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
【摘要】? 中華民族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沉淀了豐富的傳統美德文化,包括守禮、誠信、責任、愛國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美德教育,能幫助學生認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文章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路徑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 中華傳統美德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132-01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兒女的精神財富。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校德育主陣地,是學生涵養美德,提高道德情操的主要課程。本文通過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路徑,讓學生浸潤美德,培育道德情操。
一、通過經典文化教學,品古人智慧之美,涵養個性品質
無論是寓言、成語,還是古詩詞、對聯這些經典文化,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華經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中,深入挖掘經典文化,將經典美德內容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的同時,接受更深層次的人文、情感及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比如上誠實守信一課,我們可以從誠信的遠古記載入手開講,春秋戰國思想家孔子的《禮記中庸》記載——言必行,行必果,告誡人們要言而有信,讓學生理解誠信的內涵。誠信的成語也非常多,有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誠至金開等等,誠信的詩詞也有許多,如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內外相應,言行相稱;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這些古文經典,無一不在揭示中華民族血脈流淌著誠信的基因,讓學生身心烙下“誠信”的烙印。另外,教師還可以引用用商鞅的“立木為信”故事,讓學生了解誠信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第二張身份證,引用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故事,讓學生明白,沒有誠信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利益,但是最后會被揭穿,受損失的還是自己。通過正向誠信寓言故事和反向誠信寓言故事的呈現,讓學生在比較中把握優秀傳統美德的真諦,并通過思考和判斷實現情感升華,美德的內化。
通過經典文化教學,把誠信的教學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學生能對誠信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體會中華炎黃子孫對誠信的執著與堅守,自己作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也應該傳承與弘揚誠信的美德,完善個性品質。
二、通過本土化教學,感受生活之美,提升道德情操
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在生活中去挖取本地教育資源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觸動學生的心靈,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充分地體驗與感受,主動內化美德,提升道德情操。本土的教育資源有很多,如學生所在地廣州,有許多愛國教育基地資源,如學生本地區的成功人士、能工巧匠,或者一些平凡而偉大的工作者,都是可以深挖的鮮活的真實的美德實例,這樣的教育更好觸動學生心靈,突顯德育功效。
廣州的愛國教育基地,如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等等,記述著那個波瀾壯闊的革命年代,多少英雄革命者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而在所不惜,這些英雄故事,就發生在幾十年前的廣州,教師利用好這些資源,能讓學生恍如身臨其境,往事歷歷在目,引領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沿著紅色足跡前進,激發學生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擔當。教師還可以深挖社區的教育資源,如學生所在地獵德社區,獵德遠古就有“耕道獵德”的理念,獵德兒女秉承勤勞誠信的品性,追求高尚道德情操,在這種理念哺育下的獵德兒女,他們的杰出代表有知名的書法家、有勇于改革創新的企業家,有勤勞儉樸的小吃店老板,他們身上都有著勤勞勇敢、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品質,他們既平凡又偉大,他們身上的光輝,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獵德人。學生在這樣的教育引導中,以做獵德人為傲,激發他們為社區做貢獻的熱情,為社區爭光的激情。這些優質的本土教育資源,是德育的好教材,具有時代教育意義。
三、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之美,培育核心價值觀
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有利于我們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增強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美德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從古至今,傳統美德一直融匯在歷史的潮流中,融匯在一個個中國好故事里。
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選好中國故事,選那些反映中國智慧,優質的、符合先進文化的好故事。教師可以從古文化故事中選取,如愚公移山,它體現中華民族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精神;女媧補天,體現一種責任、擔當、使命感;岳飛精忠報國,他一身正氣,不畏強敵,體現敢打敢拼的英雄氣概。教師也可在中國近現代史中選取革命的好故事,從黃花崗起義,到推翻滿清王朝建立共和國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從毛澤東帶領共產黨人,推翻舊中國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進程中,其中涌現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好故事。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講好中國一個個好故事,讓學生認識中華的歷史長河中,一位位英雄人物的足跡,感受他們身上人性的光輝,銘記他們的貢獻,在豐富內心情感的基礎上認同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培養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將中華傳統美德文化巧妙的融入到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傳統美德文化的熏陶,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新一代社會建設接班人。
[ 參? 考? 文? 獻 ]
[1]秦麗新.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中華傳統美德的融合發展[J].初中道德與法制:下,2017(7):15-16.
[2]蔣福軍.淺談中華傳統美德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策略[J].寧夏教育,2017(2).
[3]杜立壽.中道德與法制課中如何傳承中華優秀美德[J].學周刊,2018(1):160-161.
[4]劉陽.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德育教育策略探討[J].軟件:電子版,2018(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