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要】?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對于講解高中《文化生活》中的有關文化現象、文化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可以運用哲學原理來分析《文化生活》的主要知識點,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關鍵詞】? 物質和意識 意識能動作用文化自信 理想信念 民族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63-01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總結與升華,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對于講解高中《文化生活》中的有關文化現象、文化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書本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學會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將能力轉化為覺悟。下面就《文化生活》的主要知識點,分析其中體現的哲理思想。
一、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文化的影響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就是對立又統一,要求我們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把個人引入歧途,阻礙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如果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二、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分析經濟與政治、文化的關系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經濟是客觀的,屬于物質范疇;政治、文化是主觀的,屬于意識范疇。經濟就是指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斗爭。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文化則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動及產品。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就不難得出:文化、政治是由經濟決定的,又反作用于經濟。我們分析文化、政治與經濟的關系時,既要看到經濟決定政治、文化的一面,又要看到文化、政治對經濟反作用的一面,反對將二者割裂開來,片面強調一個方面的觀點。
三、用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分析文化的作用,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
辯證唯物論認為: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因此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運強。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意識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用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在任的時代新人。
四、用整體與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世界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是事物的全局,而中華文化則是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世界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也是如此:一方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世界文化具有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規律,這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這又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中華文化既有中華民族的個性,又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五、用實踐決定認識原理分析文化創新、中華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設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決定認識,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人們就不能進行有價值的文化創造。社會實踐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因此文化創新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優秀文化的結晶。
六、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先進文化、傳統文化、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種文化的特點和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對待各種文化的態度也就不相同。先進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只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落后文化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必須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是各種殖民文化、三反文化或者是黃賭毒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針對各種不同文化,采用不同的對策做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總而言之,要想把高中《文化生活》學好、學活,就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學會用另一種方式去思考,在復習《經濟生活》時學會從哲學、政治學角度去分析,在學習《文化生活》時,學會從政治、哲學角度去分析文化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深刻地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才能靈活分析各種文化現象,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 參? 考? 文? 獻 ]
[1]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