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煌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美育的基本途徑和主渠道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而體育課堂教學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良好載體。《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關于課程的目標中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體育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身體練習,教授體育與健康知識,以及體育技能和方法,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適當滲透美育內容,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健全其人格品質。
一、利用教材資源——挖掘美
小學體育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體育知識與技能,鍛煉體能,體驗運動樂趣,培養體育鍛煉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并結合體育教學滲透美育教育,以全面達成課程的目標要求。《體育與健康》教材內容有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身體活動、體操類運動、球類運動、武術、發展體能練習等。這些體育教材內容有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既有外在美的內容,也有內在美之元素,要加以挖掘。如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的《安全運動促健康》一課,根據教材,要求學生運動前穿運動服裝,不帶硬物和與運動無關的東西,做好準備活動;運動中要遵守規則和方法,遵守課堂紀律,不做危險的動作,不在運動中吃東西;運動后要做好整理放松活動,不能馬上大量喝水等。這其中學生的著裝形象美、守規則與紀律的行為美等都可以在教學中加以滲透。又如,隊列隊形中形體和身體姿勢之美,跑、跳、投等田徑內容和籃球、排球、足球等球類運動的動作之美,武術的“精氣神”之美等;還有在運動鍛煉與學習中,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等,都是美育的內容,應在體育教學中從小加以培養。
二、觀看體育比賽——欣賞美
體育比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活動,無論是現場的觀賽,還是收看通過網絡、電視的直播,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小學體育教學的室內課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比賽,欣賞場上運動員的優美動作、力量與健美、激情與速度,使其視覺感官得到刺激,愉悅心情,身心得到放松。此外,還能陶冶學生情操,不斷提高其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小學階段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比賽,首先要引導學生欣賞運動員動作之美。例如體操、跳水比賽,這些項目的比賽強調動作流暢、美觀和富有藝術性,評價標準強調運動員展示技術動作完成規定動作質量。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欣賞比賽中的藝術之美,即運動員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把身體動作展示到極致,使健、力、美得到高度統一,再配上節奏鮮明的韻律音樂,展現完美極致的藝術造型,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其次,要啟發學生欣賞和領悟體育比賽蘊含的“體育精神”,包括競爭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團結合作精神等。小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的奠基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未成熟,需要教師的引導與教育。所以,可借助觀看比賽,引導學生欣賞感悟“體育精神”,向體育比賽中的運動員學習,學習他們積極參與、奮力拼搏、為集體爭光的進取向上精神,以及遵守規則、公平競爭、尊重裁判的意識和品質等等。中國奧運健兒在國際賽場上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奪得一項項優異成績,一次次站在世界體育賽場的領獎臺上,國人無不為之歡呼雀躍。當年的中國女排,是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她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取得五連冠的輝煌成績,這種精神逐漸被人們推崇為“女排精神”。今天,學校體育教育不僅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應該要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奧運健兒的體育精神。這種美的品質的不斷傳承,對培養走進新時代的青少年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習運動技能——體驗美
體驗是指通過親身實踐所獲得的經驗,是親身經歷的,實地考察的領會。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他們若能借助具體形象的實物或者在親身參與的實踐中學習,效果更佳。因此,在大力倡導體驗式教育的今天,我們的美育不能僅僅是說服教育,而應該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身體力行來真正收到實效。小學體育學科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小學生健康為目的的課程,具有動作體驗的特點。體育運動技能動作不僅具有形體美,而且還蘊含堅持不懈、刻苦練習學好動作之品質美。如在隊列正步走教學中,頭部、手、腳乃至全身的配合都非常重要,學生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運用堅強的毅力,才能把這些基本動作做到位。在學生個人練習的基礎上,可進行集體展示或是讓學生參加比賽,同時要求練習時一個個動作進行一定時間的定格,這其中的技術動作規格之高和個人毅力挑戰不言而喻。響亮的口令、鏗鏘有力的步伐、整齊劃一的動作,無不展現一種美。此外,武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它具有強筋壯骨、增進健康、鍛煉意志的作用。在教學少年拳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練習學會“震腳架打”“墊步彈踢”“馬步橫打”等基本動作,發展柔韌、靈敏、協調等素質;并在一招一式的練習中,引導學生體驗武術動作之美,啟發其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形成良好武德,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宣傳體育文化——創造美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同樣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體育文化的宣傳與創作,不僅能展現體育的健與美,還能進一步弘揚美德,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傳遞社會正能量。同時,校園體育場地的合理規劃,體育設施器材的有序擺放,體育藝術雕像和文化宣傳欄的布置等,這些富有創意的體育文化氛圍,都能為美育滲透產生積極的作用。
學校體育的文化宣傳和創作有諸多的載體和渠道,在課堂教學滲透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來促進。比如,學校舉辦運動會,應本著人人都參與、個個有崗位的理念:運動員積極參與比賽;小裁判員公正裁決;后勤樂于奉獻,為運動員端茶送水;觀眾文明觀賽,為班級吶喊加油;安全員勸導不橫穿跑道;等等。學生還可以開展以“運動、文明、健康”為主題的體育報編輯、賽場風云視頻創作、“文明校運,和諧校園”好人好事攝影創作、校運會會標及會徽創作等比賽,把運動員的颯爽英姿畫下來,把文明觀眾的美德寫下來,把賽場上的好人好事拍下來。通過校運會營造人人參與、健康文明的美的校園氛圍,在學生參與運動的同時宣傳和創作體育文化作品,弘揚美德創造美。
此外,對于廣播體操、韻律舞蹈、武術、體育游戲等內容,教師不應局限于教材中規定的內容進行教學,在學生掌握基本方法與規律后,可以讓高年級學生嘗試創編新的體操、舞蹈、游戲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在教師幫助或同伴互助下,能創編出許多新的動作和方法。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創造美。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