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宇斐 張盼盼
摘 要: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許多農用土地被征用,對土地整治造成了很大影響。農用土地持續減少,建筑用地增多,導致我國土地生態遭受了日益嚴重的破壞,由此引發了生態環境問題,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造成阻礙。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土地可持續利用,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推動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
關鍵詞:土地整治;生態問題;有效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6-006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1.2;X24?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土地整治主要是對水、土地、植被等資源進行整治。實施土地整治,可以在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同時,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促進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保證各方利益。具體而言,根據手段不同,土地整治有著不同的整治措施,例如生物、物理等形式。行之有效的整治,將會顯著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不但能改善土地利用情況,還可以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1]。
2? 土地整治存在的問題
2.1? 土地整治缺乏完善規劃,程序不規范
土地整治工作有著長期性、系統性的特點,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要想順利完成土地整治工作,就要做好長期工作準備。土地整治工作是在一定區域內,對綜合經濟及生態環境進行改善,能夠使區域布局更加合理,以此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但就實際來看,許多地區實施土地整治時,沒有提前進行嚴密調研及規劃,未能全面、深入分析規劃執行的可行性,對地區土地狀況考慮欠缺。這極大影響了土地整治工作實施,使其作用難以實現,導致了各種問題。
對土地整治流程規范進行分析發現,現階段我國實施的大部分土地整治過于隨意,沒有嚴格、科學地規劃。缺乏完善可靠的土地整治規劃,土地整治效果將大打折扣[2]。
2.2? 不合理的土地整治減少了生物與景觀多樣性
在土地整治實踐中發現,土地進行整治往往需要對灌溉排水設備進行建造,還要修建農村道路。這些措施雖然方便了人們生活,但會直接影響各種生物棲息地,使其生存環境惡化,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長期下去,將嚴重影響土地整理地區中整體生態系統結構,進而使生物多樣性降低,打破土地生態平衡。
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可支配土地面積,使耕地面積或通行面積增多。因此,在整治過程中,很多本是彎曲狀態的溝道都被修復整理成順直的道路。一些地區在輸水及排水溝道中應用了混凝土,這樣的做法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溝道穩定性,但也直接影響了生物棲息面積,減少了綠化面積,對景觀多樣性極為不利。
2.3? 導致生態系統結構簡化
在建設溝道時,為進一步降低整治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往往會對溝道實施截彎取直的操作。經濟發達地區在整治規劃農地過程中,對道路及溝道大都選擇混凝土。完成整治工作后,修建的溝道往往無法有效涵養水資源。與此同時,溝道順直會加快水流速度,地表水資源亦或降雨難以被充分存儲,導致水體自我凈化功能得不到發揮。
在整治過程中,大比例采用砂石混凝土等材料,致使區域生態系統被簡化,極大影響了生態系統穩定性,生態系統變得非常脆弱。倘若有內外影響因素出現,很容易使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
2.4? 思想認知上的差異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提出,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加重視,并對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及法律。但從實際來看,一些政策及法律未得到嚴格落實。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正確認識,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人甚至認為,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錯誤地認為依靠大自然本身具備的調節功能就可以將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危害修復。這些錯誤的認知對土地整治中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影響。必須及時改變這種情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環境保護的作用和必要性。
3? 土地整治生態問題的處理對策
3.1? 在土地整治專項規劃中加入土地生態規劃
為盡可能改善并解決土地整治中的生態問題,必須要盡快在土地整治專項規劃中納入土地生態規劃。土地增值專項規劃存在控制性,利用對土地整治的逐一分區及管理,有效落實土地開發工作,以充分發揮土地整治作用,進一步提高對土地資源的調控能力。對土地整治來講,土地整治專項規劃是指導性指令文件。因此,要想提高土地整治能夠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就應當科學、合理編寫專項規劃。在編寫規劃時,必須對土地生態規劃展開分析,以生態學相關理論為依據,有機結合生態學知識,明確土地實際利用情況,進而正確把握土地整治方向。
3.2? 保護生物及景觀的多樣性
為有效實現對生物及景觀多樣性的保護,科學實施土地整治,應當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政府要提高對生物及景觀多樣性的重視程度,制定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并在實踐中嚴格執行,改善并優化生物及景觀保護機制,最大程度維持生物及景觀多樣性。現階段,我國土地整治工作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生物及景觀多樣性保護的相關法律。在部分條例執行時,由于各部門間權責交叉,很容易出現各種限制,難以真正發揮作用。要改善這種情況,就要加大立法力度,嚴格執法。
其次,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起科學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土地整治規劃未能建立針對環境評價標準的相關準則。整治過程中,很多地區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再次,在實施土地整治時,要高度重視生態規劃設計思想。加大投入力度,增強生態環境設計能力,以更好地發揮土地整治的生態保護作用。
3.3? 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認識
在土地整治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要在整治工作中融入環保理念,將環保放在首位。要想確保環境保護工作在土地整治中深入落實,必須加強對相關人員環保意識的培養力度。
土地整治施工方應定期開展環保知識專題講座,創新施工技術,引進先進工藝,改進并優化施工工藝。施工工作要提前考慮到生態環境承受能力,倘若使生態環境遭受到破壞或對生態環境穩定性造成影響,應當停止施工并全面實施整改。
4? 結束語
實施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實踐中,應當充分考慮土地整治與生態環境的關聯,尋找二者間的平衡點,盡最大可能實現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土地整治工作必須高度重視生態保護,保障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淑潔.淺談土地開發整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6):86.
[2]季學飛.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與保護對策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7(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