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名
摘要:流行音樂一個時代聽覺藝術的新元素,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具有簡單易學、節奏明快等特點,深刻影響著青年群體的心靈。高中生是青年群體的典型代表,是中學音樂教育的對象,流行音樂的引入可以讓學生了解多元文化,提升審美能力。但由于高中鑒別能力還有待提升,因此,對于高中音樂教學而言,需要充分了解流行音樂的應用現狀,并提出針對性優化策略,這也是本文的重點研究內容。
關鍵詞:流行音樂;高中;現狀;實踐
自八十年代流行音樂進入我國以來,其形式通俗易懂、容易學唱的特點逐漸受到廣大青年的青睞,其中包括聲青年群體代表高中生。流行音樂在時代中的快速發展正迅猛地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源于高中生對新鮮事物抱有極大的好奇心與探索熱情。雖然流行音樂可以進入高中音樂課堂,但由于流行音樂內容種類涉及比較多,再加上學生鑒別能力比較低,需要教師選擇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社會觀和價值觀的音樂作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啟發學生健康成長,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教育意義。可見,對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實踐研究尤為重要。
一、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目標上工具性比較突出
自新課標改革以來,針對音樂教學就特別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科的審美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文化傳承價值、社會交往價值等。但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放棄了對音樂的鉆研,走向高考的“獨木橋”,導致工具性教學目標尤為突出,對學生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關注比較少。同樣也影響到了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應用,沒有發揮特殊情感表達方式的優勢。
(二)教學內容上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
音樂是打開思想有效工具,使思想更具開放性和時代性。流行音樂雖然深受高中生的喜愛,其美妙的旋律和輕快的節奏可以帶來極大的愉悅感。但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由于當下流行音樂涉及的愛情觀念比較重,講解層次上并不深入,只是作為一種插曲調節課堂氛圍,主要還以古典音樂和所謂的經典音樂為主,缺乏時代性。另外在針對性上,教師很少結合高中生已有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再加上說教意味比較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分析
(一)充分明確流行音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主要導向,也是知識探究的方向。新音樂課程標準中,音樂屬于文化層面上的人文性課程,不僅注重藝術技巧教學,更強調文化的滲透和想象力與創作力的激發。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不同,它涉及的內容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對高中生影響比較深刻。因此,對流行音樂的教學目標設定不能單純停留在賞析,還要了解其歷史、音樂特征以及文化現象,凸顯流行音樂教育價值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當下很多流行歌曲都蘊含著一定的創作背景和社會文化背景,這一折射出一個時代的代表。它們大多以感人肺腑的歌詞或抒情的旋律帶領大眾感受生活的不易、生命的堅強,透露出創作者受到創傷或諳知世事后的勇氣和自信。這些都是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目標設定的方向。
例如朱哲琴創作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地記錄了一個滿族小女孩——徐秀娟為了保護丹頂鶴的不幸犧牲的感人故事。這樣的流行音樂具有高尚的審美意義,既注重與社會背景相結合,也通過歌曲講述了一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可以充分引起聽眾的內心的波瀾和共鳴。丹頂鶴一身傲骨、一生忠貞,護鶴人的情感又何嘗不是。設置教學目標時要能夠挖掘這一教育意義,讓學生既掌握音樂技巧,又感受音樂情感。
(二)適當拓展流行音樂引入渠道
在人教版高中音樂教材中,教學內容選擇大都以古典音樂、民間音樂為主,流行音樂所占比重相對比較少。從當下音樂發展趨勢來看,一些流行音樂作品開始注重與民間音樂中的戲曲、民歌相結合,增添了幾分中國傳統音樂的韻味,像《游離》、《彝》、《南韻》、《菊花臺》、《Susan說》等,受到了高中生的廣泛青睞。這些歌曲雖然有別于傳統音樂,但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不乏民族音樂的神韻。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側重引入此類作品,拉近學生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距離,欣賞流行音樂的同時,可以了解傳統藝術的精髓。以陶喆的《Susan說》教學為例,該曲將京劇《蘇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編成中國風與R&B融合的《Susan說》,特別在后半段富有感染力的京劇唱腔,極大地渲染了蘇三故事中透露出的情感。此外,對于高中生特別的喜愛的流行歌曲,要通過交流選定,并作出客觀的評價,所引入的作品必須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像《愛的奉獻》、《燭光里的媽媽》、《天之大》、《天路》等,用來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
(三)實施“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
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是一個比較嚴肅的項目,再加上高中生處于青春期,矛盾沖突比較集中,在教學上必須做好科學有效的引導,引言概述中提到,高中生對流行音樂缺乏足夠的鑒別能力,很容易受作品中情感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方式選擇上筆者建議實施“以學定教”,以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為出發點,選擇合適、優秀的流行作品一方面豐富教學內容。從一分為二的角度看待流行音樂,正視其兩面性,充分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并實施針對性指導,讓每一位學生的音樂藝術細胞都能夠被激發出來,培養人文精神,學會正確看待流行音樂的學習與鑒賞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音樂類型,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社會文化背景,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必須充分明確教學目標、適當拓展引入渠道、實施“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為目的,真正發揮流行音樂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段帆. 高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后的問題與對策[J]. 學周刊,2018(02):152-153.
[2]邵壯. 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實踐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7(04):207.
[3]劉成玉.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J]. 北方音樂,2017,37(19):189.