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田
摘 要:從金融企業準備金稅前可扣除的范圍以及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并探究金融企業準備金稅前扣除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金融企業;準備金;稅前扣除;風險管理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6-015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0.42;F832.3? ? ? ? 文獻標志碼:A
1? 金融企業準備金稅前可扣除的范圍
金融企業計提準備金主要是為了企業在應對金融資產出現減值等財務風險時,能夠很好地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我國稅法中提出,金融企業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將貸款損失準備金扣除。國家財務局在2015年下發的3號文件以及9號文件中,詳細介紹了有關金融企業涉農貸款與中小企業貸款中存在的計提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并且提到金融企業能夠申請準備金稅前扣除的范圍有涉農貸款、一般貸款準備金以及中小企業的貸款準備金3項。
2? 金融企業實施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存在的問題
2.1? 擴大了金融企業涉農貸款的范圍
2015年頒布的3號文件中,針對農戶和農村地區企業等各組織的貸款都作了詳細的界定,但是很多金融企業為了最大程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擴大了涉農貸款的統計范圍[1]。例如有的涉農貸款用戶檔案資料中顯示,雖然身份證或者戶口注明地址是農村,但用戶本人卻長期在城市工作生活,這不符合文件中提到的長期(包括1年以上)生活且居住在鄉鎮(不含城關鎮)的行政管理區域中。
2.2? 將可抵扣的貸款資產范圍故意混淆
文件要求針對金融企業的涉農貸款以及中小企業的貸款,應當依照4級分類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并稅前扣除。這4級分類指的是關注、次級、可疑以及損失,分類中并沒有包括“正常類”。經過調查發現,有的金融企業針對沒有包含“正常類”的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依照9號文件中提及的“本年末準予提取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貸款資產余額”將其1%做稅前扣除[2]。
2.3? 優惠政策重復享受
某個省會城市的農商銀行系統內,存在3家金融企業將涉及到的“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先依照3號文件的規定,享受了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的優惠政策,接著又依照9號文件的規定,把上面兩項貸款中資產的余額納入到了可準予進行稅前扣除準備金的資產余額當中,這樣金融企業便可以重復計算稅前扣除的損失準備金金額。也就是說,金融企業重復享受了優惠政策。
2.4? 增大了貸款損失準備金的提取范圍
目前,有少數農村商業銀行把本不滿足9號文件的資產余額納入到了準備金稅前抵扣的資產余額當中,使得貸款準備金稅前扣除的范圍擴大。
2.5? 金融企業主動放棄享受優惠政策
隨著信用風險的不斷暴露,金融企業的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而資產利潤率指標以及企業資金的撥備覆蓋率指標卻逐年下滑。為了提升金融企業的經營利潤,有的金融企業會主動降低甚至放棄優惠政策。
3? 金融企業準備金稅前扣除的改進措施
3.1? 確保政策的延續和全面性
從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實施以來,金融企業在實體經濟服務方面的動力有了顯著的提升,而且企業的稅負水平也明顯的降低。但是由于我國目前實體經濟還在轉型發展的重要階段,金融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還有待提升,而且企業的創新能力還需加強,目前9號文已經進行了延續(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86號)。建議國家將這兩個文件進行合并,以防止在后續執行時出現偏差。
3.2? 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
針對金融企業準備金稅前扣除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5個方面對制度體系進行完善。①防止重復政策。針對金融企業的貸款資產、準備金、呆賬等規定,應當保持文件的統一,以免在實行過程中發生底層沖突。②將準予稅前扣除的計提準備金比例按經濟形勢進行適度調整。依照相關法律規定,把3號文件中提及的4級分類包括正常類,企業的準備金稅前抵扣比例可依據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予以調整,增加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在經濟下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企業的稅負。③明確涉農以及中小企業的認定標準。對于國家財政局下達的3號文件中有關涉農以及中小企業的認定標準與監管部門共同發文,統一認定標準。④金融企業中有關涉農貸款以及中小企業的貸款存在“正常類”時,該部分的計提損失準備金應當明確是否可以在稅前進行抵扣。倘若可以抵扣,那么應該明確抵扣的具體標準。⑤應該明確規定貸款準備金稅前抵扣范圍,建議出臺相關的貸款目錄或者對貸款的范圍進行細致的注解。
3.3? 適當增加稅收政策的優惠力度
要想順利實施金融企業的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還需適當增加稅收政策的優惠力度,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①將準予稅前抵扣準備金的貸款范圍擴大。由于金融企業近幾年來業務范圍在不斷的擴大,導致企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貸款資產風險準備金等待計提。因此,可建議國家財政部門本著科學合理的原則,對9號文件中提出的準予稅前抵扣準備金的貸款范圍適當地擴大。②將準予稅前扣除的比例增大。國家財政部門下發的9號文件中規定,金融企業依照貸款類風險資產的1%做稅前扣除準備金,這與監管部門要求的計提準備金之間存著很大的差距。
3.4? 統一政策的執行標準
依照各項優惠政策的要求,稅務部門應當為金融企業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或細則,并且還要明確對金融企業的統計口徑,執行統一的標準,以防止稅務部門基層員工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執行標準不清晰、統計口徑不同等問題的發生。
3.5? 加強對金融企業政策的學習
為了保證金融企業準備金稅前抵扣的制度有效實行,金融企業首先要了解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內容,企業可以組織內部員工進行系統的學習或邀請專業的金融人員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金融企業員工需要嚴格遵守政府下發的優惠政策指令,并在工作中僅對滿足準備金稅前扣除的貸款資金做稅前扣除處理。另外,金融企業還需要與監管部門和財務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對稅收政策的可用范圍有全面的了解,并且也清楚地認識到相關政策的執行標準,為企業自身爭取最高的優惠政策。
4? 結束語
在金融企業中,準予稅前扣除的貸款準備金范圍有限,企業應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計提準備金并在稅前抵扣。目前有的企業鉆政策空子,私自擴大可抵扣貸款的范圍,重復享受先后出臺的3號和9號文件中的優惠政策。應及時控制該現象,并從制度政策入手逐步完善各項制度條例,適當增加有關稅收政策中的優惠政策,統一稅務部門的相關執行標準。金融企業需要對相關政策作進一步的研究和學習,使企業發展遵循政策規定,保證我國金融市場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關于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有關政策的公告 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85號[J].會計師,2019(19):81.
[2]項冬云,曹文東.關于金融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J].財政監督,2018(2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