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愷心
摘 要: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風險。商業銀行應當健全風險管控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個人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銀行理財產品團隊建設,規范理財產品推廣人員的職業道德,加大檢查監督監控和責任追究能力,從而防范和控制個人理財業務風險。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理財風險分析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6-016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2 ? ? ? ? 文獻標志碼:A
在全球金融背景下,國內外市場經濟顯著震蕩,銀行市場競爭激烈,我國的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也愈發復雜,難以規避和防范。風險出現在銀行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而控制經營風險已成為商業銀行的重點工作內容[1]。
1?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風險
1.1? 利率風險
由于利率的不穩定性突出,利率風險是理財產品實施期間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很大概率與市場利率成相關性。當銀行在發行某一新的理財產品時,普遍會給客戶承諾較高的回報收入。當市場利率的波動導致市場風險來臨時,商業銀行投入到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會在很大程度發成投資虧損,理財產品到期時,將難以保證當初承諾給客戶的收益,會在一定程度上使這筆理財產品造成損失,銀行利潤隨之減少[2]。
在此種由于利率不穩定導致承擔損失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往往采用兩種措施補救。①銀行為了保證合同協議的實行以及維護自身信譽,挪用銀行的閑置資金或企業理財業務的資金額,這會間接導致資金流動存在風險,使銀行風險增加。②銀行不按照當時承諾給客戶的回報進行兌現,給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帶來一定的損失,從而間接導致銀行信用風險提升。
1.2? 信用風險
由于信用問題導致的個人理財業務風險。一般是在商業銀行與客戶進行理財產品簽訂或協商時,由于某些原因沒有達成協議中的要求,從而造成單方違約的一種財務風險。在達成一筆理財業務的整個流程中,主要會涉及到商業銀行和推廣理財業務的工作人員,以及有購買理財產品需求的客戶這3個層面。
(1)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在尚未出現理財業務時,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作為主要的經營內容,長期以國家信譽作為保證,主要給廣大客戶呈現低風險的特征,面臨的市場也多為低風險偏好的客戶。這使得商業銀行盲目自信,尤其是在開展有一定投資風險的個人理財業務時,盲目夸大了產品的收益能力,使銀行的信譽遭受很大的風險。
(2)理財業務推廣人員。這些工作人員多數專業水平并不高,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為了吸引客戶,提高自己的業績,一般只會向客戶著重介紹理財產品的收益優勢,不會強調理財產品收益的變動影響、產品的風險以及收益的波動因素等風險,使客戶低估了產品隱藏的風險。一旦出現投資失敗的情況,客戶很容易對理財產品產生不滿,從而降低客戶對商業銀行的信任,給銀行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3)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而言,廣大群眾對銀行的信賴更為明顯。多數客戶由于對各種理財產品并不了解,只是盲目選擇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使得客戶購買了與自身可承受風險程度并不匹配的高風險理財產品,進而使客戶的資金遭受一定的損失,降低了客戶對商業銀行的信任,間接導致銀行的信譽風險增加。
1.3? 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進行個人理財業務交易的各種環節,面臨的種種突發情況,一般是由于自身系統不完備或者理財業務人員操作失誤,造成相應損失的風險。銀行系統缺陷主要是由于近年來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的開發速度突飛猛進,但理財產品系統的建設以及更新速度明顯較慢。個人理財業務操作過程過于繁雜,每一個步驟都極可能出現差錯,甚至出現客戶信息泄露、預測收益存在偏差等風險,從而影響銀行的經濟收益。
另外,理財業務人員的操作失誤主要是由于銀行缺少專業的理財人員,同時現有的人員專業理財業務水平有限。在面臨業績壓力的情況下,向客戶推薦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忽略隱瞞投資風險,甚至出現為客戶代辦理財業務、違規持有客戶資金的行為,造成了嚴重的操作風險。
1.4? 流動性風險
在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范疇內,流動風險一般指將理財產品結算成實用資金的難易水平。在正常情況下,雖然理財業務合同一般都會規定客戶可以提前贖回或終止該項理財協議,但由于提前結束條款會導致客戶最后獲得的收益回報比預期少得多,所以客戶往往不會提前支取資金。
2?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2.1? 構建完備的理財市場監管系統
國家監管部門如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應該實時做好對理財市場的風險管控,依據理財市場的波動及時調整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定期為銀行提供適當的風險管理教育,提高各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及時預測市場變化,引導其進行正確的風險管理,鼓勵銀行創新個性化的理財產品,提高商業銀行間的競爭力和經營效率。
2.2? 強化內部控制,實施風險信息披露
商業銀行必須依據各類理財業務,制定相應的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內部審核制度,嚴格把控理財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絕不能放任高風險、低回報、不顧客戶自身權益的理財產品涌入市場。若出現銀行推廣和出售違規理財產品的行為,監管部門必須依據制度進行處罰,從根本上隔絕信用風險的發生。商業銀行要完善內部監管系統,保障交易中各操作環節符合規范,公開透明。此外,銀行在進行理財業務推廣時,必須對理財產品的風險進行提示。對于一些重要的條款,要在產品說明以及協議合同中著重標識出,不得隱瞞謊報客戶在投資該份理財產品面臨的風險,切實降低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防止不必要的糾紛。
2.3? 注重投資者的認知能力和風險接受度
客戶普遍對理財的認知程度以及購買理財產品后可能承擔的風險缺乏充分的了解,只是對比產品的收益率后就進行盲目投資。這便要求銀行面對有投資意愿的客戶時,需要充分了解客戶對理財產品的認知情況,主動向客戶說明理財產品的風險,使客戶對整個產品的特點有詳盡的了解。此外,銀行還需要定期開展理財培訓,強化理財產品的風險認知,使客戶學會分辨不同理財業務的特征,提高客戶理性投資思維,對風險和收益的比重形成合理判斷,學會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另外,銀行可以制定一份個人理財產品風險等級評估測試。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和風險的接受程度,判斷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偏好,直接有針對性地向客戶推薦適合其的理財產品。對風險承受能力處于中低等水平的客戶,銀行不應推薦高風險產品,以降低投資風險。
參考文獻:
[1]王凌云.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9(13):28.
[2]李嘉淇,毛馨苑,賀盼盼,等.東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及防范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