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芝
【摘要】? 師愛是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是照射在學生心靈上的一縷陽光,每一個學生都期待著老師的愛,當他們感受到愛時,就會激發出奮發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關鍵詞】? 愛心滋潤 享受信任
【中圖分類號】? G62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198-01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假如你的上衣沾滿了塵土,為了把這件衣服弄干凈,有人拿起棍子來敲打你的脊背。這樣做當然會有用處,上衣的塵土會被打掉。然而,未必有誰會同意這樣的“除塵法”。最好還是把上衣脫下來,認真地把塵土彈掉……
“感人者莫過于情”,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同樣要注入情感,把自己的愛心與溫情化作清涼的細雨,去滋潤學生的心田,使學生把外界的刺激逐步轉化為自我鼓勵的內推力,使學生在生長需要上,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這才是發展學生的最終目標。那么,如何去實現這一目標呢?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讓學生坐下與您說話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后,接著需要得到的是“愛和尊重”。師生關系也是這樣。如果班主任以負責溫和、善意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那么學生也會以禮貌、誠實、友好的態度來回報老師,師生雙方也就容易架起相互溝通的情感橋梁,彼此也就容易理解與合作。
教師與學生交談時,不必以“高高在上”的姿勢俯視學生,這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尤其在批評學生時,要使學生充分認識錯誤,必須是從心底里承認、改正,而不是老師在頭頂的“威嚴震懾”作用。此時,如果教師能和學生平等對視,用誠懇的語氣指出學生的錯誤,肯定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細微之處見成效。教師,請讓學生坐下與您說話。這一舉動,看似平常,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舉措。
二、讓情感灑向每一個角落
以健康的情感教育人,教育情感健康的人。從教十幾年來,對學生的教育,我一直選擇一種情感教育路徑。健康的情感與積極向上、積極進取是相通的;健康的情感與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相通的;健康的情感與向善的道德是相通的。有了健康的情感作依托,學生的成才成人就有了精神基礎,有了品質的保障。如果有了這些保障,學生的學習、成長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就不足為奇了。
有一位姓趙的同學,父母在大城市打工,把她扔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這個孩子平時的行為習慣極差,以往教過的老師都不喜歡她。我接了這個班后,以一個母親的情懷對她,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帶回家吃飯。通過交流,發現這個孩子身上還有很多閃光點,比如上進心、自尊心特別強,我發現她的優點,不斷鼓勵她進步。當這個孩子感受到老師像父母一般關心她時,她不再自暴自棄,“撥開烏云見太陽”,此時,在她臉上洋溢的是自信、樂觀的笑容。
三、讓愛心滋潤每一位學生
教學是教師的工作中心,而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渠道。教師應該努力優化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從而也是課堂播灑愛心的大舞臺。
一次課堂上,有個同學大膽地站了起來,對我的講解提出質疑,“老師,您的講法還不夠全面,我想進行補充。”我沒有感到絲毫的意外和不舒服,當即讓這位同學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一堂課不僅解決了對一個歷史問題的評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我能行”,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是自己的課堂。
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特別注重情感的開發。因為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發,其潛能會噴薄而出。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之光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的情感之火,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
四、讓學生多享受一點信任、期盼的目光
記得我曾經教過一個“刺頭”學生,用以往班主任的話就是:這個學生簡直糟糕透了、沒法教。我接過這個班后,在第一節課就讓她做語文科代表,班上的同學都驚呼不已。我說,這位同學給老師的印象是對語文學習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我相信她這個學期的語文考試會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這時我發現她的臉紅得像個蘋果,但目光卻是堅定的。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讓她每天收齊班上同學的作業拿來我辦公室,當然,她自己的作業也必須要每天都完成了。我還定時打電話給她家長表揚她,說她進步很大!每天上課,我會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她身上,漸漸地,我發現她會回應我的目光了,不再是東張西望或游移不定的眼神,那流露出的是對知識的渴望。一天下課,她主動找到我:“老師,我現在開始會努力學習的,你要讓我繼續做語文科代表。”孩子的話是那么真誠而又有上進心,我想,繼續讓她做這個科代表,可能是她今后學習生活的轉折點。于是,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因為你是老師最優秀的小助手。”在愛的鼓勵和信任下,一年以后,她的語文成績達到了優秀水平。
師愛是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是照射在學生心靈上的一縷陽光,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露。教師們,請用我們的愛心給學生撐起一片藍藍的天空,用我們的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