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
我校以培養“智雅少年”為目標,長期堅持打造書香校園。如果把教育比作耕耘,閱讀就是在學生的生命里種下的一粒種子。“農夫”是我校全體教師的自畫像,我們給予閱讀“種子”充沛甘美的水分,肥沃豐厚的土壤,溫暖宜人的陽光,恰如其分地松土施肥,然后靜待它長成“滿園春色”。
一、給予充沛“悅”讀滋養
致力于創設氛圍濃烈的書香校園,為使墨香縈繞指尖眼際,呈現“浸潤”效果,我們對校園的閱讀靜態空間、動態時間進行了精心設計。
1.靜態空間:浸潤書的海洋。
(1)圖書館藏書于“生”。我校堅持圖書館藏書于“生”。目前學校圖書館共有圖書30萬冊,為完善管理,促進流通,組織學生當圖書管理員,開展借閱培訓,吸引學生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調查,了解閱讀需求,定期采購并向學生推薦新書和優秀書刊,開展圖書評論和閱讀交流活動。
(2)圖書角成就夢想。為使藏書進一步惠及學生,學校在教學樓每個樓層均設立了開放性固定閱讀區域——夢想書吧,按照不同樓層年級學生特點,每個樓層分門別類合計放置了近萬冊書,可供學生隨手取閱。課間的廊道上,眾多學生駐足閱讀的身影取代了往日的奔跑喧鬧,儼然成了一方凈土。
(3)漂流記體悟成長。我們發現,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書籍有著強烈的表達愿望。有鑒于此,學校在每個班級都設置了共享書柜,讓學生通過共享書柜分享喜歡的書。我們還推行閱讀漂流活動,為每一本“漂流”的圖書配備“專屬閱讀檔案”,每一位閱讀過這本書的學生,都可以在這里寫下獨特的閱讀體會,與未曾謀面的閱讀同一本書的讀者進行筆尖上的交流。這樣,學生們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共享交流閱讀,體悟共同成長。
(4)電子書玩轉閱讀。學校采購了先進的“校園電子閱讀系統”,放置在學生經常活動的大廳,學生可以在線閱讀數十萬冊的電子圖書,隨時查閱最新的青少年電子期刊,輕松玩轉課外“主題閱讀”。
2. 動態時間:掌聲鼓動夢想。
(1)經典國學日日誦。我校安排了特定的閱讀時間來給予學生充沛的“悅”讀滋養。每天清晨一進入校園,便是20分鐘的“經典誦讀時間”,每個學生都會手捧特定的書籍開始朗讀。學校要求語文教師進行具體指導,讓學生不僅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表達能力,而且要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2)師生共讀存智雅。自2010年開始,我校堅持在每周五的大課間時間,開展師生共同傳誦經典活動。在誦讀中,師生共同浸潤經典、共同進步。此外,學生還在教師帶領下,每周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班級讀書會”等交流性閱讀活動,大大提高了閱讀的效果。
二、設計豐厚“悅”讀土壤
依托鼓樓區豐富的教學資源,汲取全體教師的教學經驗,我校對小學六年的閱讀制訂了整體規劃和分級目標。依據具體的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扎實地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提升閱讀品質。
低年級制訂“趣讀啟智”項目,每學年讀10本左右的繪本或拼音讀物。閱讀目標是養成喜歡閱讀、每天至少閱讀20分鐘的習慣;能讀整本的繪本、童話書,關注封面、書名和作者,讀完后能就感興趣的內容與他人分享;愛護書籍,懂得分類整理書籍;學習到書店、圖書館獲取閱讀材料。
中年級制訂“慧讀學法”項目,每學年讀6~8本童話類、文學類、科普類讀物。閱讀目標是能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具有相對穩定的課外閱讀興趣,有自己喜愛的課外讀物或報刊;閱讀過程中遇到問題,會利用工具書或網絡幫助理解; 運用課內外習得的閱讀方法讀書;會制作讀書記錄卡,積累作品中生動的詞語、精彩句段;養成每天讀書看報的習慣,每天課外閱讀不少于30分鐘,閱讀時能夠集中注意力,適當做一些批注。
高年級制訂“雅讀博聞”項目,每學年讀8~10本中外名著。閱讀目標是嘗試閱讀感興趣的中外名著提升閱讀水平;會定期做閱讀筆記,編輯讀書小報;平時喜歡與同伴交流分享閱讀感受;廣泛閱讀紙質或電子文本,包括現實和科幻作品,有明顯的個人閱讀傾向;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進行探究性閱讀;養成每天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每天課外閱讀不少于30分鐘。
另外,我們還制訂了詳細的評價方式。例如:借助悠讀平臺,完成必讀書目測試;低年級以“照片+文字”的方式記錄親子共讀過程;中年級每學年完成不少于8篇的讀書筆記;高年級完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兩次;等等。教師可以依據多元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
三、勤為“悅”讀松土施肥
1. 課內指導,授之以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小學階段不少于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這依靠學生課外自覺閱讀,不太容易實現。對此,我們倡導“課外閱讀課內化”,根據教材編排系統,結合學段實際,分學期將課外閱讀納入到課內教學體系中,通過課程的開展落實課標要求。
2. 主題指導,拓展運用。以“主題”為依托組織閱讀指導較為高效。課外主題閱讀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大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整合的過程。這種閱讀活動有明確的中心,避免了隨意性和盲目性。
3. 名家指導,提升運用。每學期,學校都會開展“名家進校園”活動,邀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或是閱讀推廣人走進校園,和學生聊讀、聊寫,讓學生與作家、作品零距離接觸。在面對面的交流、指導中,點燃學生閱讀的熱情。
四、樂使“悅”讀陽光普照
1. 班級活動,點點滴滴說成長。我校開展了與學段相適應的豐富多彩的班級閱讀活動。有的班級每天課前進行詩詞吟誦;有的班級在黑板一角開辟“每日誦讀”專欄,讓學生每天品味一句名言警句;有的班級開展“古詩小講壇”,讓熱愛閱讀的學生成為引領閱讀的“領頭羊”。
2. 讀書節活動,期待每一次相逢。我校針對各學段的不同特點分層開展“讀書節”系列活動。低年級開展“‘悅動鼓實,聆聽童聲——尋找最美的繪本聲音”親子共讀活動,讓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同時也增進了親子感情。中年級則以“‘悅詩詞之美,享經典之樂——詩詞大會”的形式調動學生積累古詩詞的積極性。高年級則開展“品鑒經典,‘悅辯越精彩"辯論會活動,引領高段學生深層次閱讀,形成自己的思考。
以文化潤澤校園、以書香哺育少年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我們將始終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不忘初心,與時俱進,讓我校學子閱讀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長成“滿園春色”。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