ? ? ? ? 文獻標志碼:A
2020年,中共中央第17個聚焦“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鎖定脫貧和補短板兩大任務,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和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政府主導的扶貧治理實踐下,河北省不斷改進就業扶貧工作,以技能培訓、典型帶動、創建基地及救助扶持等形式助力精準脫貧,取得了顯著成效。
1? 女性就業面臨的機遇
1.1? 女性地位
男女平等是我國基本國策之一,全社會都在持續推動性別平等。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我國女性地位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我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不再是“三從四德、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新時代女性能夠在“家庭婦女”和“職場女性”之間實現角色互換[1]。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統計監測報告得出農村貧困婦女人數大幅度減少,2018年農村貧困發生率為1.7%,比2010年降低15.5個百分點。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中,女性醫護人員占6成以上。中國女性堅守崗位、奮戰一線,是改革、發展、穩定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巾幗力量撐起半邊天”。
1.2? 女性就業扶貧開展現狀
調查發現,針對婦女自身發展力不足致貧的問題,一些貧困縣通過特色技能培訓、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以及龍頭企業創新帶動等方式,增加女性就業,使家庭純收入增長,大大提高了貧困戶收入水平。興國縣推崇“興國表嫂”月嫂培訓班;磁縣打造“互聯網+童鞋”產業,帶動8 000余名貧困戶和留守婦女實現靈活就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2]。我國投入3 000多億元貸款幫助有創業就業意愿的貧困婦女。越來越多法律保障和扶貧措施向弱勢群體傾斜,加大了對殘疾人、婦女、弱勢群體的關注,形成了政府、企業、貧困戶聯動機制。
2? 女性就業面臨的挑戰
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女性就業問題。
2.1? 內部因素
農村女性勞動者70%以上受教育程度偏低,并且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職業教育培訓,主要依靠父輩傳授勞動技術[3]。自身能力和意愿不足,直接影響女性就業崗位與層次。一些農村婦女素質低下、思想落后,認為自己在家庭和生育上“沒拉社會后腿就夠了”,對丈夫的依賴性非常大。
《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0%女性認為就業存在性別偏見。雖然女性自身素質、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訓等方面大大提高,但常因婚姻生育問題被企業和用人單位辭退。一些婦女沒有脫貧意識,始終沒有邁出脫貧的第一步,導致農村貧困女性陷入“貧困怪圈”。
2.2? 外部因素
從技能培訓效果來看,培訓機構薄弱,培訓技能多而雜,培訓項目與培訓執行相分離,導致窮在思路和文化的農村婦女不知道培訓的意義[4]。
女性技能培訓大多是短期和小規模培訓,現有培訓的規模、內容、覆蓋度和實際效果無法滿足女性就業需求。從保障程度來看,雖然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消除就業歧視的法律文件,但中國勞動力市場中性別歧視問題一直存在[5]。婦女就業扶貧政策實際執行效果并不樂觀。
一些扶貧資金不能專款專用,扶貧措施不能反映貧困戶真實意愿,影響了農村女性就業。因此,女性就業扶貧措施要從“大水漫灌式”向“精準滴灌式”轉變,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通過提高女性就業能力,改善女性就業環境,使扶貧工作獲得良好效果。
3? 積極借鑒省內外扶持女性就業的經驗
據河北省扶貧辦數據顯示,在36.45萬人的貧困勞動力中,已有13.66萬人就業,17.77萬人未就業,暫時沒有就業意愿的3.66萬人,河北省脫貧工作仍不容樂觀。在有意愿就業的勞動力中,女性占比較大。河北省要借鑒省內外扶持女性就業的經驗,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3.1? 激活區域發展內生動力
湖南省巾幗巧手創業就業基地充分利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讓苗族服飾得以傳承的同時,也增加了家庭收入。基于女性就業需求與家庭角色的矛盾,可以圍繞民間藝術手工生產與三產融合,幫助農村婦女提高自身價值。根據各地區資源優勢,合理開發公益崗位和微工廠。還可以發展生態經濟,帶動農村女性就業。結合農林牧漁和農村文化生活發展休閑農業,從農家樂、采摘業出發,線、點、面聯動,開發具有觀賞性、實踐性、綜合性的不同類型模式,以增加女性就業機會。
3.2? 構建網絡平臺
達川區構建的“互聯網+就業”體系和深圳龍華區的“龍鳳就業+”扶貧品牌,對河北省有一定的啟發。河北省要抓緊摸清貧困縣,尤其是深度貧困縣農村發展情況。就業是民生之本。搭建良好的供需平臺,充分借助電商網絡平臺,配套現代物流行業,發展B2C模式。完善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開展扶貧專賣活動和農產品網上銷售,讓女性在家門口獲得發展機會。
3.3?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南昌新建區通過“公司+黨員幫扶+貧困戶”模式,開發食用菌產業基地。興國縣通過龍頭品牌,帶動“興國表嫂”月嫂培訓。河北省可以結合產業扶貧帶動就業扶貧,進一步完善貸款企業項目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在技能培訓基礎上,增強扶弱助貧主動性,降低女性就業門檻,減少女性相對過剩的勞動力。
對河北省農村勞動力流失現象,可以充分組織村內合作社、龍頭企業及家庭農場,大力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旅游服務業,爭取把貧困村建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巾幗先行。從女性高就業率、低杰出率的就業現狀來看,女性實現就業“逆襲”仍需要一定時間。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必須更加關注女性就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王藍.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女性就業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9(20):12-13.
[2]趙麗娜,田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提高就業扶貧精準度路徑研究——河北省視角[J].現代商貿工業,2018(6):140-141.
[3]木凱代斯·阿布拉,努爾古麗·阿不都蘇力.農村女性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207,274.
[4]譚平,夏海鷹,馬超.脫貧舉措與技能培訓精準對接問題分析——以重慶市為例[J].成人教育,2018(6):65-68.
[5]康琛宇,胡日東,白先春.殘疾人就業與扶貧需求的性別差異研究——基于非線性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J].西北人口,2019(6):83-92.
作者簡介:常海晴(2000—),女,河北唐山人,本科,研究方向:農村女性與就業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